武汉周边竟有一片徽派建筑,风水宝地人才辈出,原来和老房子有关【一点资讯】
武汉黄陂木兰乡大余湾,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里以余姓为主,有40多栋明清时期古民居,这些石屋雕梁画栋,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在武汉为何会出现大片徽派建筑?据史料记载和民间口口相传,原来这里居住的余氏一族是从江西婺源、德兴等地迁居而来,时间在明朝初年。在今天的黄陂区木兰川。大余湾至今保留着明清时代老房子数十幢,有很高的建筑研究和考古价值。
大余湾北靠木兰山,东依木兰川,西临滠水河,系龙脉所在,山势自北向南降低,背有山靠,前有水照,负阴抱阳,藏风得水,左青龙右白虎,是一处绝佳风水的宜居之地。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始终,建筑选址布局就是具体体现。大余湾村中的建筑古朴典雅,布局精致考究。先民们建村时充分考察了地形,为避免洪水,沿着五排房屋从北向南建了两条排水沟,用于污水排放和泄洪。村中建有五口水塘,依次用于洗菜、洗衣,饮牲畜,设计科学合理。
在大余湾我们看到很多徽派建筑的特征之一马头墙,为了防火建在房屋两侧,一般各家各户的马头墙有高有低,但在大余湾几户同排的徽派建筑中,各家各户的马头墙都保持同样的高度,据说这样大家平起平坐,谁也不会压住别人的财运。
在大余湾,我们发现有些房屋的外角光滑圆润,内角方方正正,原来这是外圆内方,是大余湾人做人的态度。在村中门庭内缩也很常见,内缩一步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之意。一些老房子看上去是大户人家的宅子,而门槛却修得很低,体现了主人为人低调谦卑的处事态度。
“门前通天路,学子走五洋,苦读东方书,欧美上学堂,走遍天涯路,故乡永不忘,学富五车回,家国作栋梁”。耕读重教是大余湾传承数百年的家风民风,传说余氏搬到大余湾时,带来各种书籍28箱,每年晒书成为当地的习俗。
明清时期,从大余湾先后走出了百余位秀才进士,到了晚清至民国时期,涌现出各界名流百余人,棉花专家余传斌、铁路专家余传典都出自大余湾,其中教育家余家菊、余传韬父子一支共出了四个博士。大余湾村民聪慧勤劳,出过众多能工巧匠,画匠、石匠、雕匠、木匠远近闻名,特别是制陶窑匠较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
风水在天,在地,更在人心。“依官继世十三代,忠厚传家六百年”这是大余湾先辈给家族人留下的遗训。时光穿越六百年,家风传承六百年,或许这就是大余湾最好的风水。
大余湾作为木兰八景之一,是武汉木兰生态旅游区最具人文底蕴的一处景点,被评为AAA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汉十大魅力乡村、湖北省百家旅游名村,是武汉最热门的摄影基地,有多部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
景区地址: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 全价门票60元,70岁以上老人和身高1.2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残疾人士等可凭相关证件免费入园。
自驾路线:汉口竹叶山上岱黄高速到黄陂转盘处,往木兰山大余湾方向直行,沿线有景区路牌(地图导航均可输入“大余湾游客中心”查询自驾线路)
乘车路线:
汉口火车站乘坐292前往黄陂旅游集散中心(终点),换乘P806路公交即到
汉口北轻轨站下乘坐P3前往钓台道黄陂客运中心,换乘P806路公交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