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杂谈】另眼看补课
另眼看补课
文/启明星
这段时间以来,无论是从网上还是到各类新闻媒体以及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关注和谈论最多的,我想,莫过于各种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及办补习班的各位在校任职的老师了,可以说是声讨之声一片。更有一位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谁是最可恨的人》把那些补课老师抨击的一无是处,其罪过之大,赫然列在小偷、强盗、骗子的前面。被称为新时代“最可恨”的人。
这篇文章观点犀利,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在职教师办补习班的目的。表面上是打着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幌子。为了达到让孩子补习的目的,故意不在课堂上讲重点,而是把重点放在补习班里讲,结果是没上补习班的孩子,不如上了补习班的孩子考出的成绩好,最终不得不踏进补习班。
这些老师为了一己私利,忘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良心,最终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沦为“最可恨”的人。试问,这样的老师,自己的灵魂都成了金钱的奴隶,经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成年以后,会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会不会也成为拜金主义者呢?
我们现在都在批评那些拿着工资办补习班的老师。但我们是否认真的去思索一下,这些老师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办补习班呢?难道是收入偏低,不得不挣点外快补贴一下生活?还是某些学生的成绩确实不好,应家长的要求,或是自己的责任心使然,办个补习班帮助那些跟不上课的孩子,只是象征性地收些基本费用和辛苦钱?如果真的是收入偏低,或是真心想帮孩子提高成绩。对于这种在职老师的补课行为,我觉得确实还是存在可以理解的地方。毕竟老师也是人,也要生活,如果生活都不足以维系,还怎么能安心地去教书育人呢?
事实上,存在上述原因办补习班的在职老老师只占一部分,而以补课盈利的老师却是占了多数。这才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人民大众强烈反响的主要原因。
可我们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只知道这些老师丧失了职业操守和良心,却没有追根求源认真地去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老师会不惜损害自己的名誉和形象而去大办补习班,并且乐此不疲呢?归根结底,我认为还是巨额利润所至。在我们国家,办补习班有着很大的的市场需求。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分数决定未来,决定每个人的命运。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分数线上,对广大的家长来说,上补习班无疑是提高分数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正式的社会辅导教学机构应运而生,而这些辅导机构所收取的高额补课费用,让一些在校老师难免不会有些眼红,于是就动起了心思,办起了补习班。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说实话,这些老师其实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应该在当地都属于中等,完全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还有一句话呢!那就是“人往高处走”只有“水才会往低处流”呀!
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对金钱的渴求会这么强烈呢?我认为不是别的原因,就是日益明显的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的,贫富悬殊现象越来越严重。人是奇怪的生物,建立新中国以后,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虽然物质匮乏,人们生活水平不高,但大家收入差距不大。彼此的社会地位都差不多,所以,并不会影响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虽不富裕,却是满满的幸福感。而现在的社会是什么情况呢?随着改革开放一声号响,一部分人积极响应“不管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号召,最终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人。而这些富起来的少数人的确也带动了其他人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但最明显的副作用也出来了,那就是社会财富发生了变化,少数的人掌握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贫富分化现象日益严重。
在这种收入分配严重失衡的社会环境下,谁还会甘心自己一辈子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那还不是逮到所谓的发财机会就上,岂能轻易将它放过?作为人民教师,当他看到,当年在他手底下调皮捣蛋,门门挂科的差等生,如今却成了财大气粗的大老板或社会名流时,想到自己一辈子的收入不如他的学生一个月的收入时,换作是谁,谁的心理会平衡呢?这样看来,我倒真得有些同情这些在职的补课老师了。真得怨他们太贪心吗?贪心背后的问题,是不是更值得我们深思呢?
启明星,原名姚红远,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一级作家。现供职于灵璧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