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生最该信仰的东西,是自己的良知和品德
道德经:人生最该信仰的东西,是自己的良知和品德。
抛开财富的层面,单从素质修养的角度去看待现在的人群时,会发现所谓“上流”就是一个笑话。
当这个世界都在犯错的时候,并且以错误的标准作为自己的三观时,对的反而成了一种错误。
就像现在的这个世界,因为人性的卑劣性所驱使,大多数人都将自己的德行修养放在了财富的层面之后,从来没有人察觉到这是一种错误,更没有人感叹这一社会乱象背后的恶心程度,在世俗之人皆麻木的状态下,这种心态驱使着人类走向可笑的地步。
以财富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人生的主角全是因为他所占据的名利而定,这个世界是多么荒唐。
难道这个世界不应该以德行为人生最根本的修养吗?难道不应该以良知和善良为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吗?
《菜根谭》说: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获得名利的事情不要抢在别人前面去争取,积德修身的事情不要落在别人的后面,对于应该得到的东西要谨守本分,修身养性的时候,不要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标准。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归类为天生,但是一个人的德行修养一定是后天养成。
他的环境,他父母本身的观念影响,以及他所接受的教育和他所经历的人生种种,都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格,但是在一个人格养成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以德行为标准的过程,那么这样的人格,便是整个社会乃至世界的悲哀。
东汉时期有一个文学家叫王符,年轻好学,非常有节操,性格耿直,不苟同于世俗,正是因为耿直,所以仕途不太顺畅,但是很受人尊敬。
同时代有一个人叫黄甫规,退休之后回归乡里安度晚年,很多父老乡亲知道他回来了,都来看望他,一起叙旧。
这个时候有一个用钱财贿赂而得到太守之职的同乡也离职回家,来到黄甫规家中拜访,黄甫规因为德行问题对他嗤之以鼻,看到他之后不让其坐下,太守这个时候倍感冷落,有些局促。
皇甫规讥笑着对太守说:“你在雁门当太守的日子,过得很滋润吧?”
太守当时羞愧的无法回答。
在这时家中仆人通报,说:“有一个叫王符的来拜见。”
黄甫规早就仰慕王符大名,听到王符来拜访,急忙从床上坐起,衣服都来不及扣,穿着拖鞋急切出去迎接,见面就拉着王符的手叙旧,将太守扔在一旁,太守尴尬的站在一边,无人理睬,手足无措。
这个故事并不能代表世界的全部,但是却是人生最好的见证,见证的是一个人具备德行,足可立足人世的道理,这正是我们需要信仰的根本。
可笑的是,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里面,很多人只是信奉投机取巧能够让自己获利的原则,而排斥所谓以德行修养人生的道理。
因为他们认为投机取巧,可以快速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的确是的,有一些人的确通过投机取巧短暂获利,但是,这个世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单独的一场比赛。
人生并不会因为一场比赛的输赢就获得整场人生的成功,想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好的结局,德行才是在人生这场持久战中打胜的根本。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审视人生的整个过程,你会发现,人生也并不会按照你所设想的状态去存在,而不以德行为基础的投机取巧,只是人道层面的机巧手段,从客观角度而言,这一切又是背离天道的根源,糟糕的同样是自己的人生。
如《道德经》中所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天下是大自然神奇造化之物,是不能凭着主观意愿施为而改变的,凭主观意愿施为必定失败,所以那一些自作聪明失去德行修养的投机取巧,能够让你在世间站多久呢?
所以,我们应该信仰的是以德行为根本的人生,用自己的品德和良知,来塑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即便丢掉了眼前的得失利益,在人生长久的路上,也能使灵魂活得更丰富。
文|国学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