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甪直古镇,呈现最原始的模样,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
我是个古镇控,骨子里就喜欢古镇,戒不掉的古镇情节。江南的十大古镇都去过了,这不,从苏州回沪已近傍晚时分,顺道又去了一次甪直古镇。记得上次去甪直古镇,还是上世纪末的事了,那时的古镇还没有开发,老街上游客也不多,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
再次走进甪直古镇大门,不,确切些说是走进景点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仿古商业街,店面装修的不古不洋,牌楼也是新建的,已经没有了印象中的那个甪直古镇的影子,快步迈过商业街,向小镇深处走去。
古镇广场上的雕塑“甪端”还完好地矗立在那里,传说“甪端”身高数十丈,浑身是鳞;头顶长着一只犀牛角,屁股上生一条马尾巴;能与人通话,懂四方语言;行走速度奇快,每天能行一万八千里,且行踪不定。有一天,“甪端”偶然路过甪直,被这里的水土风情与淳朴的民风吸引,便停下来看看,从此就不走了。上世纪90年代,甪直开发古镇旅游,把甪端作为古镇的标志,用花岗岩雕成一座6米高的雕塑,并新辟了一个广场。
还好,小镇深处,流水犹在,小桥犹在,鳞次栉比的河房犹在。街道上,招揽顾客的幌子依然古朴,挂在檐角的灯笼依然醒目。我不禁拿起相机聚焦。
古镇依水而建,前街后河,人家枕河而眠。
漫步在老街“弹硌路”上,傍晚,人远比白天的少。
甪直,原是吴淞江畔的无名小村落,面积刚好一里见方,于是称“甫里”,这个名字至少在唐朝已经有名。后来怎么会改称“甪直”呢?有人认为,在界浦港以东,有大直港、小直港、直上泾,“一港界其间,南北通六处”,因此得名“六直”。元末明初文人夏元吉有《过六直浦》诗云:“浦名六直因谁得,缘有龟蒙故宅基。” “六直”又怎么成了“甪直”呢?有人认为是因谐音讹传而来;有人则认为,古镇有三横三竖6条笔直走向的河流,而流经镇北的吴淞江正好像头上的一撇,鸟瞰就像一个“甪”字,因而得名。
水多、桥多是甪直镇的另一个特色。甪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
甪直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
水乡人家,枕水而居,河就是甪直的主格局。
古镇上开设的农家乐饭店
游走在古镇中,浸润在古镇的屋檐下,看见历史渗透在石板路苔藓的根部。让人如此迷醉,一片青瓦,一扇窗棂,一方雕花……无不让人贪婪地嗅到你悠长的气息。
傍晚的甪直很安静
暮色已经模糊起来了,堆满着晚霞的天空,也渐渐平淡下来,没了色彩。
整洁的街道,装饰灯下,石板铺成的街上,没有了白天的喧哗。
夜灯下的古镇更有味道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老街上,一些老店铺还在开张着。
随之而来的夜晚,游客逐渐散去后,古镇突然安静了下来。
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常人也不例外。不仅仅是爱她的风景如画,更爱她的幽雅静谧。
甪直给我的印象,就是桥多,造型各异,有拱桥,也有平桥。这些石桥陪随着小河而立,见证着百年沧桑!
小桥,白墙黛瓦的房屋,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甪直镇上的街道路面,都以卵石和花岗石铺成,街坊临河而筑,人在岸边走,船在水中行。不论临街的住宅,还是临河的民房,都是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青砖翘脊,大多是明清时代的房子,墙壁上都带着精致的花纹。
墙面斑驳的传统民居,这些年代久远的建筑物依然在现实生活中发出暗淡的光泽。
这是一家专卖老布衫的店铺
不管怎么说,甪直是我走过的最像水乡的水乡,最像古镇的古镇。虽然渗入的现代商业元素,但是,甪直这2500多年水乡古镇应有的韵味还在。
恋上甪直,傍晚我在古镇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