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记》冬览泰山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摄影:景区特约摄影师 米慧霞

编辑:泰山景区融媒体中心 吴婷

审核:泰山景区融媒体中心 范宏亮

(0)

相关推荐

  • 七律•泰山中天门

    ​始建清朝向碧穹,单门两柱显雄风. 西临凤岭青松旺,东有楼亭古瓦红. 南俯家乡如虺卧,北瞻峰岫与天融. 人间胜境何方觅,唯岱前边一半中.

  • 七律•泰山一天门

    ​泰山南麓一天门, 形若天梯盘道存. 东部中溪鱼闹夏, 西边藏岭石留痕. 秦王踏至开心界, 孔子登临生慧根. 名迹奇观由此入, 逍遥爽快写诗魂.

  • 山东泰山中天门

    山东泰山中天门

  • 你说,这算爬了个什么泰山?

    巍巍泰山,五岳独尊.虽然住在省城济南,虽然距离泰山不远,但是,爬泰山的次数是不多的.前两次去,都登顶了,只有一次是全程徒步往返,那是上高中的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夜间上,白天下.即没看到日出,也没看到 ...

  • 姚鼐登泰山记古诗全文_意思译文及注释_鉴赏和创作背景 - 诗词网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 ...

  • 陈恒舒:关于姚鼐《登泰山记》的写作背景

    姚鼐的<登泰山记>是我国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关于本文的写作背景,<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是这样说的: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他参加纂修的 ...

  • 郝玲君 841 优质课《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主问题:姚鼐为什么登泰山?(下)

    教学目标: 1 . 与文本对话,体味文字中流淌的景.情. 2. 熟读文本,积累古文言知识,背诵课文. 3. 领悟作者登泰山的真正用意. 一.名句泰山 二.文中泰山 三.自然泰山 四.文化泰山(为了文化 ...

  • 刘小晴楷书《登泰山记》

    刘小晴楷书《登泰山记》

  • 经典文言文《登泰山记》·原文·译文·赏析

    [清]姚鼐 原文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济水东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 ...

  • 高中复习篇目5:部编版必修上《登泰山记》

    [题解] 作者姚鼐[nài],桐城人,清代散文家. 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背诵篇目之一. ①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4(完结篇)

    ④亭西有岱祠[cí],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译]日观亭西面有岱祠(东岳大帝庙),又有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3

    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chū 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2

    [补充第一小节分析] [分析]第一段点出了泰山的地理环境: 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十分壮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横亘在阳谷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