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102章)
这日,长安城乌云密布,寒风凛冽。
李隆基亲自到勤政务本楼为高仙芝和封常清送别,长安百姓自发涌到长安街头,目送高仙芝和封常清出征。
安史叛军正在火速向洛阳挺进,大唐朝廷也正火速从各地抽调力量。
本来,大唐有一个天然屏障——黄河。叛军虽然已经抵达黄河沿岸,但要渡过黄河,需要大量船只。然而,这个天然屏障很快就失灵了。
755年十二月初二晚上,气温骤降,寒冰为安禄山打通了南下的道路。
天一亮,叛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浩浩荡荡渡过黄河,中原腹地就像一头待宰的羔羊,完全暴露在了叛军面前。
首当其冲的是陈留(今河南开封)。当叛军闪电般攻陷陈留时,安禄山得知了安庆宗已被斩首示众的消息,顿时怒火攻心,下令血洗陈留。河南节度使张介然被斩于军门,一万守军死于叛军屠刀之下,陈留城内血流成河!
紧接着是荥阳。它是洛阳的门户,是安禄山必取之地。叛军鼓角一响,荥阳守兵自坠如雨,荥阳瞬间沦陷。
接下去就轮到洛阳了。封常清临时招募了六万军队驻扎于此,他要在这里和安禄山决一死战。
叛军如沙尘暴般席卷而至,闪着寒光的铁骑兵从沙尘暴里冲杀出来,铺天盖地扑向唐军。唐军全线溃败,满地都是流淌的鲜血,迅速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封常清手下的这六万士兵,都是临时招募的洛阳民众,根本无力对抗安禄山的铁骑。但是,封常清不肯放弃,他收拾残兵,在葵园再战,又败;在上东门再战,再败……他连战五次,连败五次,六万大军几乎被斩杀殆尽。
封常清已经拼尽全力,但洛阳还是沦陷了。这一天,是755年十二月十二日,距离安禄山范阳起兵仅仅只有34天。
最终,封常清不得不带着残存兵力逃出洛阳,向陕郡一路踏雪狂奔。逃亡的雪地上,到处都是殷红的鲜血,仿佛大地在流血!
当封常清一身血迹狂奔到高仙芝面前时,高仙芝彻底震惊了!他无论如何不敢相信,和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的封常清的军队也会如此不堪一击。看来,叛军比他想象的要强悍得多,他显然低估叛军了,他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明白,他手中招募的这5万军队,和封常清招募的6万军队一样,都是临时拼凑而成的民众。如果说叛军像杀红了眼的狼群,他的5万士兵就像一群毫无招架能力的羊群,顷刻间就会被狼群消灭殆尽,尸骨无存。
他该如何守住陕郡?他久久望着洛阳方向,一颗心紧紧揪了起来。这些年来,他率领军队南征北战,从没有像这一刻这般迷茫过……
这时,死里逃生的封常清向高仙芝提了一个破天荒的建议——撤退潼关。
但是,高仙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于军人来说,坚守是天职,撤退是耻辱,他宁可战死,也不能撤退!
封常清据理力争,既然洛阳已经失守,陕郡已经不值得保卫。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保卫长安,而潼关是守住八百里秦川的最后一道坚固防线,潼关是保卫长安的关键所在。
高仙芝认识封常清这么多年,知道他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如今劝他撤兵,不是因为怕死,而是因为有更重要的地方需要他们去保卫!
此时此刻,叛军正向陕郡飞驰而来,千钧一发之际,高仙芝终于下定决心,全军火速撤退潼关。
唐军一鼓作气逃往潼关,将潼关大门重重关上,还没来得及喘气,叛军就攻到了潼关城下。不过,这一次,横扫中原的叛军终于在潼关面前败下阵来。这是安禄山自范阳起兵以来第一次遭遇失败。
潼关是长安的盾牌,是上天赐给关中的卫士,当得起“天下第一关”的盛誉。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该如何向皇上交代?
果然,在李隆基看来,身为“帝国双璧”,高仙芝和封常清既然能够打败吐蕃,打败大食,就完全可以击退安禄山。但是,他们竟然不战而屈、落荒而逃了!
这意味着大唐放弃了陕郡,放弃了洛阳,放弃了中原的千里江山。这简直是大唐的奇耻大辱。
李隆基根本不相信高仙芝的解释——退守潼关,是为了利用潼关这一天堑,守住长安!李隆基一心认定,他们这是贪生怕死,姑息纵容安禄山!
高仙芝退守潼关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玉真公主耳里。玉真公主心头一沉,皇上会不会拿军法惩处仙芝?洛阳已经落入虎口,长安还能独善其身么?
她在屋中来回踱步,心头如同一团乱麻,久久理不出思绪来。她思忖再三,决定先不告诉莲儿,请王维来玉真观商量对策。
当王维风尘仆仆赶到玉真观时,已是日落时分。一看到王维,玉真公主来不及和他寒暄,便将她知道的一切一口气说了出来。
“摩诘,仙芝不战而退,无论旁人如何说他,我都坚信,他绝非贪生怕死之辈,他的撤退定有他的道理。”
王维剑眉紧锁,嘴唇微抿,这场叛乱,远比他想得更为严峻,更为险恶。
他和玉真公主一样,完全相信仙芝退守潼关,必定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最有利于大唐的决定,但是,皇上会相信吗?安禄山的叛变似乎让皇上彻底丧失了对边将的所有信任。
他从窗外收回沉思的目光,对上玉真公主急切的眸子,心中忽然一紧。她的眸子里,有太多焦急、太多迷茫、太多心疼。他突然意识到,坚强如公主,其实也需要他的安慰。
他不由抬起了手,想拍拍公主的肩膀,给她一些安慰和力量,但一想到她毕竟贵为公主,便又只是抱了抱拳,但语气中明显多了几分关切:“这些年来,仙芝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虽然人言可畏,但到底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眼下咱们能做的,就是为仙芝祈福,为大唐祈福,保佑仙芝化险为夷,平安归来。”
王维这番话仿佛让玉真公主吃了一颗定心丸,心稍稍安定了下来。“摩诘,万一有那么一天,我是说万一……”玉真公主顿了顿,显然有些艰涩道,“万一叛军攻破长安,你离开长安时,会带上莲儿,还有我么?”
说到最后一个“我”字时,玉真公主只觉得心跳得异常厉害,屏住呼吸,静候王维的回答。
屋子里安静得落针可闻,彼此站得很近,似乎连对方的呼吸声都清晰可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正当玉真公主以为王维不会回答时,王维温润醇厚的声音在她头顶响起:“公主,万一真有那么一天,微臣定会竭尽全力,护你和莲儿周全。”
刹那间,玉真公主只觉得这辈子所有等待都已值得。她抬起头来,眼眸中早已蒙上了一层雾气,嘴角渐渐绽放一个安心的微笑,用力点了点头。
当王维和玉真公主在为仙芝忧心、为大唐忧心时,莲儿正在家中为仙芝缝制鞋袜。
自从仙芝出征后,莲儿便觉得一颗心跳得厉害,只有为仙芝缝制鞋袜时,才能勉强按下心头所有不该有的情绪,反复告诉自己,他一定会平安归来。
仙芝出征前的那个晚上,月明星稀,离绪满怀。她依偎在仙芝怀里,仙芝轻轻抚摸她那丝绸般光滑的秀发。两人都不说话,仿佛一开口说话,就会惊走了眼前这属于他俩的静好时光。
“莲儿?”
“嗯?”
“再过几年,我想带云舟去军中历练,这孩子是个好苗子。”
“云舟从小就想成为像他阿爷那样的人,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我有些心疼。我心疼你,也心疼云舟。仙芝,军中每一个将士背后,都有母亲和妻子。身为他们的母亲和妻子,定在日夜守望,盼望他们早日归来……”
不待她再说下去,仙芝就低下了头,带着一种疼惜在她耳边低语:“莲儿,我对不住你!”
她自然听懂了他的“对不住”里包含的所有歉意。
自738年成亲以来,他俩真正朝夕相处的日子,是从751年他回到长安后才开始的。
她身子本弱,加上聚少离多,迟迟没有怀上孩子。直到747年,他平定小勃律国后,皇上召他回长安封赏,他才在长安住了一段时日。
如今想来,那时的每一天,都像蜜一样甜。他们的儿子云舟,就是那时到来的。
然而,当云舟即将呱呱坠地时,他又要奔赴西域了。临行前,他告诉她,如果是儿子,取名云舟,如果是女儿,取名云娘。
她问他,为何独独钟情这个“云”字?他笑答:“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觉着你是驾着空中的五彩云来到我身边的!”
她笑嗔他胡说,他又一本正经道:“丈人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使山穷水尽,只要天上有云,就会绝处逢生!愿咱们的孩子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不负爷娘,不负此生。”
从此,多少个春夏秋冬,每当她想他时,就会牵着云舟的小手,在庭中指着天上的云,告诉云舟:“孩子,把你想对阿爷说的话告诉天上的云,它会飘啊飘,一直飘到阿爷身边,替你转告阿爷哦!”
751年,当他因攻打大食失利而被召回长安担任右金吾大将军时,军中都替他觉得可惜,她和云舟却由衷感到高兴。他们一家三口终于可以像平常人家一样,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守在一起过日子了!
这四年来,她每日醒来,看到在庭中舞剑的他,都会由衷地感激上天的垂怜。旁人永远无法体会,身为军人的妻子,能和军人相依相守,是多么可望不可即的幸福!她要珍惜这样的幸福,因为他还如此年轻,他的生命属于战场,他终有一天还会出征……
果然,在他们相依相守四年后,这样的离别又到来了!
“莲儿,在想什么呢?”看着怀中泪眼朦胧的莲儿,仙芝心中一阵不忍。
“仙芝,你没有对不住我。这辈子,我遇到了三个最好的男人——阿爷,你,还有咱们的儿子!你还记得咱们成亲那晚,你答应我的事么?”
“自然记得。莲儿,你放心,有你在,有云舟在,我定会好好的。”
夜深了,两人紧紧相拥,仿佛就想一直这样拥抱着,直到天荒地老,直到岁月尽头……
次日送他出征时,他虽然一直对她笑,但她从他和封常清在战马上交互的眼神里,读懂了他们身上承受的千斤重担。
让王维、玉真公主、莲儿万万想不到的是,战争没有夺去仙芝的性命,但小人之言却足以取人性命。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他根本没有想到,有个人一直在皇上身边煽风点火,那就是宦官边令诚。
自从安禄山起兵造反后,李隆基不再信任任何边将,因此,他派高仙芝东征讨贼时,特派宦官边令诚监军。洛阳沦陷后,封常清带领残部退往陕郡,建议高仙芝赶紧退守潼关时,边令诚竭力反对,叫嚣要“寸土必夺”,主张东进迎敌。高仙芝不顾边令诚的反对,毅然率军退守潼关。
边令诚恨高仙芝和封常清对他不敬,怀恨在心,悄悄潜回长安,在李隆基面前诬陷高仙芝“盗减军士粮饷”,诬陷封常清“煽动军心,动摇士气”。本就对洛阳沦陷、陕郡失守痛恨不已的李隆基,听了边令诚的诬告后,来不及细想,就命令边令诚携圣旨到潼关立斩高仙芝和封常清。
大敌当前,却斩杀自己的大将,向来是兵家大忌!但盛怒之下的李隆基,显然已经失去了应有的理智。
这天,是755年十二月十八日,唐军退守潼关的第三天,高仙芝听说监军边令诚带着圣旨来了,忙到厅堂接旨。结果,他看见和他出生入死的封常清已经倒在血泊中,气绝身亡。这个在洛阳五次血战都不服输的战友,此刻却静静地躺在芦席之上,再也不会对他说话了!
边令诚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高仙芝,冷笑道:“这是给你的圣旨。”高仙芝脸色刷白地接旨,是一道死刑令,上面列举着他的两大罪名——撤军弃地,克扣粮饷!高仙芝来不及辩解,就被一群陌刀手直接押到了刑场。
看着眼前黑压压的士兵,高仙芝大声喊道:“说我撤军弃地,我承认!说我克扣粮饷,我不承认!上有天,下有地,决没有这回事!”边令诚冷冷地看着他,一语不发。
高仙芝仰天长啸:“我冤不冤?”成百上千的喉咙同时发出一片呐喊:“冤!”呐喊声惊天动地,在清冷的潼关上空回旋震荡。
高仙芝收回目光,向封常清躺着的方向深深看了一眼,满含热泪道:“常清,今日我们一起冤死,五百年后,我们又是好汉!”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看向了长安!那里,有他最放心不下的莲儿和云舟!
“莲儿,这辈子,我自问没有失信于任何人,但这一次,我却失信于你了……莲儿,原谅我无法平安归去!来生,我定会去寻你!”
将士们地动山摇的呐喊声,让边令诚背脊发凉。他没有耐心再拖延下去,对着高仙芝身边的陌刀手大手一挥。刹那间,刀光过处,一腔鲜血喷向天空,瞬间染红了潼关大地!将士在哭泣!潼关在哭泣!
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边令诚心满意足,正要回长安复命时,陌刀手说在封常清屋中发现了一篇《封常清谢死表闻》。
边令诚拍案大笑道:“算封常清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罪当该死!”他当即决定将这封表文带回长安,送呈皇上,以奉承皇上斩杀高、封二人的决定是多么英明!然而,当李隆基看完这篇《封常清谢死表闻》后,脸上不仅没有半点边令诚料想的喜悦,反而一脸沉重地挥了挥手:“退下吧。”边令诚一阵狐疑,只好心虚地退了出去。
李隆基读懂了封常清字里行间的意思,这里面,有他对大唐的忠诚,有他对兵败的不甘,有他对杀敌的谋略,推心置腹,绝无虚言。
他说:“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
他说:“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
他说:“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
李隆基久久握着这份表书,突然意识到,他是不是作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是不是误杀了两位忠心报国的大将?这样想着,他猛地打了一个寒颤。然而,事到如今,是否误杀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能接替高仙芝和封常清驻守潼关、剿灭叛军?
当高仙芝和封常清被皇上斩杀的消息传遍朝野时,朝中顿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在他们看来,比从范阳南下的叛军更可怕的,是皇上的喜怒无常、翻脸无情!
当玉真公主听说这一噩耗时,在巨大的震惊、悲痛、愤怒之后,不顾屋外漫天大雪,立即赶赴宫中。她要当面问问皇兄,他为何下令斩杀仙芝?仙芝何罪之有?即使有罪,也罪不至死!
然而,在紫宸殿等了足足两个多时辰,李隆基迟迟没有出现。直到日暮时分,高力士才躬身走进紫宸殿,闪烁其词道:“皇上说,他身子不适,今日就不见了,公主请回吧。”
那一刻,她明白了,她不可能从皇兄那里得到答案。他是天下独尊的皇上,是一言九鼎的天子,他即使错了,也不会承认自己错了!
走出紫宸殿,天上的雪更大了。玉真公主拖着沉重的脚步,坐上翟车,返回玉真观。翟车行驶在长安街头,明明再过几天就是除夕了,但长安城街头巷尾显然没有一丝年味。雪花铺天盖地而来,清冷的月光照在雪地上,将玉真公主的眼睛刺得生疼。
她该如何告诉王维?她该如何告诉莲儿?仙芝不是战死在敌人的沙场,而是冤死在刽子手的刀下,而刽子手正是她哥哥派去的!
当玉真公主心神俱疲步入玉真观时,一眼看到王维正在庭中来回踱步。他身上披了一件大氅,上面落满了雪花,显然已在雪地里等候多时。
“摩诘,你知道了?”见到王维的那一刻,玉真公主只觉得胸口一阵酸胀,有种热热的东西直往上涌,怎么都控制不住。
“是的。听说公主入宫了,我放心不下,便在这里等着。”看到玉真公主眼中有泪光闪烁,王维心头一紧,忙从道童手中拿过竹伞,护着玉真公主走入屋内。
走入屋内,屏退外人后,玉真公主定了定神,哽咽道:“莲儿知道了么?”王维脱下大氅,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沉声道:“莲儿还不知道。莲儿心实,我怕她承受不住。”王维眉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额角上的青筋更是有些暴起,显然是在极力压抑自己。
“摩诘,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明明是安禄山造反,明明仙芝已经尽了全力,却为何安禄山安然无恙,仙芝却已枉死刀下?老天,为什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刹那间,玉真公主压在心中的所有悲愤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眼泪再也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我是看着仙芝长大的,他从小就有志向,戎马倥偬,无怨无悔,如今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仙芝,你死得好冤呐!仙芝,义母没有守护好你,义母对不住你!”
玉真公主只觉得心里撕心裂肺般的痛,人渐渐站立不稳,倒了下去……
情急之下,王维来不及多想,一把抓住玉真公主的身子,将她稳稳地拥进了怀中。
当玉真公主的身体触碰到王维的身体时,刹那间,她有种极度的不真实感。她不敢相信,躲了一辈子、逃了一辈子的王维,竟然主动将她拥进了怀中!
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天地之间一片安静,耳畔隐隐传来“咚咚咚”的声音,那不正是他强有力的心跳么?那若有若无的淡淡茶香,不正是他衣服上的味道么?
此时此刻,她千真万确地被他拥在怀里,他正轻轻拍着她的后背,他手心的热度仿佛可以透过厚厚的夹袄传递过来……
他的拥抱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那最痛的时刻仿佛过去了,她渐渐缓了过来,停止了哭泣。
王维这才松开双手,扶住她的双肩,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持盈,你听我说。眼下的情形,比你我想象得复杂的多,咱们千万不能乱了阵脚。第一,仙芝的死,万万不能让莲儿知道;第二,我相信仙芝和常青是冤死的,假以时日,真相定能大白于天下;第三,就战局而言,潼关是重中之重。潼关若能守住,大唐还有转机,否则,大唐危矣。”
玉真公主怔怔地看着王维,是的,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不能自乱阵脚。她要和王维一起为含冤而死的仙芝正名,且在真相大白之前,万万不能让莲儿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