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鲸落,万物生
鲸落,一个听起来即浪漫诗意又饱含凄美的词汇。这是一只鲸鱼走完一生,静静地坠入深渊,以一种最苍凉悲壮的方式拥抱大海,回归大海的历程。
前几天从朋友圈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今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的“探索一号”在南海海域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这是在我国境内第一次发现自然鲸落的实例,也是近几年来比较著名的一次科学发现,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了解有关鲸落的详细信息,去网上搜索了一些相关的知识,随着资料的碎片化组合,发现鲸落的秘密远远不止鲸鱼死亡这么简单。关于鲸落这一现象神秘的面纱逐渐揭开之后,我觉得这种豁然博达的生物奇观,很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或许会认为水中死亡的生物,大都会漂浮在水面上,随波流浪。(估计这和新闻上爆出某某河中发现漂浮无名尸体有关)其实鲸鱼也是,也有很多死去的鲸鱼像“巨舰”一样浮在海面上,不过这种情况大都和人类的捕杀有关,这种情况下的鲸鱼死亡是无法被称为鲸落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鲸落呢?
当一只鲸鱼预感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会选择一片安静的海域平静的离去。通常它们的尸体会随着时间流逝坠入上千米以下的深海,在这个消逝的过程中,可以供养深海之下 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的几十甚至上百年之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态循环系统。
也正因如此,鲸落极其稀少,更是一直没有遗存可见。直到1977年,一艘潜艇在加利福尼亚海岸西边,深度超过1000米的海底发现一具灰鲸尸体,人们才真正开始了解鲸落。
鲸落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在这个黑暗的海底,大概会经历以下四个演化阶段:
移动清道夫阶段(mobile-scavenger stage)
在鲸鱼下沉至海底的过程中,尸体消解散发出的气味会将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吸引过来,吞食鲸尸。这时,盲鳗、鲨鱼和一些甲壳类生物等众多生物都会蜂拥而至,逐步蚕食鲸尸中的皮肉柔软组织。这一过程可以持续4(至少)至24个月(取决于鲸的个体大小),期间90%的鲸尸将被分解,这个过程国际上称之为移动清道夫阶段。
机会主义者阶段(enrichment opportunist stage)
机会主义者(机会种)的特性就是能够在短期内适应相应环境而快速繁殖。这里所说的环境,就是鲸尸、鲸骨。在这个阶段,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能够以残余鲸尸作为栖居环境,一边生活在此,又一边啃食残余鲸尸,不断改变它们自己的所在环境。它们大概会在鲸尸上生活两年,直至汲取掉最后那点可供他们消耗的养分。
化能自养阶段(sulphophilic stage)
在机会主义者离开之后,鲸落的过程远远没有结束,在这个缝隙间,大量的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分解其中的脂类,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例如硫化菌,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利用水中溶解氧将其氧化,获得能量。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
礁岩阶段(Reef stage)
当残余鲸落当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就会作为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和避难所。
从最初的坠入深海,到现在的沉眠海底,化身孤岛,恍然间已经过去了近百年的时光。在这悄然无光的黑暗世界里,鲸鱼以另一种近乎残忍壮烈的方式回馈着曾经拥抱着它的大海。即便是在所有的养分都散去之后,依然能够庇护着那些细微世界的生物。生命的循环就在这一陨落之后再次开始,周而复始,永不停息。
之前从知乎上看到一位读者写下的一句话,总觉可以拿来在此处收个尾。
有的生命停下脚步,是为了让其他的生命走的更远。
微信关注:“砚山文墨”,更多精彩的内容在等你。
你有故事我有酒,何不畅快聊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