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搭档”搭出“新咸职”
“咸宁职院是我革命的最后一站,我要尽我所能把学校建设好”——王继成。
“既然来到了咸宁职院,我就要勇担使命,全力而为,做团结实干的表率”——高焕清。
这些简单朴素的话语,是继成书记和焕清校长先后履新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时的庄严承诺。
王继成曾经担任过8年多咸宁市农委(农办)主任和5年多的人社局长,来学校一干就是7年。高焕清在湖北科技学院担任了7年多的党委常委、副校长,来到学校也有3年多了。他们过去与咸宁职院素无交集,但就是这样两位“外来人”,带着“只为学校发展再别无二心”的执念,在三年多的共同战斗中,坦诚相待,你敬我尊,相互撑扶,携手并进,结下了高职院校书记校长的“深厚情谊”,为咸职换道超车开辟了希望之路,点亮了干部职工的心灵之火,干成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业。咸宁职院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得不令人喝彩叫好!
聚人心——找到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咸宁职院是由五所学校合并而来,其间经过了许多坎坷磨合,遗留的问题也不少。王继成和高焕清搭班子后,一致认为聚人心是当务之急,而实现共同理想和追求,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带领大家一起干,让全校师生拧成一股绳。
不说豪情万丈的空话,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他们只是从自我做起,一点点探索积累,一件件带头实干。没有互相挤兑,没有追名逐利,没有在乎谁大谁小,他们用默默无闻的奉献诠释了“兄弟齐心其义断金”的内涵。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使他们互相帮助,共同的抱负和追求,使他们成为了黄金搭档。学校干部请示问题时经常听到的就是“我和校长商量了再说”或“我和书记商量了再说”,也经常看到书记在校长办公室商讨事项,或者校长在书记办公室请示汇报。继成书记说:“为什么我和高校长配合得这么好呢?就是我俩不为个人计只为学校谋”。
“我真的还想再活三十年,看看我们学校美好的明天”,这是学校党代会上一位杵着拐杖的老干部发出的肺腑之言。
“书记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看着他年近花甲了,还这样拼命地工作,我也像打了鸡血一样”,这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感悟。
书记是个“工作狂”,有人问他为了什么,书记却说“我要抓住有限的工作时间,争取为学校多办几件实事”。
“学校变化大到我都不知道路了”,这是学生的眼中的日新月异。
人心向背,就在这发自内心的感悟中;众望所归,就在师生的朝气蓬勃中。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已成为咸职常态;干事有劲,是如今咸职的真实写照。
定目标——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
师生没有忘记。2003年五校合并后,咸职并未展现出应有的发展势头,特别是2014年以后,办学经费格外紧张,生存发展难以为继,王继成和高焕清共事后,同心协力渡难关,学校的事业再现出蓬勃的生机。先后入选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湖北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大功集体,全国服务贡献50强高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第一批示范职教集团培育单位、教育部智能制造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建设院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等国家。
师生有目共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谁不振奋有加?乘东风当登高望远,2020年咸职党代会绘制了高质量发展“三步走”目标蓝图,提出在2035年左右跻身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创新创业型大学行列。
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对于身处中部地级市的咸职何其之难、何其不易。王继成回忆当初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时,“阻力不是来自学生,而是来自干部和老师”。一种氛围也好,一种信念也罢,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都需要坚持坚守,久久为功。也许,是执着感动了师生,亦或是坚守成就了咸职,在自上而下坚持了数年之后,创新创业在咸职开花结果,毕业生创业率达到了6.5%,远超湖北省高校不足2%的平均水平。咸宁职院相继入选湖北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学院、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万腾飞同学说:“一到学校,浓厚的创业环境,就激起了我的创业冲动,目前我的公司成为了咸宁最大的平衡车俱乐部,我感谢我的母校。”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脸上洋溢不住的微笑就是最好的答卷。
破难题——着力改善办学环境
曾几何时,咸职不像大家理想中的大学,招生规模想上不敢上,学生来了没地方住,办学空间拥挤不堪。2016年,在学校资金异常的情况下,王继成先后11次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一个个做职工代表的工作,斥资7500万元购置了原咸宁技工学校120亩校园,又花了4000多万元改造装修,将学校原中专部整体搬迁办成了一所规范的中职学校,既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又改善了中专部发展的环境。
有位教师事后感慨而言“买了这块地,当年工资是否有着落我不知道,但如果不买这块地,今后学校发展肯定没希望”。
2019年,学校规划的教育路正式投入使用,一条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康庄大道横贯校园。高焕清掩饰不住感动的说:“为了这条路,继成书记上找市长、下找科长,历经4年,不知道跑了多少路,还是成功了”。
教育路贯通后,投资1.15亿的咸宁新产业公共实训基地、3000万美元的产教融合基地等项目一个个接踵而至,迎来了学校发展的明媚春天。
“校中村”长期盘踞在学校,是一大安全隐患。高焕清回忆2019年底拆迁前的情景:“提出拆迁时,很多人善意提醒不要触碰这根神经,但是我和继成同志认为,现在拆迁肯定有矛盾,但如果不拆今后矛盾会更大”。
2020年封堵进入学校的小吃街通道,继成同志负责与市区、街道、村委会沟通协调,焕清同志则冲锋陷阵,一举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学校发展的遗留问题,还原了校园的一方净土。
开新局——推动国家战略咸宁实施
2015年,王继成在扶贫联系点开展对口帮扶时,面对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深深体会到“职业教育不进村、乡村难振兴”,一直在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长期服务于乡村、才能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回学校后,他大胆的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培养农民大学生的设想。可是设想一经提出,问题接踵而至:村里壮年都外出打工了,没有人,谁来读?就算人来了,没有教学经验、实训条件,怎么教?还有钱谁来出?地方政府是否会支持?这是个全国都没有先例的设想。
王继成说道:“我们就是全国的先例,我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今天起,我们大家一起摸着石头过河。”说干就干,深入调研、反复讨论、完善方案、四处奔走,争取支持。2016年,“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正式获批,并得到湖北省委人才办、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咸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计划是批了,可如何解决学生“招得来、教得好、回得去”的问题,成为了摆在全体咸职人面前的“三座大山”。
招生难怎么办?整整一个暑期,王继成一方面带着大家加班加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又带着招生团队深入各地,不厌其烦的向乡亲们宣讲为什么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
同行的同事说:“白天在外面跑,晚上书记还和我们一起加班研讨方案,虽然很累但是很快乐”。2017年“一村多”招生,首战告捷,完成了预定的招生任务。
人来了,怎么教?有了前期的调研论证,王继成总结为:“怎么教,关键是教思想,教农民干事创业急需的技能;只要真心为学员,一切为了学员,就没有教不好的道理。”
在准确设置农民急需专业、合理选聘指导教师的同时,咸职大胆的实施“淡学旺工、学做交替,弹性学制、分段教学”教学管理模式,既不误学员农时,又做到了实践教学一体化。
学员回去怎么干?高焕清加入咸职大家庭后,和继成书记一道,积极帮着争取就业创业政策支持,拓宽农产品销路,构建“学员毕业不离校”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为学员干事创业提供全方位技术咨询指导,组织“一村多”学员成立产业联盟,打造“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将技术培训、科技推广、农产品销售等整合集成在网络平台上,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学员共同成长的生态圈。
几年下来,咸职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农民大学生创新培养的新路子,为全市905个行政村定向培养1572名“农村基层组织接班人、脱贫致富带头人、电商创业合伙人”,打造“永久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2017、2018级学员36.12%成长为村级两委班子成员,34.51%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法人代表。2020年,咸职牵手全国50家涉农高校,50家涉农企业发起成立了“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面向全国推广乡土人才培养的咸职经验。2021年,教育部指定咸职承办农专委主任会议和第五届全国涉农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曾有很多涉农高职院校不理解,为什么将如此有影响力的盛会放在咸职召开。与会嘉宾听完高焕清现场介绍后感慨道:“名副其实,咸职模式就是乡村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联合推介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百优校名单,在那份“双一流”高校云集的名单里,咸职赫然在列。已忘我——这就是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继成书记和焕清校长用行动和担当践行了这句话,他们没有辜负组织要求和师生期待。教育部的领导来校考察时中肯的评价:“这两个人不仅配合默契,而且都在拼命工作,把能争取的资金全争到了,把能干的事全干了,把我们想干的事也抓落地了!”
最不舍的是继成书记,今年即将退休的他,已到达忘我的境界,常态化的加班似乎是他在刻意提醒自己,一分钟掰成两分用,好为学校多做点事。
每一位咸职人都是见证者,王继成和高焕清带领大家干事创业,砥砺奋进,换来了咸职的“脱胎换骨”,气象一新,学校事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帅正事业兴。这两位配合默契的大学领导者,以高尚人格、渊博学识、出众能力和廉洁形象赢得了广大师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奋斗中的咸职,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美好。(作者:黄思源 赵巧丽 易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