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与董卓最为相似,为何从白马将军打成缩头乌龟?

看三国,说三国,三国里面秘密多。

《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各镇诸侯中,第14路是北平太守公孙瓒。

可是,把他和董卓放到一起,却能发现,他俩非常相似!

公孙瓒和刘备是同学,他比刘备大一点。刘备出生于161年,公孙瓒应该是位50后。198年,他的儿子公孙续已经能打仗,以公孙瓒20岁生子、公孙续20岁参军计算,公孙瓒应生于158年。

公孙瓒是位大帅哥,颜值高到被太守相中,招其为女婿。

光是帅是不够的,人还聪明,口才也佳,这三项加到一起,让刘备服服帖帖地尊他为大哥。

学业结束后,公孙瓒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太守当司机(御车)。太守犯事被发配交州(现广州),公孙瓒化装成士兵,一路护卫太守。

这个举动自然违法,但后来太守获得赦免,公孙瓒因此德行被举孝廉,进入公务员序列。

178年,边章、韩遂叛乱,公孙瓒开始带3000骑兵平叛,到他199年死亡,从军最少21年以上。

然而,公孙瓒从开始的身先士卒、勇猛无比的白马将军,打到后来的广积粮、深挖沟、建高楼,不信他人,但求自保,成为一个志胆俱失、苟且偷生的缩头乌龟。

这又是为什么呢?

广积粮、深挖沟的事,董卓也干过。他建的郿坞,里面堆满粮食和珍宝,董卓说:哪怕我失败了,躲到郿坞里也能活到老。

可是没等他躲到郿坞,就被吕布刺杀了。

公孙瓒吸取董卓的教训,和袁绍打仗失利后,就先躲了起来。

他的龟居生活,概括起来是,居进高楼、通讯靠吼、无朋无友、

他在易京城内,沿河边挖十余重战壕,战壕里面再建五六丈的土丘,土丘上面再建营垒,堑壕中央的土丘最高,有十余丈,公孙瓒盘居其中。城里囤积的粮谷,多d达三百万斛。公孙瓒又在土丘上再盖上高楼,以铁为门,不用左右侍从,七岁以上的男不得进入,只与妻妾住在里面。

公孙瓒自己嗓门大,又让高楼里的妇女学习大嗓门技术,一嗓子能传出数百步,用来传达命令。

公孙瓒疏远宾客,身边没有一个亲信,谋臣猛将都渐渐疏远。

龟居之后,公孙瓒就很少出来打仗,直到他自己焚楼自杀。

和他自己年轻时,打得游牧部落望风而逃,打得袁绍主动结好相比,公孙瓒由勇到怯的大转变,表面上看是因为后期战事不利,本质上是因为公孙瓒的管理能力不行。

这位卢植的学生,从卢老师那里只学到杀戮之威,没学到仁义之恩。

三流的管理,让人有畏惧;二流的管理,让人有成长;一流的管理,让人有信仰。

陆贾劝刘邦,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他说,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像卢植平蛮族的叛乱,用的就是恩威并重的方法。

更何况,陆贾说文武并用,仍只是术,不是长久之道。所谓的道,则是直取人心了。

公孙瓒,显然没学会卢植的全部真义。从188年至193年期间,他给幽州牧刘虞当下属,完全不赞同上司的怀柔政策。

刘虞在《三国演义》软弱无名,在历史上却是鼎鼎大名,要血统有血统,有政绩有政绩。幽州本来就是一个拥有200多万人的大州,原来财政总是赤字,刘虞上任后,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和谐,不仅收支平衡,还接纳流民100多万。

在董卓乱政时,他的人气达到顶点。

袁绍、韩馥等诸侯,为了摆脱董卓挟持汉献帝的政治被动,想立刘虞为帝,最后因为刘虞自己拒绝才没成。

刘虞最大的缺点,就是公孙瓒最大的优点。

公孙瓒最大的缺点,就是刘虞最大的优点。

刘虞会理政,会怀柔,不会带兵,不会打仗。

公孙瓒会带兵,会打仗,不会理政,不会怀柔。

193年,刘虞带10万人去打公孙瓒,公孙瓒身边没有多少人。

但是,刘虞命令,不许骚扰百姓,不许破坏房屋。

这仗,没法打,久攻公孙瓒不下。

公孙瓒找个机会,带着几百个亡命之徒,杀到刘虞大营。

结果,刘虞大败。

夺幽州,杀刘虞,公孙瓒一时威震天下,但是他并未得到人心。

两年后,刘虞的老部下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人,推阎柔为乌丸司马,招集兵马,共得汉兵、胡兵数万人,大败公孙瓒军,杀其渔阳太守邹丹。鲜于辅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大败公孙瓒。

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等郡,纷纷杀了公孙瓒的官吏,与鲜于辅、刘和兵联合。

以前屡战屡胜的公孙瓒,如今屡战屡败,灰溜溜逃回易京,做起了龟公。

众叛亲离的他,选择了怀疑一切。

这时,他大概记不得卢植老师,记不得卢老师也许说过的一句话。

无武不立,无文不久。

《三国的秘密》

皇甫嵩,平定黄巾,为大汉续命36年,却被董卓玩于股掌

除得了董卓,安不了天下,王允错哪了?

从大侠到大盗,他狡猾如狐,勇猛如虎,却被说成草包

曹操割发自罚,他的师傅比他更狠,决不向劫匪屈服

曹操和一个老头的聊天,改变他的人生轨迹,30年后仍然不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