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瘿病

1、顾某,男, 35岁。两天来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其诊断是
A. 聚证,肝气郁结证
B. 聚证,食滞痰阻证
C. 积证,气滞血阻证
D. 积证,肝气郁结证
E. 积证,正虚瘀结证
2、韩某,女, 50岁。颈前喉结两旁肿大,柔软光滑,烦热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其证机概要为
A. 痰瘀互结,络脉滞涩
B. 气火内结日久,心肝之阴耗伤
C. 痰气交阻,血脉瘀滞,搏结成瘦
D. 痰气交阻,气郁化火,壅结颈前
E. 气郁化火,壅结颈前
3、瘿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 颈部活动屈伸不利
B. 眼脸水肿
C.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
D. 婴儿水肿
E. 头面水肿、发热

答案解析

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秒杀词:(腹中结软+时聚时散, 攻窜胀痛) =聚证、肝气郁结证。辨病:两天来腹中结块柔软-聚证。辨证: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脉弦:肝气郁结证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秒杀词:(喉结两旁肿大+眼球突出)-瘿病、肝火旺盛证。辨病:颈前喉结两旁肿大,柔软光滑-瘿病。辨证: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口苦,脉弦数:肝火旺盛证。证机概要:注意实证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细目六 瘿病
要点一 概述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要点二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
(二)病机
瘿病的基本病机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初期多为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颈前所致,日久引起血脉瘀阻,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其病理因素有气滞、痰浊、瘀血。瘿病的病理性质以实证居多,久病由实致虚,可见气虚、阴虚等虚候或虚实夹杂之证。在本病的病变过程中,常发生病机转化。如痰气郁结日久可化火,形成肝火亢盛证;火热内盛,耗伤阴津,导致阴虚火旺之候,其中以心肝阴虚最为常见;气滞或痰气郁结日久,则深人血分,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痰结血瘀之候。重症患者阴虚火旺的各种症状常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
要点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
2.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史,或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
3.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心悸、眼突、手抖、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表现。
(二)鉴别诊断
1.瘿病与瘰疬瘿病与瘰疬均可在颈项部出现肿块。但二者的具体部位及肿块的性状不同,瘿病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瘰疬的病变部位在颈项的两侧或颌下,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黄豆大,个数多少不等。
2.瘿病与消渴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型,应注意与消渴病鉴别。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三消的症状常同时并见,尿中常有甜味,而颈部无瘿肿。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虽有多食,但无多饮、多尿等症,而以颈前有瘿肿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烦热心悸、急躁易怒、眼突、脉数等症。
要点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的辩证首先需辨明在气在血,其次辨别火旺与阴伤的不同,其三辨清病情的轻重。
颈前肿块光滑,柔软,属气郁痰阻,病在气分;病久肿块质地较硬,甚则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属痰结血瘀,病在血分。
本病常表现为肝火旺盛及阴虚火旺之证。如兼见烦热,易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红苔黄,脉数者,为火旺;如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两目干涩,头晕目眩,倦怠乏力,舌红,脉弦细数者,为阴虚。
本病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若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或出现高热、大汗、烦躁、谵妄、神志淡漠、脉疾或微细欲绝者,均为重症。
(二)治疗原则
治疗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则。癭肿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配合活血化瘀;火郁阴伤而表现阴虚火旺者,以滋阴降火为主。
(三)证治分类
1.气郁痰阻证
证候: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气机郁滞,痰浊壅阻,凝结颈前。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癭。
代表方:四海舒郁丸加减。
常用药:昆布、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壳、郁金、木香、青皮、陈皮、桔梗。
加减:肝气不舒明显而见胸闷、胁痛者,加柴胡、枳壳、香附、延胡索、川楝子;咽部不适,声音嘶哑者,加桔梗、牛蒡子、木蝴蝶、射干利咽消肿。
2.痰结血瘀证
证候: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证机概要:痰气交阻,血脉瘀滞,搏结成瘿。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代表方:海藻玉壶汤加减。
常用药:海藻、昆布、青皮、陈皮、半夏、胆南星、浙贝母、连翘、甘草、当归、川芎。
加减:胸闷不舒加郁金、香附、枳壳理气开郁;郁久化火而见烦热,舌红苔黄,脉数者,加夏枯草、牡丹皮、玄参、栀子;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获苓、山药健脾益气;结块较硬或有结节者,可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露蜂房、僵蚕、穿山甲等。
3.肝火旺盛证
证候: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痰气交阻,气郁化火,壅结颈前。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代表方: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
常用药:柴胡、栀子、牡丹皮、当归、白芍、牛蒡子、生牡蛎、浙贝母、玄参。
加减:肝火旺盛,烦躁易怒,脉弦数者,可加龙胆草、黄芩、青黛、夏枯草;手指颤抖者,加石决明、钩藤、白蒺藜、天麻平肝息风;兼见胃热内盛而见多食易饥者,加生石膏、知母;火郁伤阴,阴虚火旺而见烦热,多汗,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者,可用二冬汤合消瘰丸加减。
4.心肝阴虚证
证候:颈前喉结两旁结块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息乏力,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气火内结日久,心肝之阴耗伤。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宁心安神,适用于心阴亏虚为主者;一贯煎养阴疏肝,适用于肝阴亏虚兼肝气郁结者。
常用药:生地黄、沙参、玄参、麦冬、天冬、人参、茯苓、当归、枸杞子、丹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川楝子、桔梗。
加减:虚风内动,手指及舌体颤抖者,加钩藤、白蒺藜、鳖甲;脾胃运化失调致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者,加白术、薏苡仁、怀山药;病久正气伤耗,精血不足,而见消瘦乏力,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男子阳痿者,可酌加黄芪、太子参、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制首乌等。

编辑:六月底

(0)

相关推荐

  • 瘿病诊治精粹

    瘿病是指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能随吞咽上下移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并提出 ...

  • 瘿病辩证治疗

    甲状腺结节,中医属"瘿病"范畴,辨证可分属4个症型,不同症状辨证论治,一症一方,化痰.散结,效果显著. 1.气郁痰阻证: [症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发胀,胸闷, ...

  • 中医内科学——瘿病心肝阴虚——天王补心丹——阴阳解析

    天王补心丹--阴阳解析 瘿病心肝阴虚证候: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代表 ...

  • 中医内科学——瘿病肝火旺盛——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阴阳解析

    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阴阳解析 瘿病肝火旺盛证候: 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质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 ...

  • 中医内科学——瘿病痰结血瘀——海藻玉壶汤——阴阳解析

    海藻玉壶汤--阴阳解析 瘿病痰结血瘀证候: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呆,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代表方剂: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玉壶 ...

  • 中医内科学——瘿病气郁痰阻——四海舒郁丸——阴阳解析

    四海舒郁丸--阴阳解析 瘿病气郁痰阻证候: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代表方剂:四海舒郁丸加减 ...

  •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瘿病 附​中医内科学的病症目录内容

    瘿病 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在中医著 ...

  • 中医内科学:尿毒症

    中药治疗尿毒症的方法 一.中药内服 尿毒症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并分不同阶段,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一般可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 ...

  • 【中医】中医内科学辨证歌诀

    温馨提示 今日是大众医学助手陪伴您的第508天 截止今日已收录医学笔记 共计1442篇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 今日别忘记阅读收藏哟! 对本平台有要求及需要寻找的文章,请在下方留言! 十一月-十二月阅读排 ...

  • 【中医】第七版中医内科学总结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今日文章 第七版中医内科总结版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阅读愉快 因为排版出现乱码,建议复制 ...

  • 【中医】中医内科学考试笔记最全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试笔记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阅读愉快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 外感病主要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