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共葬入了13位皇帝,你知道是谁又分别葬于哪座陵墓吗?
1.长陵: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个儿子,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以防蒙古族人入侵。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永炆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下令削藩。这种措施严重威胁到了燕王朱棣的利益遂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
他在位期间的功绩令后人难以企及。他曾五次率兵出塞,亲征出塞,亲征漠北,追击蒙古残部,使长城以内环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再次,他组织学者编纂长达3.7亿的文化巨著【永乐大典】,更令他闻名世界是郑和下西洋,足迹遍及亚,非30余国,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联系,由于明成祖年号称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期为《永乐盛世》,朱棣最后在亲征漠北返回途中病死,年终65岁,葬于长陵。
2.献陵: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是明 明十三陵成祖朱棣的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47岁的朱高炽即皇帝位,第二年五月就死了,在位还不到一年时间。虽然朱高炽在位时间很短,但是颇有作为。他随父征战多年,深知创业不易,因此继位后比较注重节省用度,体察民情。他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修明纲纪,他减赋赈灾,爱民如子。这一切都使得当时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为【宣统之治】的出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景陵: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53年】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十二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宣德。在位十年。朱瞻基在位不久,他就面临一次夺王位的的威胁,当时的汉王朱高煦也就是他的叔父,设法通过武装来推翻他,早已准备的朱瞻基御驾亲征,此次战役以明军大获全胜,生擒朱高煦而告终,而得胜之师班师回朝后,也解决了明朝初期近半个世纪的削藩王问题。朱瞻基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喜爱,成祖为朱瞻基挑选了品学兼优的翰林官讲授经史,所以他写的诗文很有文采,在明代皇帝造诣最深的。他经过了良好的武装训练,是一位能文能武,多才多艺的明君。有着祖父的的关怀栽培,朱瞻基统治时期政权稳定,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与明仁宗并称【宣统之治】。明宣宗时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逝于乾清宫,享年38岁。葬于景陵。
4.裕陵: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明宣宗长子。他的一生多灾多难难。朱祁镇9岁即位。刚开始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张氏死后,朱祁镇宠信太监王振,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之端。1449年,蒙古族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入侵明朝。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挟持下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兵败被俘。被俘后他尚能保持气节,拒绝写下招降书。朱祁镇在蒙古草原上度过了一年的囚徒生活,据说他每晚仰望天空默默垂泪,然后躺在草地上昏昏睡去,天长日久患了风寒,一条手臂中风麻痹。明英宗被俘后,其弟朱祁钰继位,即为景泰帝。后明英宗被释回京,被尊为太上皇,但短暂的仪式之后却被软禁在南宫,长达7年。直到武清侯石亨等人,趁着景泰帝病重发动兵变,明英宗才复位又做了皇帝。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7年的软禁后,明英宗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50年】。这位皇子出狱时竟不辨牛马,另外,明英宗下旨停止帝王后嫔妃的殉葬,明史赞曰,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六日,明英宗驾崩,两次共在位22年,享年38岁,葬于裕陵。
5.茂陵: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原名朱见浚,明英宗的长子。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即位后,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复辟时又被立为皇太子,将他的名字改为朱见深。朱见深登基后,以德报怨恢复了代宗朱祁钰的帝号,重修代宗朱祁钰陵寝,博得朝野一片称颂;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使得成化朝初期政治上比较清明。尔后,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7岁的万贵妃享乐,而万贵妃恃宠提拔私臣担当朝廷重任,奸佞当权,朝纲败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去世,八月,宪宗过于悲痛而驾崩,时年41岁。死后葬于茂陵。
6.泰陵:明孝宗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4701505年),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被誉为“中兴令主”。朱祐樘童年坎坷不幸。其生母纪氏被俘入宫,被明宪宗私幸后怀孕。纪氏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朱祐樘。朱祐樘在好心的太监、宫女们的帮助下偷偷地在冷宫中生活了6年,才被宪宗知道。朱祐樘是明朝难得的英主明君。在位18年,勤于务政,励精图治,恭俭有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多次减免灾区粮赋。他执政期间,是明朝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称为“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不沉迷于女色的皇帝。他与张皇后过着民间式的夫妻生活,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也无宫女侍寝。他宽厚、善良,孝敬父皇,维持传统,处事以宽仁忠孝为主。所以即使面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也表现出来了极大的宽容。正因为此,他死后被定庙号为“明孝宗”。一向以严谨真实著称的《二十四史·明史》对明孝宗以“恭俭仁至、勤政爱民”八个字来形容。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36岁的明孝宗朱祐樘去世,举国悲伤!朱祐樘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死后葬于泰陵。
7.康陵:明武宗朱厚照
夏氏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是明孝宗朱祐樘的独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即位,年号正德(1506-1521年),在位时间16年。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他宠信宦官刘瑾等奸佞专权,专事游乐,喜好声色,建豹房以享乐;狂放不羁,喜爱弄兵;多次到宣府(今河北宣化)塞北、江南等地巡游,导致民间怨声载道。在位期间,民变纷起,宗室相继反叛。但也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极具个性色彩。他聪明勇敢,如蒙古小王子部叩关来袭时,明武宗率兵抗击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这也体现了其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成为明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
时刻。正德十四年(1519年)八月,明武宗借口平定叛乱,亲率大军南下。一年后他驾船捕鱼翻落水。救起后还是受惊感染风寒,回京不久,就死于豹房,葬于康陵。
8.永陵: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年),兴献王朱祐熜长子。明武宗病死后,由于没有留下子嗣,便由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初承大统时,对国事尚有所作为,除了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正统以来形成的内监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后世誉之谓“中兴时期”。但这种善政并没有保持多久,一年以后,朱厚炮希望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甚至想追封兴献王为皇帝。朱厚熜与杨廷和等朝臣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史称“大礼仪”的激烈争论,延续近20年。这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此后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他风流成性,经常广选美女。这些少女一部分供他享乐,另外大部分供他炼丹使用。宫女们不堪忍受朱厚熜的残暴,发动“壬寅宫变”却失败了。侥幸生还的朱厚熜被吓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20年不敢回大内。使首辅严嵩横行乱政,吞没军饷。导致边事废弛,倭寇平频繁侵扰东南亚沿海地区。而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甚至兵临城下,大肆掠夺。另外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死于乾清宫,时年60岁。葬于永陵。
9.昭陵:明穆宗朱载垕
明穆宗朱载垕(1537-1572年),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登基后,改年号隆庆。明世宗晚年,国家千疮百孔,另有外患包括南倭北虏”。朱载垕即位后,重用大臣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并且释放了海瑞。他政治上,革除嘉靖时期部分弊政,平反冤假错案,整顿吏治;经济上抑制土地兼并,恢复社会经济;军事上整顿边防,加强边疆管理,使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缓解,故史称“令主”。朱载垕登基6个月后便不愿过问政务了。沉湎酒色,导致早逝。他虽不关心政务,但对大臣们的建议与做法也不反对,如历史上著名的“隆庆议和”,就是他采纳了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的建议而促成的。隆庆和议”的达成,使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加强了汉蒙两族人民的团结。自此以后近百年中,双方在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大明隆庆六年(1572年)四月二十六日朱载垕死于乾清宫,终年36岁。葬于昭陵。
10.定陵: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十日即位年10岁,次年改元万历。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明神宗统治前期,是他承业治国的辉煌时期。政事主要依靠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张居正当政期间,严惩官吏,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整饬边备,治理黄河,使明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所振兴。另外,他还支持援朝战争,平定宁夏之乱,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可是自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始,明神宗几乎全面停止了视朝,不理朝政了。这期间,他身居大内,贪图酒色,不见群臣,不批奏章,处理政务的内阁机构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此时的明朝政治腐败,财源枯竭,危机四伏,民不聊生。《明史》指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1.庆陵: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中宗朱常洛(1582-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长子,年号泰昌,在位时间极短,不满一月。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帝王,明朝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朱翊钧一直有意立郑贵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洵为太子,郑贵妃一直恃宠,在暗中策划谋取太子之位,甚至不择手段的加害朱常洛。在担惊受怕苦熬39年之后,朱常洛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他在继位的前几十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赏赐在辽东及北方的前线防军,巩固边疆。同时,朱常洛撤回万历末年引起官怨民愤的矿监和税监,并赦免在万历一朝引起上疏言事而遭到处罚的大臣。朱常洛自幼缺乏关爱,身体虚弱。他在继位没几天,就嘱咐手下筹备棺木,准备后事。后来果真因纵欲过多而病倒,在服用了官员的进献的红药丸后,便一命呜呼。史称“红丸案”,年仅三十八岁,庙号为光宗,谥号为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中的庆陵。
12.德陵:明憙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明光宗长子。年号天启,故又称天启帝。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明熹宗朱由校极具个性色彩,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他手造的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并且做了拆,拆了做,不厌其烦。其公务一概交给了宦官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专权误国,而明熹宗却耳无所闻,目无所见,专心致志地造他的木器活儿。天启年间,明朝内有女真叛乱政权步步进逼,辽东战局及其沿海防御陷于重重危机;外有荷兰人夺去了宝岛台湾。其后就在明熹宗死后仅十多年,明朝就灭亡了。朱由校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天启七年(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葬于德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
13.思陵:明崇祯帝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之弟。于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由于明熹宗朱由校没有子嗣,所以朱由检于天启七年(1627年)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崇祯朱由检继位时的明王朝,外有后金连连追击,内有农民起义军的烽火愈燃愈烈。朱由检急于求成,但是性格刚愎自用,急躁多疑,所以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尤其在与后金战争的紧要关头,冤杀袁崇焕,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杀入北京城。朱由检无奈登上煤山,自缢而亡,终年34岁。至此,存在了276年的明王朝结束了统治。李自成命令埋葬朱由检于其明十三陵贵妃田氏的墓中。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追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 隆武帝改庙号为威宗。后称为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