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点7:神气
对于气的理论,《内经》提出了卫气、营气、宗气、大气、神气、元气等概念。
除神气以外的诸气理论为中医核心理论,对于神气的理论,历代医家研究较少。
神气是有关神的功能和表现的概念,
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一些慢性病或外感病迁延不愈,进展到络脉的层次后。
多出现神气失常症状,表现为中医神的疾病。
“神气”一般表示精神情志之气的思想。
《灵枢·天年》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灵枢·天年》曰:“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神气去,形骸不能独居,说明神气是形体的主宰。”
《素问·调经论》曰:
神气有余则笑而不休,治宜刺络放血;
神气不足则悲伤,治宜按摩虚络,针刺疏通气血。
说明刺络放血、按摩、针刺可以调节神气治疗神志病。
神气是运行于经络系统的极细微物质,
是各种刺激、信息的感应、负载和传导者。
神气功能主要包括感觉、动觉,调控脏腑,情志思维,
以及传递精微濡养元神的功能等。
神气调控全身脏腑和血脉,主司语言思维等功能。
在一些慢性病、迁延性外感病中,
当人体内外邪气进入到神气之络,
或在血络、卫气之络波及神气之络时,
一般会出现神气失常症状,表现为中医神的疾病。
现代医学一些牵涉到神经系统的疾病,
如中风后遗症、重症肌无力等。
会产生中医“神”的功能失常的症状。
中风后遗症常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肌肉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
中风患者痰瘀阻络,血络与神气之络俱不通。
神气包含感觉之气、运动之气、语言思维之气等。
神气之络不通则感觉之气不能上传于脑,故肢体麻木;
运动之气不能自脑神下达于肌肉,故一侧肢体动作失能;
语言之气不能顺利下达于喉舌,则语言謇涩。
养血安神,
神气需血气濡养,
故可通过补养血气而安神;
驱邪安神,
血脉中热邪、火毒、痰饮等可以通过经络,影响神气之络。
故可用驱邪之法安神,或清热泻火解毒,或化痰涤饮等;
重镇安神,
神气轻灵,神气涣散不收,可以用金石类重镇安神;
开窍醒神,
神气清明,不容邪侵,
在人体某些部位如脑部存在特殊窍道,形成屏障,保护神气不为邪气所惊扰。
在病理情况下,
窍道为痰热火毒,或寒湿痰浊等邪气所闭阻,
治疗需在清热解毒化痰,或温化寒湿痰浊的基础上,加用辛香之品开窍醒神。
叶天士认为虫类药“飞者升,走者降,有血者入血,无血者行气,灵动迅速,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
入血络虫药有土鳖虫、水蛭等活血之品,
入神气之络虫药有全蝎、蜈蚣之类沉降善走之品,
入卫气之络虫药有僵蚕、蝉蜕之类轻清飞升之品。
现代社会疾病谱发生变化,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日益增多,久病入络。
这些疾病的症状,往往多与中医“神”的功能失常有关,
另有一些疑难病如神经肌肉类疾病,亦属中医“神”的病变,
这些疾病迫切需要神气理论作为指导。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中医神气理论的构建及临床应用探讨 陈吉全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南阳 中华中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