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队奥运奖牌数为什么总是第一?

翻看过去5届奥运会数据,你会发现美国一直是奖牌总榜第一名。

为什么?

那些说美国人壮壮的! Too Young Too Naïve...

如果仅仅将这项数据归为美国运动员身体素质好、运动水平高可能还不合理。

科技发达的今天,运用高科技产品作为配合训练的设备,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根据美国奥委会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出,美国一直在用可量化的数据、可量化的训练模式去培养运动员,最大程度榨取运动员的潜能。

例如,美国队的跳水运动员都会穿着微型的防水传感器,测出他们的起跳高度、自旋时花费的时间等等。每一回合跳完,他们都可以通过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改进;自行车运动员也会佩戴智能眼镜,骑行时可以从眼镜显示器中的数据去判断当下的距离、力量、节奏、心率等等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做到即时调整并形成习惯性的行为反应。

更甚的是,这种研发科学训练设备的职责,并不单单任重于纯粹的科技工作者身上,而是已经深耕在每一个运动员内心。有的运动员做起了发明家,并将运动经验带入到科技产品的发明中。

比如说,Tommy Duquette。

四年前,Tommy 以美国拳击试验赛第二名的身份,争夺代表美国队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资格。然而在领先2个回合的情况下,他连输3个回合,断送了奥运梦。带着遗憾,他只能回美国继续完成他的学业。

之后,Tommy 将精力投入到开发一款拳击手专用的可穿戴设备。 现在的他是Hykso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们设计出一款可以准确记录拳击手出拳数、出拳类型及出拳速度的传感器。

有了这个产品,拳击手就能追踪他们打出的每一拳,并量化速度和力量,从而得出一系列数据。教练根据拳击手的出拳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修改训练策略。

接受采访时Tommy说,他的梦想是代表美国去参加奥运会,但因为微小的失误与梦想失之交臂,所以他会不停质疑他自己做错了什么。

美国拳击界一个数据驱动型教练(Billy Walsh)说:“赢得奥运会拳击比赛的关键秘籍在于每次出拳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越短,拳击运动员就有越大概率能赢得比赛,最终直取奥运金牌。”

(请不要盯着动图看太久...)

但怎么知道是不是缩短了这个间隔?具体又是缩短了多少时间?

“如果训练方式有一点点不一样,是否可以让我赢得那场比赛?训练时,我是否应该坚持更长时间,更大力地击打沙袋,或跑得再快些呢?我是否还未精疲力尽?抑或需要休息?......但当时这些都只能靠自己主观判断。” 说这些的时候,Tommy显得有点遗憾。

这一切,催使Tommy和他的公司研发出这款帮助拳击训练的设备。

另一位拳击手Mikaela Mayer ,这次将作为金牌种子选手,代表美国参加里约奥运会轻量级拳击比赛,她也提到说,当出拳间隔时间从 5-6 秒降低到 3-4 秒,看着实力提升量化为数据,十分能鼓舞士气。

其实,早在伦敦奥运会之前,美国奥委会就一直在使用‘运动跟踪技术’、‘生物特征数据采集’等技术,试图更好地追踪到运动员臀部、肩部等发力部位,从而可以测量运动员的身体转速和手臂力量等,再根据数据优化训练方式。

通过分析可量化的数据,最大化提升运动员的的训练效果,这种方法美国奥委十分看重。美国奥委的科创总监 Mounir Zok ,平时的工作就是挖掘各种新产品为美国队所用。甚至在这些产品零售之前,美国队运动员就已经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种“科学训练观”深植在每一个美国运动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心里,而这带来的效果甚至往往能匹敌多年艰辛的“童子功”......

总之,多年来的金牌老大哥,所倡导的Be a better athletes with technologies ,不失为一个好的榜样。


更多阅读(点击下面蓝色标题或图片即可浏览)

歪瓜人造了个能穿在身上的空调,却起了个中国名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