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苹:​想起了北方的炕

想起了北方的炕

安徽黄山 汪苹

  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我不由得想起了北方的炕。

  炕是北方人的“暖床”。“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土改后北方农村百姓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新唐书·高丽传》载:“(其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据说,在隋、唐之际,生活在冬季寒冷的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人,受“床”和“炉灶”的启发,将二者合二为一,又经过改造加工而产生为炕。并传至东北各民族之中,后又传至黄河至秦岭以北。但实际上我国考古发现一处西汉时期的火炕,将火炕的历史提前了许多年。

  炕是中国北方住宅里用砖或土坯砌成、上面铺席,下有孔道和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的床。据说炕的结构远较床复杂,搭法也不尽相同,有洞炕、花炕和空心炕之分。洞炕是在地面上砌几道小墙八行砖左右高,将空间隔成几条坑道,两端留空使道道相通,上以土坯、石板或红砖为盖,盖上复用沙泥或白灰之类抹平。花炕、空心炕则是洞炕的进一步发展。所有的炕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端通向烟囱,一端设有炉灶。炕的一边总是靠着窗,这样太阳出来了可以取暖,也可以采光,还可以利用窗台放东西。另一边则靠着墙。一张大炕几乎占据了整个房子的五分之二。听说过去,农村不少人家铺不起好的铺盖,泥炕上连块毛毡都没有,却擦得溜光。来了客人,也不让脱鞋,“没铺没盖的土炕炕,客人脱鞋了不顺当”,客人只在地下跺跺脚就上炕。老人或长辈自然坐在炕脑里,叫上座。宾主或蹲,或盘坐,吸着老旱烟,喝着酽茯茶,见面不客套,说话无拘束,大嗓门说笑,大粗碗吃饭,亲如家人。商议庄院们的婚丧嫁娶、邻里间的大事小事。而我山西太原的几个同学家,炕上都铺有炕席,上有炕桌(和普通桌子的形状相同,四条腿,高约20-40厘米),供人们在床上吃饭、写字等时使用。十分方便,快捷。炕上靠里墙的部位堆放着摺叠得整整齐齐的被褥,大多为大花被褥,外面再用一大块被单罩住(说句不恭的话,形状像棺材)。早上折叠被褥(大多为单人褥子),晚上睡觉时再一一铺开。

  炕的正前方每晚都要放一两条长凳,上面搁上瓦罐做尿盆。全家人按序一溜儿排开头朝外脚朝里睡在炕上。晚上起夜就小便在瓦盆里,天亮后再倒掉。小孩子常常脱光了衣服睡在炕上,偶尔会有因为炕火太热烫伤了小屁股的事情发生。如果有亲戚邻居来了,主人都会热情地招呼道:“地下冷,上炕去坐着。”冬季第二天蒸馍前,前一天晚上大人常常将和好的面盆盖好捂在炕角的被子下。到第二天早上,面就发酵了。一般来说,谁家的经济条件好,他家的炕就烧得暖。烧火的材料有柴草、秫秸、煤炭等。

  夏天是不用烧炕的,但媳妇们每年都会将被褥拆洗晒干后,在炕上一块一块地重新絮好棉花,再一针一线地缝起来絎得密密的。平时做鞋、纳鞋底、剪窗花等活也大多在炕上完成。

  据说,现在北方的同学家早就不再睡炕而改为睡床了,家家用上了供应的暖气,再不会因为烧炕而熏得烟呛火燎了。我却还想起北方的炕,因为那是留在我记忆中的一段体验和经历,我在多个同学家的暖炕上睡过,留给我的是暖暖的同学情谊和暖暖的美好回忆。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汪苹,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五中语文高级教师。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大江南北》杂志、《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安徽老年报》、《黄山日报》等报刊。有作品多次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奖。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0)

相关推荐

  • 在炕上睡觉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分分钟看"裆下事",全在这里了   过去的鄂尔多斯人家家有炕,一家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在一盘炕上.孩子多的人家,你听听睡下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需要家长大声喊骂,才能停下来. 我直到如 ...

  • 乡村仲夏的故事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钢蛋就匆匆忙忙地蹬着那辆破旧的二八加重自行车,准备出发回家了,他不想在校园里遇到任何人,所以骑得飞快,因为绑在后架上露出棉絮的被褥让他很难为情.然而越是心急,就越容易出状况,在从操场 ...

  • 齐际珍:火炕情结

    过去的东北,家家户户烧火炕,既做饭又取暖,一举两得.漫长的冬天,火炕是人们最享受的地方:炕上摆上小方桌,端上一盆白菜炖豆腐,热气腾腾,还有自制的小咸菜,一扁筐玉米面大饼子,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吃得别提有 ...

  • 在睡眠这条大河里

    顾城说,"睡眠是条大河."人人都要在这条睡眠的大河里游弋沉潜,以一天睡七小时计,人的一生,在床上度过的时间可真长啊! 东北人家过去并不睡床,都睡炕,炕就是我们的床.夸一个女子手巧能 ...

  • 散发着泥巴味儿的东北棉被子

    作者:水墨松江 散发着泥巴味儿的东北棉被子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乡村老百姓家里都很贫穷.清一色的泥草房,东西屋,南北炕,窗户纸糊成的窗子,掉了下巴的外屋门,还有那黑黢黢的锅台和锅叉等家伙什.这些对 ...

  • 老东北的炕

    老东北的炕 衣革食草的远古年代里人们都是合衣席地而卧,席子底下还有一层接地防潮的粗布叫宴."宴席"一词就出自此.用布防潮显然效果不甚理想,于是床便应运而生了.但在东北,床却不受欢迎 ...

  • 汪 苹:童趣拾忆

    童趣拾忆 安徽黄山 汪 苹 六一那天在街头看到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买小白兔或小松鼠,很是有所触动,许是年过花甲的缘故吧,童年的许多记忆如潮水般涌了上来,真有点像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所写 ...

  • 汪苹:又见晋祠

    又见晋祠 安徽黄山 汪苹 <晋祠志>载:"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这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 ...

  • 汪苹:忘不了的小水笋

    忘不了的小水笋 安徽 汪苹 水笋,是生长在皖南山区的一种小野笋,手指粗细,长不足1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黟县一所乡村中学教书.清明前后,每逢星期天总有几个学生邀我一起去拔水笋.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第 ...

  • 汪苹:彩凉一夏

    彩凉一夏 安徽黄山 汪苹 彩色凉鞋将是今年夏天的流行凉鞋.不信,你瞧,连续几天阳光灿烂,气温在20多度以上,时尚的年轻女子们就急惶惶地穿上了彩色凉鞋.于是,大街小巷的水泥路和石板路上就有无数个彩色的亮 ...

  • 汪苹: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安徽 汪苹 小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就憧憬着有一天能到北京去见一见天安门,因为那是个神圣的地方,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 ...

  • 汪苹:​老家黟(yī)县

    老家黟(yī)县 安徽黄山 汪苹 老家黟县,是个从前很多人陌生而现在很多人都熟知的地方.其实在我当年当知青去老家插队之前,"黟县"对于我来说仅仅只是一个概念,那是我父亲的老家,是填 ...

  • 汪苹:青春忆,最忆是太原

    青春忆,最忆是太原 安徽黄山 汪苹 青春忆,最忆是太原.与时俱醇老益浓,此忆最缠绵-- 青春忆,最忆是太原--忆太原的那些我曾经读过书的校园.50多年前,我随母亲来到黄土高原的太原.作为刚刚10岁小小 ...

  • 汪苹:正月里来

    正月里来 安徽黄山 汪苹 "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家家团圆会呀啊,少的给老的拜年呀啊,也不论男和女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 都把那新衣服穿呀啊--"一首老歌把我 ...

  • 汪苹:忙年

    忙   年 安徽黄山  汪苹 就要过年了.时代在变,可不少老年人的忙年习俗却没变.为了采买年货,为了大清扫,为了准备吃喝,为了正月里的迎来送往,老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忙年到底忙个啥?忙年应该注意啥?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