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家长的“座位焦虑”,就要给每个学生坐“C位”的平等机会
【家教智慧 第946期】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座位是学生学习的“立足”之地。教室就那大,座位就那么多,一个座位一个坑,总有前后左右之分。但这个前后左右相关并不远,前后不过十米,左右不七米,再远远不到哪里去。
就学生学习而言,同在一个教室里,本没有厚此薄彼,无论在哪个位置,对学生学习影响其实并不大。我从小学到中学到后来的中师、大学,坐过教室的最前排,坐过教室的倒数第二排,坐过最左,也坐过最右,当然也坐过教室的最中间位置——也就是当下家长们所说的“C”位,教室的前后左右座位我差不多都坐过,没有感觉到对学习有什么影响。现在做教师三十三年多了,可以称得上教过的学生无数,现在想来,学习好的学生也是坐在什么座位上的都有,也曾应过家长的要求将其孩子按排“C”位上的时候,但也没有发现孩子学习有多么出色。因此,我的观点,孩子的学习和座位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雄鹰之所以飞得高,并不是因为将窝筑在高山上,家鸡飞不起来,也并非是因为其窝筑在平地上,二者将窝换过来,雄鹰还是雄鹰,家鸡还是家鸡……
但是,在当下,只要孩子上了学,孩子的座位就成了家长的牵挂,不少家长就会为孩子的座位发愁、焦虑。猪年春晚小品《抢“C位”》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在大多数家长看来,“中间、靠前的位置”便是“黄金座位”,抢到“C位”,孩子就有可能成为学霸。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34名中小学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3.6%的受访家长为孩子的班级座位问题烦恼过,66.6%的受访家长认为座位对孩子的成绩影响大,71.1%的受访家长认为家长有必要担忧孩子的座位问题。(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家长对座次优劣的划分,实际上是一种偏见,而形成这种偏见的原因则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关。
过去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讲授式”。讲台是教室的中心,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主,师生互动仅限于教师“提问” 学生“问答”。据此有人便演绎出了“座次优劣论”:认为教室中间靠前的座位是“黄金地带”——“C位”, 听得明白,看得清晰,一直处于教师视线的正中,学生不注意听讲,教师会及时发现并给予关注,被提问的几率也高;而教室两侧和最后排则被认定成“灰色地带”,距讲台远,看黑板偏,学生被教师注意的几率也大大减小,上课容易走神。在此种“理论”的诱导下,学生和家长都想尽千方百计谋一个好座位,坐在“C位” 的孩子总有一种优越感,坐在“灰色地带”的孩子则产生自卑心。
其实,同在一个教室里,每个学生坐的位置虽有毫厘之别,但对学习的影响并不像“座次优劣论”那样“座距毫厘,学差千里”。声音每秒钟就传播340米,在教室这样一个“方寸之地”,声音的衰减值几乎为为零,教师讲课的声音到达每一个孩子的耳朵应该就是“同时”;教室设计时,就已考虑了采光、长宽、人眼视角等诸方面因素,学生坐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教师的板书,至于说教师的“目光所及”,即使不是职业责任的驱使,也不会有哪一个教师整节课都只是僵直脖子向前看,目光只停留在窄狭的中间地带。因此,“座次”的优劣,完全是人们的一种偏见。
更何况,国家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要走下讲台,学生实行分组合作,讲台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的座次就更没什么优劣可言了。很多学校,课桌都是对着放,学生全都对着坐,四面全是黑板,每个学生几乎都是靠黑板最近的,也都是最远的,而且黑板主要是用于学生的展示与练习,不再是教师的“专用教具”;教师讲课不是在讲台上,而是巡回在学生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成了一个变数,没有谁会一直处在教师的目光下,当然,也不会有学生总是游离于教师的目光外,学生坐在什么位置都是教室的“中心”。
而且,从根本上讲,学生的好成绩并不是“坐”出来的,而是孩子自己学出来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更多是源于他们对学习的渴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只要自己想学习,愿意学习,学得专注、学得得法,坐在哪里都可以成为学霸。
当然,道理好讲,让学生接受却很困难。作为学校和老师,不能因为座位与学习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忽视孩子的座位,随意排之,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家长对孩子的座位焦虑,还需要措施和行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公正、公平坐“C位”的机会。
当然,座位仅是一种表象,关键还得看成绩。因此,给每一个学生提供“C位”机会并足以消除家长的担心和焦虑,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教师唯有把功夫下在教学上,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用过硬的教学质量说话,无论孩子坐在什么位置上,孩子的学习都进步,成绩都提升,家长才会不再在意孩子坐在教室的哪个座位上。
因此,学生座位问题背后实则是学习问题、成绩问题。如果学校、教师不能跳出座位思维,总是将功夫下在座位如何调整才公正、才公平、才会家长令满意上,那不过是头痛治痛,脚痛治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但会增加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更会加剧学生和家长的座位焦虑,加剧家校矛盾。因此,解决学生的座位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孩子考出优异成绩才是硬道理,才会让家长信服,才是消除家长“座位焦虑症”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