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说 | 孩子,每位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
我们一起做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人
一周多前,我终于腾出时间,倒车一个多小时,前往小姑姑家做客。
一年多不见,姑姑家多了一只可爱的猫咪。姑姑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烹饪手艺着实不错,让我胃口大开。
吃饱喝足后,正在上二年级的表妹羞答答地凑到我跟前,说想让我给她买盲盒。
盲盒是什么?我愣了三秒钟,才反应过来。我知道盲盒是什么,也知道最近有家公司靠卖盲盒上市了,但是从来没买过,也不知道盲盒有多贵。
盲盒的购买主力,是00后。
穿着齐整后,我带着表妹徒步前往附近的大商场,找到盲盒店。看着表妹挑得不亦乐乎,我心想,这盲盒有什么意思,怎么现在的小朋友们爱买这个?想买玩具,看上哪个直接买就好了,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拼手气呢?
给表妹买完盲盒,看着表妹意犹未尽(不想回家)的神情,我带着表妹继续逛。逛到一家店,表妹看上了一个粉红色的本子,爱不释手。这个笔记本32开大小,竟然要29块。
我又迟疑了十秒钟,想了想,还是掏钱买了。作为拼多多熟练买家,我大概能猜到,这个本子成本可能还不到两块钱,拼多多也就卖五六块钱。
可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电动火车玩具,上百块钱,不也有长辈给我买了吗?表妹虽然才上二年级,课程压力已经开始提上来,以后几年一定会越来越辛苦。我这个当哥哥的,一年见不了几次表妹,才买个小本子,微不足道的小意思罢了。
表妹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却没想到,迎来了自己妈妈的斥责。小姑姑念叨好几遍:这么小一个本子,竟然要29块钱,你怎么就能给她买了?
听着妈妈的埋怨,表妹的表情就晴转多云,又转阴天,撅起小嘴,背对妈妈,开始拆盲盒。
回家路上,刷微博时,看到有大学生在大谈“父母皆祸害”,讲述自己与父母种种三观不合,痛斥父母死板腐朽,落后时代。
一瞬间,我有感而发:
孩子,每位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
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成为了家庭的核心。孩子的发展,就是家庭的未来。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要孩子不争气,没出息,哪怕家财万贯,宜室宜家,这个家庭的未来也是不光明的,充满隐患的。
同样,不知从何时开始,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成为了政治正确。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累也要咬牙买学区房,托举孩子进入名校读书。
于是,从90后,到95后,再到00后,一代比一代富足,一代比一代个性,一代比一代自我,一代比一代固执和倔强,一代也比一代有朝气和有实力。
可是,孩子,你们,或者说我们,在自诩“视野开阔”,骄傲于“独立个性”标签的时候,埋怨父母简单粗暴、不温柔、不体贴、不耐心、不懂你的时候,可曾想过:
你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当你的父母。
比如我的小姑姑,年纪轻轻就跑来北京闯荡,在马路上发过传单,在工厂打过夜班工,在天桥上摆过地摊,挤在集体宿舍很多年,快三十岁才吃上人生的第一顿涮羊肉,现在每天还需要倒车很久上下班。
是小姑穷吗?是小姑抠吗?是小姑舍不得给孩子花钱吗?是小姑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多喜欢粉红色的小本子吗?
都不是。是因为小姑姑的消费观念,成型于那个忍冻挨饿、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年代。
回顾历史,75后,80后,四十年来经历了数不尽的难受。
想吃饭,没法顿顿吃饱。碗里剩一点饭,等着挨揍吧。
想吃肉,想穿新衣,刚进腊月,就眼巴巴地瞅着过年。
想读书,光几十块学费书本费就难倒了多少家庭!
想做题,要么手抄,要么等着老师提着滚轴油印试卷。
想升学?那时候大学还没扩招,能考上大学的,真的是天之骄子。
想躺在床上不干活,拉倒吧,地里的庄稼还没打药呢,你还敢闲着?
想娱乐,一个村一共才几台电视?一年才能看上几场电影几场戏?
想旅游,更是门儿都没有,有几家几户有条件出门游山玩水?
这还不算完。大学毕业了,发现工作不包分配。进单位工作,发现不分集体福利房了。刚刚收到第一笔工资,却发现教育医疗一夜间全部市场化。
等到我们的父母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对内要操持家务,在外要努力工作加班挣钱。时不时头疼腰疼,也舍不得花钱体检,总是忍忍就过去。买学区房交择校费的时候,再心疼钱也会咬牙支付,想让你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单位要时刻盯着工作群,回家了还得时刻盯着家长群。看你沉迷手机游戏,打是舍不得打,骂也不管用,苦口婆心你听不进去,逆耳忠言你嗤之以鼻。
宝贵的青春时光,你当成儿戏,这也不想学,那也不想干。
等到长大了,又开始追忆童年,美其名曰精神分析,把自己所有的不顺和不足,都归咎于“童年缺爱”,一口一个“父母皆祸害”,把“他人即地狱”挂在嘴边,说什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表面上嘴硬装酷有个性,内心深处又丧又懒。
我看,是不幸的孩子,让父母不得不用一辈子的辛苦和积蓄,去偿还你青春时的懒散和任性。
动不动嫌弃父母视野狭窄,总感觉自己天命加身,却一点不尊重“太上皇”。
对父母求全责备,对自己得过且过,破罐破摔。
对老师温声细气,对父母寸土不让,重拳出击。
亲爱的,我们不能这样。我们不能一边自诩个性独立,一边又不允许父母拥有自己的个性,必须事事顺着你的心意来。我们不能一边自诩视野开阔,自以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看不到父母一路走来的坎坷和艰辛。
亲爱的,你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当你的父母,从零开始学习与你相处。
我知道,你我都不是完美孩子。你我的父母,也不可能天生就是完美父母。
如同你试卷上的狼藉,你的父母,也会一次又一次,笨拙粗糙,但又坚定深沉地,接触你,了解你,理解你,帮助你,托举你,成就你。
这中间,可能会疼,可能有蛮横,可能有误解,可能有冲突。
但是,请相信我,只有父母,会一直对你无私,一直对你说实话,一直关注你的点点滴滴,帮助你的方方面面,哪怕他们刚开始当父母。
最后,我想对一直关注“胡说”公众号的胡粉父母们说:
别焦虑,别自责,您也是第一次当父母。
时常有比我年长许多的父母向我倾诉。核心关键词是:后悔莫及。
“真后悔啊,真不应该放养管理,真不应该让孩子过早接触手机。”
“真应该早点抓孩子的学习习惯,真应该早点让孩子大量阅读。”
“真应该多陪陪孩子写作业,真应该让孩子额外多做些题。”
“真应该让孩子早点明白高学历和好专业的重要性,真应该早点认清现实啊!”
其实,真没必要太过内疚。
第一次游泳时,总要喝几口水。第一次学走路时,总要摔几跤绊几脚。第一次当父母,也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
更何况,有多少父母后悔管太松,就有多少父母后悔管太死管太严。哪有家庭不走弯路,哪有父母料事如神,都是第一次当父母,陪伴孩子成长路上,少不了磕磕绊绊。
不走几段弯路,哪能一眼发现捷径。只要没有红牌罚下,哪怕收到黄牌警告,也同样大有可为,家庭的未来,也依然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爸爸妈妈们,你们辛苦了。第一次当父母,想必是又忐忑,又欣喜,带着忧虑,一直在学习,哪怕前路困难重重,也不放弃任何转机。
2021年,已经过去三天。无论是第一次当父母,还是第一次当孩子,都应该拿出更多的真诚和专注,去陪伴自己所爱的人,去读一直想读的书,去纠正一直存在的缺点,去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不要苛责第一次,不用焦虑第一次,更不要放弃第一次。毕竟,人生的每一场本色出演,都决定着你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