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就当上状元的明朝首辅,死得活该,却不应该列入《奸臣传》

很多人读到明朝历史,都认为大明不应该亡,特别认为崇祯勤政,与历代亡国之君的懈怠嬉戏有所不同。其实,崇祯就是一个暴君,他在十七年内阁将大学士换了50个,首辅换了19任,弄死7个兵部尚书,最后落得“君王死社稷”的下场也不足为奇。如此残酷,大明怎么不亡?该杀的和不该杀的,统统不放过,又有谁肯保天下?

说到该杀的,崇祯十六年被勒令自尽的周延儒该算一个。当年,清军南下入关,周延儒自请到前线督师。其实他也知道,“援兵事实非所长”。只是因为次辅吴甡请求督战李自成,周延儒不得已要表现出为国尽忠的架势。

周延儒驻守的是通州,当时清军的目的是南下打劫,并不打算围困京城。周延儒打听到这个情报后,终日与部下饮酒作乐,而且还谎报军功。清军离开后,未有任何动静的周延儒反倒是像英雄一样回到北京。只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看不顺眼,揭发他的行为,最恨被人欺骗的崇祯恍然大悟,才赐周延儒自尽。

实话实说,在国难当头,作为首辅的周延儒不思为国分忧,反而寻欢作乐,冒领军功,太令人寒心。在那个乱世下,用重典无可厚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延儒该杀,死得活该。然而,他死之后,却被列入《明史·奸臣传》中,又有些冤枉。

周延儒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在他四岁的时候,祖父带他路过徐溥石柱牌坊,告诉他只有宰相才会在当地有这个待遇。周延儒却满不在乎地说:“徐阁老当宰相就把牌坊放在这里,我当宰相了牌坊放在哪里呢?”

这个故事记录在《明史》中,小珏最不相信这些神神叨叨的,但却觉得发生在周延儒身上并非不可能。因为周延儒太聪明了,他竟然在21岁的时候豪取状元。要知道,四书五经的考试让多少人穷经皓首,明朝状元的平均年纪在三十岁以下。有明一朝,仅有费宏20岁夺魁比他年轻。

虽然是状元,但离他小时候首辅的豪言还相差很远。不过,明末乱世给予了周延儒极大的机会,崇祯上台后清理了阉党,空出了一大批官位。崇祯二年时,周延儒就入阁当大学士,次年便晋升为首辅,时年仅37岁!

只可惜,当时大明气数已尽,杀了魏忠贤不过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周延儒很快被官场老手温体仁排挤,一度告老还乡。只是在崇祯眼花缭乱的“神操作”下,崇祯十四年,周延儒才再次拜为首辅。再往后,就是本文开篇的一幕。这一次的拜相,其实就是通往鬼门关的仪式。

但是,小珏还是要说,周延儒死有余辜,但却没有资格入选《奸臣传》。要知道,清朝张廷玉在编写明史中,特别在奸臣传中提出了标准:必其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者。

我们一条条来看,先说“窃弄威柄”,这从何谈起?崇祯统治时期,换了那么多高官,周延儒两度为首辅,总共时间不到三年,让他自尽就没有活路,哪有偷取天子权力的可能?

再说“构结祸乱”,李自成、张献忠闹内乱,清军成为外患,哪一个又是周延儒弄出来的?

三说“动摇宗祏”,大明的宗祏不仅动摇了,而且还灭亡了。但是,稍有理性的人,总不可能将这个天大的罪名归咎于周延儒吧?

至于说“屠害忠良”,更是子虚乌有。黄宗羲评价周延儒:“周延儒之再相也,起用正人,反其曩日妒贤嫉能之政。”他努力调和各方矛盾,并没有陷害杀害一个大臣。倒是崇祯的屠刀,如同砍瓜切菜一样砸向忠良。

“心迹俱恶、终身阴贼”这两项,前者是妄加猜测,后者是定论之词,不加辩驳。

毫无疑问,周延儒是一个庸臣,智商上的优越并没有转变为治国理政上的才华。他担任首辅时,并没有任何手段解决问题,反而优柔寡断,贻误战机。而且,他在督战之时,确实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杀了并不可惜。但进入仅仅六人正传的《奸臣传》,与胡惟庸、严嵩等人比肩,还不够资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