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口古镇
金口镇位于长江武汉段,金水河汇入长江之口处,故名曰金口,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历来是繁华之地。
其名与汉口同出一辙,汉口因位于汉水汇入长江之口处而得名,但金口较汉口历史悠久,虽然近代金口号称小汉口。
境内临江槐山脚下,幸存3棵古银杏,相传是唐太宗年间,僧人种植,至今已有1300年,号称武汉第一树。
银杏和佛家有缘,因佛祖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菩提树成了佛家的圣树,但菩提树乃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中国大部分地区很难生长。银杏高大雄伟,秋季的黄叶更与佛家寺庙相相得益彰。
佛家寺庙多种植银杏,此处古银杏原为寺庙殿前,因此也佐证金口历史的悠久。
槐山之顶留云亭,相传是为了纪念达摩祖师。南北朝时达摩祖师路过此地北上河南,遇长江水阻拦,随手用一根芦苇作舟渡过长江,这就是著名的一苇渡江之说。金口人为纪念此事,建达摩亭,明代重建时,取崔颢黄鹤楼诗中的意境,改名留云亭。
槐山临江槐山矶石驳岸,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做工之精致、坚固,造型之优美、雄伟,保存之完好、无损。令人惊叹,堪称奇迹。也是目前长江沿线,少有的古代大型航道保障建筑设施之一。
历朝历代都较重视,现存清代光绪年间的石碑为证,此碑示警渔民不准在此捕鱼。
目前仍不时有渔政船巡视于此。
工程的功能让人猜想,槐山在此延伸于江中,突兀于江边,形成槐山矶,此处江流湍急。
如果是港口码头,不会建于水流湍急之处,也未发现上岸之坡梯。
可能是古代纤夫行走之栈道,驳岸分三层,以适应江水之涨落,便于纤夫行走。
驳岸弯道处,也就是水流湍急处,设置许多牛鼻子(拴船),据统计有222处。
牛鼻子将各船暂时固定于此,纤夫们逐次纤拉过去。
一层和二层中间,各建有一宽1米多,高近1.8米,卷圆顶式的涵洞,据说上下涵洞相通,深有10米,起排泄山体渗水,保护驳岸和人员行走双重功能。
纤道和牛鼻子磨损痕迹较重,由此可见,古代航运很发达,长江行船较多。
金口得益于长江、金水河,水运发达,金水河上通嘉鱼、蒲圻、咸宁,自古就是商品集散地。
随着水运的衰退,金口古镇也破败了,目前随处可见残垣断壁,破败房屋,仅青石板路依旧完好,让人联想当年的繁华。
金口因水而盛,也深受水所困,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在此修建金水闸,造福金口人民,为此蒋介石还提字纪念。
2020年12月28日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