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子”之八:纪元初始

“那些日子”之八:纪元初始

我们这一代人,尽管坎坷经历了,苦痛品尝了,时光蹉跎了,但有一点还是值得夸耀的,那就是,有幸中跨了两个世纪,倘若老天眷顾,活个八九十岁,正好上个世纪、这个世纪,一半对一半。所以,世纪交替,一元更新,在人们的记忆中会十分十分地深刻。2000年这一年,对我个人来说,最难忘的经历是连续两次参加了市委巡视组,每次二三个月光景。

新中国成立后,也许是出于当政者的理念或运作上的惯性,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及至“文化大革命”,达到了病态的巅峰。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心智开始清明,“运动”之说法渐渐被人们鄙视、遗弃,但“运动”之形式还是时不时地被运用。据说是在1995年,部队里先期开展了一个叫“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主题教育活动。后来,中央觉得不错,也深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为:“21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要完成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各项任务.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干部。”于是,于1998年年底正式发文,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启动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题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这次活动(不叫“运动”了)的时间设计为两年,方式是自上而下,1999年上、下半年分别为中央机关和省部级层面,2000年上、下半年为市级和基层单位层面,而且分别设置了逐级下派的“巡视组”进行督导。

严格按此设计安排,市一级层面于2000年年初启动“三讲”教育活动,由于部门单位多,还分了两个批次。市里组织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干部组成了市委巡视组,分赴各部门各单位督导,一般来说,一个巡视组管辖几个单位(视单位规模,多的可以10 来个),3个县级市和各区则分别设组。其间,我和时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的程君(在《那片矿区》中曾提到过他,几十年间一直是我的顶头上司,他后来官至矿党委书记,我虽先于他到公司,但他不久也到了公司,后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和我一起被抽调参加了两个批次的巡视组,不过不在同一个组。

巡视组的配置一般是由资深的正处级干部任组长,并由市委组织部的一位处长担任联络员,再配上若干名副处级、科级干部,以及年轻的后备干部(选调生)。我所参加的两个批次中,组长分别是市委党史办杨主任和房管局党委范书记,政治品格端正,处事精细老到;组织大员王君和李君更是稳重严谨、中规中矩;组里的其他成员,也都是单位里的干将能员或后起之秀。江湖历练,风云际会,这些曾经共事过几个月的“同僚”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纷纷得到了提拔重用,有的甚至官至市级领导干部。

“三讲”活动很是讲究程序性,期间分为四个阶段,无非是思想发动、学习提高,自我剖析、听取意见,交流思想、开展批评,认真整改,巩固成果。抑或有了上峰的巡视督导,态度更加端正,程序更加严密,推进更加规范,尤其在问题排查过程中,涉及了具体的人和事,如何梳理,如何解读,如何定性,如何处置,学问大了去了。秉承上面的意志,顾及基层的实情,抓大不放小,宜粗不宜细,飓风化作滋润雨,惊雷过后有晴天,真真地让人获益匪浅。还有,正由于自己“三讲”期间一直借调在外,所以没有参加本单位的这些程序和过程,也免去了许多“叽嘈”,可以淡定从容、貌似公允地置身事外。

“三讲”结束后的次年,即2001年四五月间,市里再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机构改革从来就是一件极其重要、极其隐晦、极其玩味的重大事情,因为牵涉到部门单位的或存在、或撤销、或整合,更牵涉具体人的职务升迁、岗位调动、去留与否,更由于“精简”必然地成为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势必打破原有格局的相对平静,难免会损伤到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当然,“精简”永远是一个怪圈,每次精简之后,往往用不了几年,有些被瘦身的机构又会悄悄然地臃肿起来。就像女人减肥,用尽了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化学的各种各样稀奇八古怪的方式方法,尽了最大的最新的最炫的最狠的努力,最终往往无济于事,该长的肉肉照长。

这次机构改革,对我最有影响力的在于两点:

第一,存在运行了整整18年的煤炭工业公司撤销了。无锡当时包括煤炭工业公司在内有10个产业局,其他局如皇皇然的机械局、纺工局、冶金局、石化局、轻工局等等,一律撤销后转设为企业性质的资产经营公司,而所有产业局中体量最小的、经营业绩最差的、矛盾问题最多的煤炭工业公司,却没有因此给“抹”掉,反而转设为“无锡市煤炭行业调整办公室”(简称“行业办”),作为市政府的直属机构而继续存在。在新机构的组织框架中,没有了宣传处(其时,全市机关科室已经改称“处”,虽然傲骄地皇然“处”之,其实在正统的公务员系列中,仍是科级配置)的编制。由于单位改成了行业办,党委就改成了党组,纪委改成了纪检组,我的职务也成了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行业办人员急遽压缩,距离退休年龄不足3 年的一律“离岗退养”,办公用房也压缩到了一层楼面,但因为纪检监察作为独立的部门保留,所以还是给我安排了单独的办公室。

当然,人少了,事情未必少,渐渐地,单位里凡是涉及非行政方面的文字材料,基本上都集中到了我这里,好在当时行业办秘书处有一位姓钱的“大哥”(其实只比我年长一岁,但个子较高,浦书记唤之为“钱大个”,渐渐地,约定俗成,就被人们转音称为“钱大哥”,上至领导,下至平头百姓,一律都这么叫),很是擅长公文撰写,所以单位行政方面的意见、总结之类都由他操刀,我因此不至于掉在无穷无尽的文字堆里出不来。

第二,程君调走了,调到新组建的“无锡市史志办公室”任副主任。这个机构是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市政府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两个部门合并而成的,在“三讲”活动时,第一次我所在巡视组的组长就是市委党史办的杨主任,第二次这两个办公室又正好是我所在巡视组的督导单位,加上早年我就参加过编史修志,世事就是如此这般的巧合。及至几年后,我还直接调进了市史志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