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4
很多时候,读书没法改变命运,却总能让被书本驯化的读书人,更安于他们的命运。
中国有三大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
《老子》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做任何事情有始有终,慎之又慎,如此,才不会有差错和失败。为人处世中,“慎”十分重要。人这一生,只有懂得慎言、慎行、慎独,修炼好三慎,人生路上才能更加安稳从容。
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曾说:“慎独即不自欺。”慎独之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迎合他人,更不会在独处时便放纵自我。
杨震四知的故事:东汉时期的杨震看后果断拒绝,王密则说:“暮色已深,无人得知带着十斤黄金去拜访杨震。”杨震回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会是无人知?”
曾国藩曾言:“慎独则心安。”在人生这场旅途上,做人的准则一刻都不能放弃,即使独身一人时,也要坚守原则,恪守道义。
《胡子知言·文王》中讲道:“行谨则能坚其志。”处事谨慎,才能使得自我意志更加坚定。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都懂得慎行。
《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话:“吉人之辞寡。”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是懂得慎言,看破但不说破,知人却不评人。
《礼记·中庸》中写道:“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真正的君子即使在他人看不到、听不见的地方,也能做到谨言慎行,时刻保持清醒。慎独,是一种更高级的自律,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最高境界的修身法则。
《格言联璧》讲:“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修炼自己,以内心清静为首;为人处世,以谨慎言行为先。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谢谢你救了我女儿的测试故事:林肯说:“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阴。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阴,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
俗话说,心安则身安。
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以其力,世间变幻莫测,唯有人品可立一生。
作家马德说:“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嘈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孔子说:“君子矜jīn 而不争,群而不党。”
交朋友有讲究,我会看他的品行、才学、谈吐,这是金钱名利不能代替的。
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先秦)荆轲《渡易水歌》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唐)贾岛《剑客》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唐)李白《侠客行》
《 凤凰台上忆吹箫 》清 贺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共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世世,暮暮朝朝?
时光流逝的无奈
人事变迁感慨
年华老去哀叹
回首一生的叹息
无法尽孝的惭愧
战死沙场的无常
老兵归来的感慨
在等待中消耗的青春年华
关于亡国之痛
深夜的想念
错过对的人的遗憾
——李商隐《锦瑟》
国仇未报的愤慨
关于无法补偿的爱
——元稹《遣悲怀》
故乡不可回的无奈
举目四望无亲故的悲凉
生活艰难的真实
——白居易《卖炭翁》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壮志未酬人已老的叹息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大道如野却无路可走的无奈
——李白《行路难》
飘泊孤零的感受
——杜甫《旅夜书怀》
林语堂《吾国吾民》: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读书并不是要“改进心智”,若是如此,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可以了。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 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