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1136弄陈友仁故居
愚园路1136弄位于长宁区少年宫东侧,内有老外交家陈友仁和故居,有茶叶大王沈镇故居,有长宁政协,长宁老干部局。
愚园路1136弄14号(现18号),是一幢上世纪20年代后期建造的砖木结构假3层带地下室的花园洋房,复式双坡人字形屋顶,立面四周设置平拱木门窗;浅灰色水泥砂浆拉毛饰外墙面,平挑檐,装饰简洁。南侧小花园种植了一些花草树木。这里曾经居住过孙中山的挚友、国民党左派、老外交家陈友仁和妻子张荔英一家。
陈友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懂中文的中国外交部长。陈友仁不懂中文也不会说中国话,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以精通西方法律、坚持强烈的反帝的民族主义立场而著称,是一代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在民国成立后,他曾多次担任外交部长。
陈友仁(1875~1944),祖籍广东兴梅地区,出生于中美洲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1]1913年任交通部法律顾问、英文《京报》总编辑。1922年起任孙中山外事顾问、英文秘书。1926年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31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先后任广州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33年参加福州事变,1933年,他因支持蒋光鼎等发动的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并出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外交部长,事变失败后被通缉而再度流亡法国,继续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赞成建立统一战线和团结抗日。1938年回香港参加抗日活动,香港沦陷时被日军拘禁押解到上海,多次拒绝参加汪伪政府。1944年在上海病逝。解放后,陈友仁的遗骸被移葬到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作为内忧外患时代的小资产阶级分子,陈友仁对中国革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作为归国华侨高级知识分子,陈友仁善用其所长,在困难的条件下,做了一些对革命事业有益的工作。他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其妻张荔英的父亲张静江(1876—1950)是一位传奇人物,张静江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其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名卧禅。
上海愚园路1136弄30号沈镇故居,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主建筑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独立式花园住宅,属西洋现代式塔形建筑,建筑造型别致,建筑外墙鹅卵石饰面,总面积661平方米,南侧有400多平方米的花园。还有曾经被用作红酒酒窖和摄影暗房的地下室等,均保留了建筑初期的风貌。
这幢花园住宅大约在1940年,被我国茶叶出口业的老前辈茶叶大王--沈镇先生购买下,作为居所。自沈镇先生于1996年去世后,则由其女儿沈景曦、女婿程以刚夫妇居住。沈镇故居在平面、立面、体型组构上既体现了现代西方建筑语言的符号,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塔形建筑风格,所以,这幢建筑是现代和传统、中国和西方建筑文化相互交融的典型实例。
沈镇是当时上海茶叶协会的开创会员。1936年实业部与产茶各省成立中国茶叶公司,沈任业务专员。“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沦陷,当时的茶叶出口勉强维持。1939年秋沈被派往浙江上虞参加平水绿茶收购的质量评审工作。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海运中断,出口业务全部隔绝。抗战胜利后,茶叶进出口业务开始恢复。沈镇还自办了茶叶加工厂,东大名路菁菁茶厂就是其中一家。解放后他依然在上海操持自己的企业。1952年开始接受国家委托来料加工业务。1953年始又承接国营公司委托代销业务。1956年私营企业改造,沈镇被任命为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第三(茶叶)业务科临时负责人,为国营公司做代销业务。1957年任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业务科副科长。1964年8月因上海需要培养外贸人才,调沈镇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后合并到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和外贸教师,培养外贸人才,于1979年退休。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编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层数 |
CN-J-019-V |
长宁区区老干部活动室 |
愚园路1136弄34号 |
3层 |
-
(2014-06-08 17:18:46)
-
(2014-06-07 17:24:27)
-
(2014-06-06 16:02:00)
-
(2014-06-05 15:46:51)
-
(2014-06-03 16:15:36)
-
(2014-06-02 17:38:43)
-
(2014-06-01 17:16:08)
-
(2014-05-31 17:18:51)
-
(2014-05-30 15:52:25)
-
(2014-05-29 15: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