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谈谈古蔺教育的那些年、那些人
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要向支援古蔺山区的教育工作者致敬!古蔺今天的巨变,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于一九五六年参加工作,分到古蔺中学任教。那时,全校十个班。一年级六个班,二年级两个班,三年级一个班。这一年,古蔺县开始招收第一个高中班,高五九级。在古蔺中学招收高中前,古蔺籍学生要步行一百多里山路到叙永县上高中。当时古蔺中学校长是王化东,副校长是蔡斯陶。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古蔺县二中远在新华乡雷家沟,是解放前私立兴本中学改成公办的,后迁到东新乡。那时校长朱联元,还有抓教学得法的教导主任魏辅伦,二中升学率高。我每年参加评改升学试卷,大家议论古蔺“东方亮”。因为二中在古蔺东方。古蔺县三中是五七年开办的。在摩尼镇附近招两班,古蔺中学将五九级六个班打散重编,将家离摩尼较近的学生分到三中,编成二年级两班,刚建校时四个班,校长王开业。从古蔺中学调了邱致君、罗公伦等老师去。后来摩尼区划归叙永县,三中也就属于叙永县了。一九五八年,皇华乡成立四中,校长冯紫敖,也只有三四个班。白沙中学有人说是五中,又说一初中,我不知道校牌怎么写的。参加招生后没有去过。第一任校长马茂才。有趣的是老师们的姓氏。校长马茂才,总务主任骆国才,教师朱(猪丿卢(驴)杨(羊)侯(猴丿姬(鸡)……都有,假期集中学习时,大家都笑称白沙中学为“动物园”。大家有说有笑,谁也不生气。古蔺民中办在上街,只有两三个班,几位老师,校长曾吉湘。蔺中和民中开展教学活动,相互听课。我记得去听课是在一天下午,老师讲《母亲的回忆》。古蔺师范校四个班,没有校址,合并在古蔺中学办。那时,古蔺中学有二十二个班。一九五九年师范校迁到二小,校长徐淑萱。教师团员少,仍然参加古蔺中学教工团支部活动。
一九五九年开始度荒,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还停课,下放教师,多年没有新办学校。“文革”后期,办五中(就是今天的蔺阳中学),五七干校,共大(后改为古蔺师范校,即今天的古蔺职高)。后来兴办教师进修学校,六中,大村中学。以后就每区办中学,不少乡也办中学,戴帽初中班高中班遍地开花。八十年代才停招戴帽班。
山区文化相对落后,土改时,纳溪护国中学两个班的学生到古蔺县帮助填土地证,可见文盲之多。新办这么多学校,教师就格外奇缺了。全川支援古蔺,各级师范学院都积极行动。中学教师本地人极少,川大,西南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重庆师专,南充师专,泸专……一批批分来充实教师队伍。他们离乡背井,辛勤耕耘,任劳任怨,发出光和热,为大专院校输送了不少高材生,为山区各条战线培养了大量人才,区乡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各中学毕业生。老师们功不可没啊!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打好基础极为重要。五四年春季,泸州、富顺、隆昌、合江四师会师古蔺县,几十位应届中师毕业生奔向尚未通公路的古蔺山区。个个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呵护着祖国的花朵,燃烧自己,勇挑重担。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全是骨干力量。在艰苦环境磨炼,增长了才干,领导认可,群众满意。有人进入县的领导班子,有人出任局长,中学校长,单位的书记、主任等。后来,自贡师范,宜宾师范也加入了支援山区建设的行列。叙永师范培养的古蔺学生逐渐增多,外来的师范生才少了。由于山区教育迅猛发展,本地学子深造后纷纷返回建设家乡,外地老师才逐渐减少。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调走不少外地老师。多数人扎根山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许多同事长眠在红军长征走过的乌蒙山里。我们永远不能忘了为支援山区教育事业付出血心,无私奉献人们。祝愿逝者安息!望您们在九泉下笑看山区巨变,欣赏满山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