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简称“鄂”探源
湖北简称“鄂”探源
关于鄂的史记。《武昌县志.沿革》:“夏为鄂都, 唐本尧后,封在夏墟而都于鄂。鄂,今大夏是也。《春秋》云:尧裔刘累,夏孔甲时所封,此为称鄂之始。”
“所谓大夏有鄂氏。《路史》今鄂,故大夏,有夏水,汉水也。沈尹射奔命于夏纳者,是大夏,即今江夏也。”
这里是说帝尧的后代刘累,夏王孔甲时,封为鄂都。同时又说“大夏有鄂氏。大夏,即今江夏也。”这说明鄂在江夏这带的地域。
殷为鄂国。《史记.殷本纪》:“(纣)王以西伯昌、九候、哪侯为三公。”《战国策.赵策三):”鬼侯、鄂侯、文王(西伯昌),纣之三公也。”这与《史记.殷本纪》的载文是一 样的。这里记载的哪侯、鄂国,据考证在今山西乡宁县。与鄂州那时的鄂国无关。
周为鄂国。(史记.楚世家》记载,西周夷王七年(879年,还有一-说为863年):“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唐(今竹山县)、杨粤至于鄂.....(封)中子红为鄂王。”
熊渠伐鄂,可见当时鄂国的存在。熊渠封中子红为鄂王,并筑鄂王城,鄂从此属楚。仍为鄂国,后为鄂邑。那么,鄂王城在什么地方呢?到了宋代鄂王城已成为一片废墟, 南宋武昌县令薛季宜写有《哪墟赋》:按籍坡图,乃窥鄂墟,有邑无民,荒城已芜。鄂渚缭乎其前,樊山峙乎其北,有陂有泽,林簏苍苍,环流漾碧,万顷涟漪,际天色。 吏指图而告之日:此三代建邦也。在楚熊渠始大,宗周寝微,载拓东境,穷兵极兹,乃命子红王而有之...这.里记载的鄂王城,“鄂渚缭乎其前,樊山峙乎其北。”分明是说在西山脚下,今庙娥岭西山坡附近。故《武昌县志.古迹》有鄂王城,即楚封子红处,在县西南二里,东西九十步,南北百步。南宋武昌县令薛季宜《鄂墟赋》的这惊人的说法,并没有引起鄂州学者太多的注意。
高宋(寿直典》记载的鄂王城:“魅子红,村国城也!哪人把哪王神,即北遗像。个国俗以为乐王马进乡,义有哪E故城。(萨季宜上编的) (土俗编)以为成鄂之邦包。” 根据(寿昌乘》及《土俗编》所说的哪王城在马迹乡。跟踪迫迹,那么马迹乡在什么地方呢?据《鄂州市志●古迹》记载,历史上的马迹乡在今大冶县地域。
2013年11月23日,鄂州市吴都历史文化研究所万齐文、丁堂华等一行八人,特地寻踪历史上的鄂王故城,进行探古。鄂王城位于今大冶县,金牛镇西南的西畈乡胡彦贵村,该城遗址西依洪水墩,东临高河港。城墙均用夯土筑成,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该城遗址上到处遗存了陶瓷碎... 邑人丁堂华(市博物馆研究员),曾经是该遗址的考古队员,根据出土文物考证,他认为是楚鄂君启的封邑。
大冶县历史上属武昌县,即今鄂州。据《武昌县志.沿革》记载:“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南唐保大十三年,南唐(国)分武昌、阳新三乡,置大冶县。”从上述史记看,我们鄂州的地域就是历上的鄂国。以上鄂王城、鄂君邑的两种说法属于学术探究,并不影响鄂州在鄂国中的历史地位。
秦置鄂县,属南郡;汉为鄂县,属荆州江夏郡。(《武昌县志.建置沿革》)魏黄初二年(221年): “(孙)权自公安都哪,改名武....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以上是关于“鄂”的历史记载。那么,古鄂王姓什么?史说夏王孔甲时所封尧帝后人刘累,即姓刘。这里可以看出古鄂国人,还是黄帝的后代,因为尧帝是黄帝的第五代孙。
那么,湖北简称鄂是不是源于我们现在的鄂州呢?我看过鄂州学者的几篇有关文章,包括我以前写的有关鄂的文章,应该说是。
但是,最近我又读过武汉学者有关湖北简称鄂的文章,他们说,“非也1”应是源于武汉历史上的“鄂州”.这就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决定对武汉历史上的“鄂州”进行探古:
历史上的那州起因是这样的。唐武德四年(621年) ,平前饿,改为鄂州‘(旧唐书。地理志) ) .哪州的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区,历史上的沙费县。
其实呢,鄂州名字的出现还可以向前追测,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军伐陈,政克建业(今南京),南朝陈因亡。附初改郢州为哪州, 罢武昌郡为武昌县,皮鄂、西陵二县归武昌县,武昌县隶属鄂州江夏郡。这是古“鄂州”之始。
古鄂州在五代时期不属任何代,先属吴国, 后属南唐。宋灭南唐,归宋仍置鄂州。元代成宗五年(1301 年),罢鄂州路为武昌路,也是古鄂州之止。从589年一1301年,古鄂州(在今武汉市)历经713年。湖北简称为鄂,因此便古定成俗。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鄂州》条载:“隋改江夏郡置鄂州, 寻仍日江夏郡。唐又为鄂州,宋为鄂州江夏郡,即今湖北武昌县治。元置鄂州路,改为武昌路。今称湖北省为鄂省者以此。”
这里是说,湖北省简称鄂省,是因为武汉历史上的鄂州而故名。这种说法应是正确的。
历史上的鄂州又是因何而得名的?这里要说到的才是我们现在的鄂州。据《武昌县志.古迹.鄂渚》记载:“ 哪渚即樊湖。《舆地记》云:在云梦之南,是为鄂渚。又引《宴公类要》云,隋平陈,立鄂州,以鄂渚为名。”这里是说,鄂州是因为当时的鄂渚而故名。
鄂渚又在什么地方呢?这里有必要对鄂渚进行探究。屈原:“乘鄂渚而反顾兮,效秋冬之绪风。”(《楚辞●九章●涉江》)
楚共王熊审,封其四子子哲为鄂君,居鄂(公元前590一前529年),曾与鄂地越人歌谣:昔鄂君乘青翰之舟,下鄂渚、浮洞庭,榜人拥节而歌。(《武昌县志.刘向说苑》
楚王封其弟启为鄂君,颁发鄂君启金节,率鄂邑商队由鄂渚水路货运,在楚国各地从事商贸活动....
以上都说到“鄂渚”, 鄂渚原来是湖北最大的湖泊,俗传八百里哪渚。鄂渚是当时鄂国的湖泊
鄂渚的历史所指。从些具体资料来看,隋朝以前,鄂渚多代指今鄂州市。举例来说:南朝●齐著名诗人谢桃《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日:“钓台临讲阅,樊山开广....倘有期,鄂渚同游衍(乐)。”,山“经约合面高边,过鄂清而西..0今米梁元帝萧绎《玄览赋》而古住,地笔于头麟。”《梁书.张缵传》记载水惯为湘州制史,述取经过武从,作(南征赋)中有:“径道途乎鄂清, 迹孙化之霸业”,“晓发华容寺,云开鄂渚天。”这里的哪诸也
宋王十朋《宿华容寺):是指当时武昌地城:
(风服台馆):“鄂清形胜, 山雷列张,怀抱百湖,吞吐..“这里的鄂渚就是今鄂州。
鄂渚,后为樊湖,今缩水为梁子湖。这里是说鄂州的鄂之源是“哪渚”,鄂法就是今零城、那州的代名词。《集解.九州记》云:“鄂,今武昌县”(今零州市):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鄂城县条载:周时楚地,楚熊渠伐庸(今竹山县境)杨粤,至于鄂,立其中子为鄂王,(秦)汉置鄂县。 三国吴初改为武昌,自公安徒都此,寻徒都建业。民国改为寿昌,又改为鄂城。
综上所述,湖北省简称鄂省,是源于武汉历史上的鄂州。历史上的鄂州是因当时湖北最大湖泊鄂渚而故名。但是, 这鄂渚的地域就是历史上鄂国、鄂城,即今鄂州市。
楚君熊渠伐鄂前的鄂国来历又是怎样的呢?除了上述《武昌县志●沿革》所载:“大夏有鄂氏,大夏即江夏也。夏王孔甲封尧帝后人刘累于此”之说外,还有二种说法,一直是有关学 者探讨的话题。
-是鄂人与鲷鱼有渊源关系之说。鄂渚在夏商时期是生长鳄鱼的水域,当时这一带水域与长江相连, 属于亚热带气候,草泽繁茂,适宜鲫鱼的繁殖生长,一个以捕鲷为生,并以匮为腾图的部落,就繁衍栖生在这里,久之被称为重。重、鳄、粤、鄂是历史的演变。这一说法也能自圆其说,今有扬子江(长江)、扬子鲷为....
二是鄂人外来之说。商代有鄂国(今山西乡宁县),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00年),鄂国的故地为晋所并,遗族迁至河南洛阳,又南阳,仍叫鄂国,后又南迁至湖北鄂县地域。
这说法,只是种推断,熊果伐鄂的鄂地(即现在的鄂州市地城),哪国人就已存在。湖北历史学家冯天瑞对“那国外来说”提出疑间,他说鄂国外迁于此只是推测,没有任何历史记载。
以上两种说法,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但是,这两种说法并不影响今鄂县、哪州,在湖北简称鄂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影响。
鄂与楚。关于荆楚,荆,指牡荆。楚,指灌木。意为荒芜之地。周成王时封熊绎为楚蛮,于荒芜之地,地不足百里。
楚蛮“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奋发进取。一百五十年后,熊渠伐鄂,鄂国从此融入楚。也称为“鄂国”,六代建邦鄂王城。楚国继承了鄂国文化。后地域五千里,历史八百年。
本文参阅资料:《武昌县志)、邹天福《鄂王城初探》、冯天瑜《湖北简称“鄂”研究)、千龙网《湖北简称“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