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融资近10亿,年交易额超500亿,融贯电商如何拔得互联网+医药头筹?

日前,融贯电商宣布完成数亿元C1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平安创投、华盖医疗基金领投,老股东复星锐正、挚信资本跟投。这是医药电商领域2017年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

巨额融资消息公布同期,融贯电商同时对外披露,2016年平台交易额达224亿元,2017年交易额已超500亿元。

巨额融资+超大规模业绩,让融贯电商一时成为互联网+医药领域备受关注的明星企业。

而在此消息之前,融贯电商在媒体面前颇为低调,鲜见其消息见诸报端。

动脉网借融贯电商公布融资之际,采访了其创始人姚晓菲,就市场所关心的问题予以了讨论。

融贯电商C1轮融资发布仪式,左3为融贯电商创始人姚晓菲

良师益友领路

在被男性主导的商业世界里,融贯电商董事长姚晓菲可能是一个“异类”,海归、职场精英、美女总裁、创业女神是她的标签。但与她近距离接触后才会发现,光环之下,专业、干练才能最贴切地形容她的特质。

姚晓菲中学时期到国外求学,后进入英国华威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获会计和金融学士学位及信息管理硕士学位。

她曾经在英国宇航局及投资机构实习,后任职于英国宝洁,担任高级财务经理。在求学和工作期间,姚晓菲会定期回国,也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于是在2011年,姚晓菲正式辞掉在英国的工作,回国创业。

“当我回到中国,看到北上广的高楼林立,看到街道上快节奏的步伐,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我想我们能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做些什么,才不负我们的青春和这些年来的所学所见。”姚晓菲说。

2012年底,正值互联网创业高峰期,姚晓菲身边创业氛围也比较浓烈,她创办的第一个公司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服务,包括医药公司的电商及电商代运营等,后来就自然地把互联网+医药作为深耕的方向。

回顾这段经历,姚晓菲说:“在创办第一个公司的时候,我们致力为中国的优秀企业提供最好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来增强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和优化决策机制,包括为大型品牌企业提供电商平台和代运营,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和医药行业的不解之缘悄然而至。”

在这个过程中,姚晓菲逐渐深入医药行业。对行业越了解,就发现医药跟互联网的融合程度相较于其他领域低很多,尤其是医药流通领域。

姚晓菲思考,能否利用互联网工具来服务于医药流通,提高医药流通的效率。融贯电商即由此诞生,主要方向就是互联网+医药流通。

姚晓菲表示:“这次,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企业,几个企业的运营模式陈旧和效率底下,而是全流通行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都还是绝大部分依赖人,依赖人做口口相传的跑店,做营销政策的传递,做零散的收款及管理决策。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整个渠道的供应链冗长、低效。看到了医改的迫在眉睫,看到了药品‘安全,有效,经济,可及’每个关键要素存在的问题和巨大的提升空间。”

“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个行业不像是我们之前合作的家电行业、地产行业、汽车行业,但它同时又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之本,是最基础的民生产业。”这也让姚晓菲下定了深耕医药行业的决心。

经验确定之后即开始“招兵买马”,融贯电商的创始团队既有经历过完整互联网产品周期的互联网老兵,也有多年深耕于医药行业的业内人士,两种观念相互融合,互为补充。

对医药行业永怀敬畏

与其他要颠覆行业的互联网创业者不同,姚晓菲的创业初心是对医药行业永怀敬畏。她说,医药行业由于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属性,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进入这个行业要对它充满敬畏感。

融贯电商定位为医药行业全流通整合服务平台,主打平台有4个,包括医药B2B网站“我的医药网”和“我的康康”医药O2O平台,以及基于Saas的“菲加云”智慧药房管理系统和“我的诊所”移动服务平台。

可以说,融贯电商的产品体系覆盖了医药及医疗服务的各个层级,串联起医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零售终端及诊所和个人消费者。

医药B2B电商平台是融贯电商发力的重点,姚晓菲希望将其打造成医药行业全方位的整合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高效及个性化服务,既帮助医药工业企业更好地进行营销和市场拓展,又解决中小终端的采购需求。

姚晓菲说:“‘我的医药网’是目前中国最大、唯一覆盖全国的医药B2B整合服务平台,2017年度线上交易额已突破500亿;还有我们面向药店的菲加云SaaS平台,全面助力零售药店的服务升级和供应链改造;面向基层和第三终端,我们推出了‘我的诊所’移动平台;还有面向消费者的“我的康康”。 几大平台全面支撑我们S2B2C 的商业模式,以高效的供应链及创新SupplyChain赋能小B, 整个体系能更好地服务C端。”

当然,创业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姚晓菲对动脉网表示,互联网+医药的最大难点在于传统与互联网的融合,传统医药企业不喜欢风险,在实行的过程中就需要以开放包容、共荣共生的方式来做,引导传统企业慢慢接受互联网的服务。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根据市场不同的阶段在调整我们的打法,开始可能是降低交易的成本,提升交易的效率,后来就要慢慢地向营销以及服务上拓展。”姚晓菲表示,融贯电商医药一直基于对医药行业的深刻理解,一步步落地既定的商业模式。

姚晓菲认为,药品行业的关键词是“安全,有效,经济,可及”,在这四个关键词指引之下,融贯电商思考的是如何确定终极目标,让消费者和患者更受益。而由于医药消费的特殊属性,必须先赋能药企和商业企业、医药零售终端,才能实现用户受益的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药店和诊所的功能比医院更重,因为这些机构是直面终端用户的,是健康服务的第一关口。但由于行业小散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融贯电商医药B2B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零售药店和诊所,融贯电商要以第三方的角色来做服务,才能真正帮助它们。

“我们并不把自己定位为B2B电商,而是一个供应链的整合平台。通过我们的整合,医药工业企业能够在原有的人员架构之下,覆盖更多的需求终端;需求终端也能享受到更高效的供应链,最终实现双向互联。”

在市场推广上,融贯电商没有选择其他一些医药电商常见的地推模式,姚晓菲给出的理由是如果融贯电商大量启用地推人员,那么只是人工成本的转嫁,不是真正的融入互联网工具的创新。

她给出的实例是,医药流通都是非常地域性的,终端大部分都是在当地采购,原有的医药流通体系已经非常完整,不需要电商这个环节。融贯电商要做的是,不是对原有体系的破坏,而是帮助医药供应链更好地运行,是借由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营销的创新和升级。

秉承这份对行业的敬畏初心,融贯电商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按姚晓菲提供的数据,融贯电商的业务现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已服务百余家工业企业,包括辉瑞、阿斯利康、西安杨森、武田、哈药集团等;同时已连接超过1500家医药流通企业,拥有15万的终端客户,包括10万家零售药店和5万家诊所。

成交额方面,2016年全年,融贯电商全网成交额达到224亿。2017年5月,融贯电商举行5·11营销活动,单月成交额突破50亿;截至2017年12月初,融贯电商平台成交额已超500亿。

融资方面,融贯电商先后完成3轮融资,总金额近10亿元,投资方包括平安创投、华盖资本、复星锐正、挚信资本等,均是医疗领域顶尖的投资机构。有资本的认可和加持,某种程度上也是市场对其模式和发展的高度肯定。

融贯电商C1轮融资签约仪式

对于完成新一轮大额融资,姚晓菲表示:“在本轮融资的坚实助力下,融贯电商将为行业的‘互联网+’和模式升级贡献更大的力量,更加引领医药互联网的创新和价值缔造,让行业更高效,让政府更放心,让百姓更受益!”

服务是第三方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从整个行业来看,医药电商是近年互联网+医药的热门方向。

首先是政策上的开放。比如“药品流通十三五规划”就提到:“两票制”、“医药分开”等政策的实施以及“互联网+医药”等模式的创新,对医药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创新,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

据该规划中的数据,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达到了500多家。可以判断,医药电商三证资质审核取消之后,入局医药电商的企业将越来越多。

这里面,既不乏国控、上药、华润那样的传统巨头,亦有南京医药、华东医药这样的地方性龙头,加上阿里、京东等一批新入局的互联网企业,医药电商已呈爆发趋势。

在数量众多的参与者背后,B2B医药电商的交易额也屡创新高。

按商务部《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6》,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达612亿元。其中,B2B(企业对企业)业务销售额576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94.2%。

B2B医药电商,是互联网+医药领域绝对的主角。

参与者众,市场规模还有较大成长空间,如何提升竞争力是医药电商们发力的重点。

姚晓菲认为,下一阶段,医药电商的重点应该放在服务延伸上,要打造综合性的医药服务平台,而不是为了电商而做电商。

她同时也分析了医药电商不同参与者们的优劣势。她指出,传统的医药巨头们缺乏对互联网的拥抱,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跟进;而电商基因的互联网公司现在还没有在医药电商领域特别成功的,原因在于医药电商不同于一般消费品电商,需要较深的沉淀和专业需求。

“只有能够把医药和互联网很好结合的团队才能做好医药电商,基础是电商技术、数据能力和电商体系,成功的关键在于综合服务,包括营销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姚晓菲最后表示,融贯电商洞悉了这一趋势,将坚持对行业的敬畏初心,优化服务结构,积极进行行业资源整合,搭建高效执行的互联网+医药第三方服务平台,为参与者创造价值,构建合作共赢生态。

文|高康平

微信|changyoudashijie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远程医疗有哪些重大突破?梳理2017年美国远程医疗十大案例

 这43个创新医疗产品在2017年获FDA批准:慢病监控类居多,检测项目开始家庭化

 荣之联跨界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如何用数据服务突破精准医疗瓶颈?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