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时 ‖ 让地域、历史、自然、文化交融 为诗歌创作的艺术生命 ——序杨立元《滦河诗群论稿》(下)

关于“滦河诗群”的整体范式和美学特征,作者从八个方面予以总括,我认为可以把它们浓缩为六点:

一、浓郁的家园意识

家园,是人生命的源头,立足的根基,情感的凭依,心灵的栖居之地。所谓“家园意识”,就是对家园的眷恋、愐怀和回归的意向。也即是人们常说的“乡愁”。家园情结,是中国诗歌的原型母题。《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家乡季节的变化来引发人生无常的慨叹。自《诗经》以降,思乡的诗歌不绝如缕。东汉末年无名氏的“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元代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等等。滦河诗群的家园意识是分层次或类别的:

首先,是守家在地的、在场的对家乡的热爱。如何理在《唱一唱农村》中的《挖野菜》:“往年野菜度饥荒,如今野菜把鲜尝”,写新旧社会农民生活的变迁。当时他就在农村。刘章没离开家乡之前的早期诗歌也是如此。如他的《牧场上》:“榛条绿/枫叶甜/春放沟谷夏放坡/五黄六月山头转”。一个没有真正的放羊经验的人,是写不出这样诗句的。

其次,是离家在外,家乡变故乡。年长日久,对故乡怀念。如李瑛的《思念埋我童年的故乡》:“柴门,草垛/石碾,风箱/泥墙缝冒出的炊烟……”。他甚至《感谢野菜》。旭宇的《家乡赋》:“旅行千里万里/一声思念的雷,在梦里/总将亮晶晶的爱,落在家乡的土地上”。

第三,是对故乡人地因缘的哲学思考。如刘向东,他认为,“什么都可以破碎/黄土是唯一的完整”。人们生于斯,葬于斯。《母亲的灯》,不仅照亮了他的来路,而且也指明他的归途。最后,是从精神返乡到文化寻根。如韩文戈的《岩村史诗》,以他的故乡“岩村”为基点,由此走进农耕文明的深处,打开民族精神的手册,发现“万物资地而生”,寻找到乡土旷古不变的神韵。对于“家图意识”的价值和意义,曹聚仁认为:“家园意识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而且涵蕴着更为深刻的本真的人诗意栖居的存在真意”。

二、坚韧不拔的生命精神和忧患意识‍

人的生命是三维结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而诗歌中的生命精神则是在话语中呈现的以人为社会历史主体的泯合三种生命的一种人格气质。如果说诗歌给社会带来影响,那就是此种人格的力量。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如此。“滦河诗群”坚韧不拔的生命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战争年代是革命意志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如解放前一些诗人的诗作。和平建设时期,则是奋发图强的热情与干劲。如郭小川《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改革开放以来,就是打开胸怀,开拓进取。如北野的某些诗歌颂生态文明建设的《塞罕坝》精神:“这片大地所奉献的,除了绿色/还有辽阔的襟怀,爱、精神火焰/和永远也不会衰退的/追逐梦想的民族气节和毅力”。而“忧患意识”,是指超越个人利益而对国家、人民所可能遭遇的危难抱有警觉并由此激发出战胜危难的决心和勇气。所谓“先天之忧而忧”,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1950年代郭小川《致青年公民》中有这样的诗句:“在前进的路上/还常有/凄厉的风雨/和雷的轰鸣”。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出现的人文沦落、物欲横行的状态,也有诗人表示忧虑。如王琦《醉在你的忧伤里》:“当一个诗人变卖了往事/铜板敲着铜板,我听见了你的伤痕”,他企望扶持人们行将跌落的灵魂。忧患意识,也包含对弱者和底层百姓的同情与助力。如夏玉祥的《坝上冬令查灾伤怀》:“多少贫困户,艰难度时光”,“四壁清如洗,缸中少余粮”,“彼悲我已伤”,表现了关心百姓疾苦、爱民为民的情怀。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居安思危,发扬艰苦奋斗的生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和保证。

三、时空建构中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

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和空间合在一起成为四维世界,长、宽、高和时间一维,亦称四维空间。进入诗中,就是诗人的心理空间。时空建构转化为思维框架。滦河诗人群的创作,往往是置身于现在,让历史和未来在心中往返穿行。杜甫诗云:“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诗中的时间意识是历史意识。它贯穿起重要的历史内涵,其表现是社会的跃迁和演变。何理的长篇史诗《天涯风雪》,再现了清乾隆年间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悲壮历程。峭岩的《遵义诗笔记》,写遵义会议伟大的历史转折。翟泰丰的长诗《三十春秋赋》,几乎展现了改革三十年所有的环节和重大事件,书写了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表达了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人们日常生活的诗写也笼罩在巨大的时代投影之下,而是历史的脉动,例如东篱,大地震后,他感悟到,“人活着就是存在”,因此在日常书写中,表现了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珍爱。而所谓“时代精神”则是不同历史阶段,由社会变革规律所产生和凝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这种意识形态对诗歌创作的审美介入。比如上世纪50年年的“颂歌”,60年代的“战歌”,80年的思想的解放,新世纪以来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等,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

郭小川的创作,踏着十七年的历史,唱响了不断演进的时代精神。张学梦是新时期以来高亢嘹亮的现代文明的歌者。而李木马的《铿锵青藏》,写青藏铁路的建设,在他的笔下,也创造了力量、速度和动态的现代浪漫。人想疏离时代是不能的,诗人只是站在历史的前沿,敞开襟怀,拥抱世界,对现实深入体察,并且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运动中,让历史积淀于心灵,让心灵对现代生活的体验演化为更高层次的感悟和向往,使诗的灵魂在想象的时空自由飞翔!

四、情感质素和与地方色彩对应的意象系统

诗是主情的。无情则无诗。但不同的诗歌其情感的性质和样态是有差异的。滦河诗人群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和形式。郭小川写社会主义建设,激情澎湃,到了困难时期,情感转为深沉,而在《困泊洼的秋天》,则表现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无限悲概。写亲情、乡情的诗人,则往往温情脉脉。刘福君的《草叶儿》:父亲下地回家,“母亲轻手轻脚/从父亲身后摘去草叶儿/交给清风”,草叶儿“旋转于我们之间/脉脉含情”。多情的草叶儿见证了家的温馨。也有的是深情。如李瑛的悼念周总理的《一月的哀思》,写灵车在长安街缓缓西去,夹道人们的悲伤怀念,几乎是字字血,声声泪。

然而,诗的情感的表达,不可能都是直抒,它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客观对应物。或者叫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刘章有首绝句:“秋日寻诗去,山深石径斜。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他的诗的意象构成多为燕山、溪水、树木、牛羊、野花、茅屋、玉米、大豆等。大解也有他的青龙山:迷幻的烟霞,河中的卵石,小小的村寨,叽喳的鸟鸣,粗矿而神秘,荒芜而带野性。韩文才的“岩村”,多是远山、墓地、石碾、柴房、皮影、歌谣等。唐小米生活在平原,她的诗歌意象常是麦浪、杨柳、油菜花、铁路、城镇、水塔等。在他们的诗中,意象不单纯是载体,而是有各自的灵性和生命。

至于表达情感和营构意象的话语修辞,其手法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增多或变异,目的是提高话语的表现力和扩大多种可能性。

五、幽深而穿越天地的哲理思致

瓦莱里说:一首诗的艺术持久震撼力来自一种“理性的激动”。在诗中没有理性的情感是单薄的、虚浮的。现代人文理性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内驱力。这里的理性包括感悟和思辩。诗人霍俊明的一些短诗,对平日生活和寻常事物,常有顿悟或颖悟,瞬间迸发思想的火花,闪现智慧的光芒。郭小川的《望星空》,是一部庆祝建国十周年的不同凡响的哲理性长诗。诗人在“十年颂歌”中,并没有沉淀于“红灯绿酒”之前,也不做“豪情壮语”,而是望星空而想人间。在天地映衬,时空对比中,感悟个体人生的渺小,但又体验到人类伟大事业的光耀千秋。于是,从“迷惘”而觉醒,从“惆怅”而高昂,表达了人与宇宙关系的辩证思考,型塑了诗人自我伟岸的人格和博大的襟怀。张学梦的绝大部分诗歌都坚持理性写作。他认为,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理性主义,是诗歌现代性的本质特征。他2019年在《诗刊》7月号发表了长篇《伟大的思想实验》。这首诗,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时代命题的预设,不仅直觉地做出了崇高的审美判断,而是理性地发现了它博大宏远的人类历史的意涵。他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上,回溯人类几千年的“世界大同”的梦想,以几乎所有人文学科和前沿科学,启用中国和人类的全部生存智慧,来化解全球化时代的各种矛盾、冲突、灾难和危机,为人类预示了美好的未来。这种领悟、想象和赞颂,使这一伟大命题迸发出映射天地宇宙的神圣的光华。诗的空间,是情感空间,也是智慧空间。曹文轩曾说:“理性是一切思想领域的皇后”,与直觉经验相比,它是最高的力量。第一流的哲学家可能是第三流诗人,但第一流的诗人必须是第一流的哲学家——诗化哲学家!

六,总体风格和个人风格的和谐统一

群体诗歌的艺术特质,不仅受特定区域文化的规约,也受相关地域自然风物的培植,因此,可以形成大体一致的总体风格。不论是群体还是个人,风格都是艺术成熟的标帜。

滦河诗人群的诗歌,既有历史的传承,又具备时代的特点。他们都坚持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相结合的创作理念,对民族、国家都抱有一种艺术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他们都共同秉持开放的现实主义。忠于现实,又追寻理想,再现生活,也借鉴主观色彩浓郁的现代艺术。这就形成了它的宏阔坚实的整体艺术风格。具体概括为:豪迈而隐含悲概,质朴而不失风华,清新刚健而又明丽雄奇,自然秀润而又迷茫旷远。基本是壮美与优美的并峙与交融。它反映了滦河区域整体的精神风貌和艺术秩序。有共同特点,也有个性特征,从而形成了总体风格和个人风格的和谐统一。

郭小川的创作,奔放、雄浑、激越,浩荡;李瑛的创作,崇高、清隽、明丽、淡远;刘章,深挚的乡情中寄寓燕山的巍峨;何理,北国风情里蕴含着石头的个性;张学梦,气势恢宏,想象奇丽,语言峻拔;徐国强,沉实超迈,情思遥深,意象飞腾;戴砚田,于恬淡俊逸之中含清拔之气;旭宇,在黎明初醒之时做着春鼓之声;大解笔力奇崛,质实而隽逸;刘向东话语平实,浅近而超绝;韩文戈浑厚苍茫,北野奇崛魔幻,白鹤龄清新自然,刘兰松质朴淳厚,李海健自然洒脱,肖劲风刚劲浑厚,薛梅文雅睿智,唐小米异常合道,冯小军真挚自然,张秀玲温婉秀丽,碧青纯净清远,霍志国雄浑博大,孙武勋磅礴壮丽,孙梦成清韵悠长……

杨立元先生,为唐山师范学院资深教授。他学识广博,治学严谨,思维敏捷,刻苦勤奋,一生著述甚丰。他的文学研究,不仅理论丰厚,而且有他自己的创作实践,这就使他的学术著作既有学理的深度,又有现实的有效性。前几天,他把《滦河诗群论稿》的电子版发给我,邀我写序。我们是多年的朋友,意气相投、脾性相合。而面这厚重的、50多万字的一本书,虽说盛情难却,但对我来说,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和负担。思忖再三,既然有多年的交情,朋友之交在于诚。所以,我只得勉为其难,答应下来。经过数天的文本研读,又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写下了以上评述性的文字。既是学习,也是交流。当下,这种的交流与学习对学术长进来说,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愿我们共勉,祝杨先生大作出版。

是为序。

雨时诗歌工作室

2020年6月18日

苗雨时(1939-):当代诗评家。河北省丰润县人。196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名誉委员。长期以来致力于现代诗学的教学与研究,从事诗歌评论写作。任系中文系主任期间,曾与河北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两届作家班,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和诗人。现今又特别关注网络诗歌的动态和走向。2015年10月,建立了廊坊师范学院“雨时诗歌工作室”,2016年4月,创办和主编高校民刊《雨时诗刊》,倡导“学院派”现代汉诗写作。出版著作有:《诗的审美》《诗歌写作技巧》《河北当代诗歌史》《走向现代性的新诗》《当下诗歌现场》等多部。传记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

  • 【独立】前沿72-撒玛尔罕诗歌评论专辑

    稿    约 "2020[独立]前沿"是[独立]新设的一个栏目,请朋友们来稿支持,尤其欢迎探索试验先锋作品,长诗.组诗.短诗.散文诗.诗剧.诗小说等皆可,行数在500行以内,附简介 ...

  • 浅析李白饮酒诗

    诗人李白将诗酒相溶的审美精神贯穿于诗歌创作当中,展现出天真自然的生命精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元典.在全部三百零五篇诗 ...

  • 张瑞田:周退密与诗

    周退密先生(1914-2020) 2020年7月16日,诗人.书法家周退密先生在上海仙逝,享年107岁.学者寒碧在微信中说:"这种人物,幽异沉博,学问是化不开的,诗古文极当行,今后是没有了. ...

  • 立马昆仑的神秘主义诗人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船》:“史诗是人文史与精神史的合璧”

    立马昆仑的神秘主义诗人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船>:"史诗是人文史与精神史的合璧" 诗人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船>中英文对照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天 ...

  • 西尔维娅·普拉斯

    西尔维娅·普拉斯 普拉斯一般指西尔维娅·普拉斯 西尔维娅·普拉斯共2个含义 西尔维娅·普拉斯 新昌县普拉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收起 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年10月27日-1 ...

  • 吉狄马加 土地和生命的歌者

    吉狄马加 彝族,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 专题 民族作家新一代 时令已是金秋,花的世界灿烂如春.清可绝尘的桂花.令人神清气爽的菊花.如火如荼地开着的山茶花.芬芳美丽 ...

  • 尚飞鹏:一个人的战争——读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船》札记

    一个人的战争 ---读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船>札记 尚飞鹏 翼人是我通过微信认识的诗人朋友,虽然在诗歌刊物上看到过他的名字,以及一些诗篇,但并没有具体的接触,至今未曾谋面.我还在想,或许 ...

  • 转载著名诗论家苗雨时评论福州福清市作协何刚主席诗歌《抱陶少女》

    抱陶少女--题一幅油画 何刚 . 沿着化石的纹路 在落叶缤纷时辰 少女与陶罐如此和谐 装点寂寞的深秋 . 在画前  我驻足良久 试图破译画家笔下的 某一处往昔 如同在现实和梦想之间 沉重地奔波 . 而 ...

  • 苗雨时 | 河北当代诗坛点将录 郭小川 李瑛 陈超

    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当代著名诗人.河北丰宁人.他的诗歌创作起步于延安时期,建国后,世纪50年代,创作进入第一次离潮.他站在时代的前沿,以饱满的热情和火辣辣的诗向,召唤青年们高扬&qu ...

  • 苗雨时:论诗歌语言的精炼与跳跃

                             诗歌是意义最丰富的文学文本.因为其体裁特点是高度集中与凝聚地表现人生.它要求以少许的语言符号表达广阔深厚的内容.这样,在符号的"横组合&qu ...

  • 苗雨时: 论小诗写作

    论小诗写作                      苗雨时 所谓"小诗"主要是从篇幅和表现上来说,它短小精悍.古代小诗绝句,用来写景.状物和抒怀.现代小诗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 ...

  • 苗雨时: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苗雨时 何为诗?关于诗的界定多种多样:情感的抒发,生活的反映,时代的神经,语言的游戏--这些诗歌观念,或多或少有些道理,但都缺乏整体统一性.因而不可能切近诗的本体.本源和本质.我 ...

  • 苗雨时:论诗歌的生命形式

    论诗歌的生命形式 苗雨时 一切艺术的共同特性,就是"表现性".一件诗歌作品,就是一个表现性的形式.这种表现性形式,供人们的感官去感知,或供人们的想象去想象.而它所表现的东西是人的生 ...

  • 解读伊蕾与席慕容/苗雨时

    大陆诗人伊蕾与台湾诗人席慕容是风格不同的两位女性诗人, 从两首诗的比照,看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及艺术差异性.                 作者: 苗雨时 陌生人之间 伊蕾 伊蕾(1951--)女,原 ...

  • 简论诗歌的语感/苗雨时

    近来阅读网上诗歌,且不说内容如何,单从话语层面来看:有的畅达,有的艰涩:有的独特:有寻常:有的有诗味,有的无诗味:有的引读者入诗,有拒读者于诗外-- 这使我想到了诗歌的语感问题. 语感,又有人称为语言 ...

  • 苗雨时: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苗雨时 何为诗?关于诗的界定多种多样:情感的抒发,生活的反映,时代的神经,语言的游戏--这些诗歌观念,或多或少有些道理,但都缺乏整体统一性.因而不可能切近诗的本体.本源和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