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张裕钊在鄂州写的《樊港道中》赏析
樊港道中
清·张裕钊
泽国霜清农事稀,菰芦深处水禽飞。
几家田舍溪头住,寒柳毵毵静掩扉。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号濂亭,晚清诗人、散文家、书法家,武昌符石乡(今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后考授内阁中书,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学士之一”。先后主讲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地书院。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帖于一炉,被誉为“张体”。著有《左氏服贡注考证》《今文尚书考证》《濂亭文集》《濂亭诗集》等。
《濂亭诗集》收有张裕钊诗歌275首,多为五言和七言。从思想内容上看,其诗有三个特点:写景状物,抒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之情;淡泊名利,抒发孤寂忧愤之情;怀古咏史,对中国古代圣贤流露出怀疑的态度。从艺术风格上看,其诗也有三个特点:沉雄悲慨、清淡孤苦、艰深古奥。
这是一首田园诗,写于作者回乡省亲的樊港小舟中,樊港现名长港。诗中通过樊港道中所见所闻所感的叙写,描绘了一幅水乡冬景图,表现出对农事的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起句即有三层意思:“泽国”点明水乡的环境,为这幅冬景图设置广阔的背景;“霜清”既点明时间季节,又渲染气氛,严霜遍布,尤觉清冷无比,景中含情;“农事稀”三字,写出了此时田间地头少有人影的情状,既补足了诗意,也流露出作者对家乡农事的关心之情。承句写所见所闻,在茭白和芦苇夹杂丛生的深处,忽然,泼喇喇地,几只水鸟腾空而起,在田野里回旋,打破了水乡的宁静,然后降落下来,栖息在田野的另一处。菰芦,指茭白和芦苇。作者就地取材,以水乡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入景,动静结合,给冬日清冷寂静的田野带来几许生机。转句写作者樊港溪头所见的情状,在樊港的一条支流旁边,零散地居住着几户人家。这时,作者乘坐的小船,正行驶在樊港道中,由北往南,视野是开阔的,视线由远及近,逐渐拉回,最后定格在几株寒柳和几间茅屋上,“寒柳毵毵静掩扉”。毵毵,毛细长的样子,指冬季细长而无叶的柳条。结句凸出了寒柳和柴扉的意象。寒柳,即武昌柳,樊港道中,尚存一二,此时柳叶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细长的枝条;几户农家,几间茅屋,柴扉虚掩,一个“静”字,内涵丰富,环境的静谧,农村的萧条,内心的寂寞,尽在其中。
本诗言短意丰,寥寥四句,宛如水墨画一般,泽国、霜野、菰芦、水禽、田舍、小溪、寒柳、柴扉,意象密集,营造出凄清静谧的意境。诗中首句的“清”字和结句的 “静”互相呼应,给全诗抹上了一层黯淡凄清的色彩,这与作者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和忧伤国事同情人民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