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说的豆腐经
谢大家的豆腐太复杂,给一张配料丰富的图,其余的大家想像
我觉得最有意义的豆腐吃法,是爸爸教我做的凉拌豆腐,这道菜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锅不用炉子也不需要动用锅铲子,只要一个大碗,把豆腐放进去捣碎如泥状,拌入相关的佐料就可以。我们一般放的东西有:酱黄瓜、五香大头菜、榨菜、萝卜干子、香干、蒜泥胡椒、熟花生碾成的粉等。搅和均匀后,把混合豆腐放到盘子里,弄成整豆腐的形状,再浇点麻油,还会淋点白酒就可以了。
爸爸说吃这道菜最主要的是闭着眼慢慢感受这道菜的层次对比,豆腐的软嫩细腻是基础,然后就是豆腐与佐料、佐料与佐料每一道细小味道之间的相互对比。
爸爸用我弹的琴做比喻——空弦音是基调,它就是豆腐,而其他的就是每个品发出的音,你的咀嚼就是按弦弹奏,你牙齿动的快慢就是节奏,咀嚼中嚼到的东西就是手指触碰的琴弦,而牙齿咬合间发出的声响,就是这个品按弦后发出的音,这品音与基调的对比,这不同品音之间的对比,就形成了音乐的旋律。这一盘混合的豆腐,是可以当作音乐来吃的味道的旋律!
这样的说菜我还没有听哪位大师这样的说道过。只是后来接触到京剧之后,京剧行的人会用味道来说唱段说操琴,唱得不好叫不挂味,琴拉得不好叫味道不正或者是有怪味儿。
我喜欢在冬天吃冻豆腐。
温度真的是一个烹饪大师,零下的温度就可以把没有筋的豆腐变成有泡有孔丝丝相连,就像那个辣汤碗里的面筋。这冻豆腐不管你怎么吃,都像皮肚一样浸汤裹汁,饱含味道,一改白豆腐的挂汁才有味的传统,就像是吸足了水的海绵,吃到嘴里扑哧一下,汤汁四溅,而牙齿又像咬着了瘦肉一样有嚼劲。
常见的是山药豆腐羹
在冬天,爸爸休息的时候会做山芋豆腐羹给我们吃,山芋切成小丁,豆腐也切成小丁,还有豆腐干也切成小丁,小丁子基本是一样大的。这个我不用说你就猜到了吧,对的,这就是三个不同丁吃到嘴里不同的层次对比。山芋先煮熟,再加入另外的两样,用山芋粉勾芡成咸口就行了。装到碗里后,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我喜欢倒上清汤酱油,弄得碗里是有疙瘩的红糖粥一样地吃,我爸不会说我这是哇五吃,我爸认为你认为好吃你就这样吃,但别说不好吃了浪费了饭食,那是不行的。
1981年后,新民路渐渐成了农贸市场,才有农村做豆腐的来到城里卖豆腐,这下子专吃南门豆腐坊的日子算是到了头了。有一个是黄码吴圩的做豆腐的头上有点秃的小伙,人家都叫他二腊子,他家做的豆腐我们门口的人都喜欢买。他的豆腐是卤点的,有别于豆腐坊的石膏点的豆腐,我们会说他的这个豆腐的味儿,把那特有的豆腥味说成是秃腥味,说到秃,二腊子不生气,不仅不生气他还笑嘻嘻的,他精着呢,他知道报怨是买主,开玩笑的是主顾。
再后来,安徽豆腐打入了淮阴的市场,安徽豆腐细腻软嫩,一如那个卖豆腐的长得水灵灵的讲着黄梅戏腔的姑娘,豆腐好看人长得也好看,讲话还好听。我们淮阴人就叫人家是七仙女豆腐,是不是一般的凡人想想都掉口水啊。
我工作后早饭就经常到淮中门口的面条摊上下一碗面条,另外再买一角钱的安徽豆腐,就利用面条摊上的佐料,拌一块豆腐就着面条一起吃,吃着面条就着豆腐,看着仙女卖豆腐,这场景是不是有滋有味的。
我现在喜欢吃的和喜欢做的还是拌豆腐。我这下做的更简单,只把一块豆腐与一个咸鸭蛋混合到一起戳戳捣捣拌匀了,再加上蒜泥就大功告成了。再者剥两个变蛋拌一块豆腐,这也是最简单最易行的美味。
豆腐是民间的美味,是老百姓的东西,如果做得太精了,也就没多少的意思了,高汤浓油加朝鱼脑的平桥豆腐,吃着是好,但怎么感觉都不接地气,所以我不追求。为了吃一碗不冒热气的豆腐,要敲碎那么多小朝鱼的脑袋用它的脑汁调鲜,这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平时都不知道自己吃没吃饱,不是吃鱼脑就能使笨人变聪明的,平桥豆腐也不是补脑的食品。
据说豆腐是汉朝的淮南王炼丹无意中石膏点了豆汁做成的,所以今天的安徽淮南都会办豆腐节,人家把老祖宗的无意变成了有意了,有专门的豆腐研发团队。据说人家现在都把豆腐做成了不同口味的,五颜六色的了,豆腐的品种和名目多着呢。有时间一定要到安徽淮南品尝豆腐去,这也算是我们走出淮阴,冲出江苏去吃豆腐了。哈哈!
淮阴豆腐的吃法还有很多,吃豆腐的故事也很多。省淮海剧团的魏佳宁老师凭着《豆腐宴》这出戏,还拿了个戏曲梅花奖呢!
没事的话,你也来说说你的豆腐故事吧!
2007年,魏佳宁凭借在淮海戏《豆腐宴》中对豆腐麻一角的成功塑造,问鼎首届中国戏剧奖、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
相关链接
点开“阅读原文”,观赏淮海戏《豆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