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以及宏观经济的调整,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开始显性化,并成为新的重要的风险来源,必须提高关注并加以有效的管理。由于流动风险的形成受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且往往和其他经营风险相互交织,仅靠银行自身的管理,可能并不能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并防止其外溢,因此需要构建更为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大规模信贷投放派生存款,存款占比有所上升,同时在央行宽松货币条件下银行存款成本利率(以及其他计息负债利率)整体下行。不过,表内存款规模和占比的上升,以及负债成本的下降并不意味着银行负债压力减弱,结构性负债压力仍然存在。
1、存款成本率下降主要发生在国有行,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存款利率继续上行。
国有行派生存款相对充足,通过货币政策传导带来负债成本改善,而其他类型银行派生能力较弱,难以改善负债成本。
2、在防风险和严监管下,结构性存款快速压降,6月以来银行开始依赖同业存单补充负债,最近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已经超过了MLF利率。
2020年1-4月在资金面宽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显著上行,这是商业银行补充负债和调剂指标的重要工具,但在5月央行严监管之后快速压降。
结构性存款压降的同时,资产端增速仍然高企,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负债压力,所以我们看到同业存单发行的新变化。
首先,国有行、股份行发行占比提升。6月以来国有行、股份行同业存单发行占比明显提升,二者合计同比超过60%,已成为同业存单融资的主体。相应地,国有行和股份行存单余额持续增加,而城商行、农商行存单规模整体回落。这表明国有行和股份行面临负债的缺口。这里面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国有大行结构性存款压降压力小于股份行,但是发行同业存单补充负债的需求并不弱。
国有行发行期限提升。国有行存单发行期限明显拉长,期限由3M提升到6M为主。
刚性负债压力下,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持续上行,股份行同业存款发行利率已经超过1年MLF利率。
3、流动性监管指标分化明显。
流动性监管指标方面,银行整体LCR水平有所下降,显示考核压力有所提升,并且银行间分化较为明显。
流动性比例方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规定流动性比例的最低监管标准为不低于25%,目前各类型银行流动性比例指标均远超监管要求。不过不同类型银行仍出现分化,城商行和农商行流动性比例整体上升,国有行和股份行则下降,这也与国有行和股份行加大同业存单发行力度相符合。
综上所述,在当前防风险和严监管的背景之下,银行负债结构性压力加大,说明过低的超储和过高的乘数意味着失衡和压力,需要货币政策进行干预。
1、完善流动性调控工具组合
管理金融体系流动性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也是货币政策实施以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主要手段。在长期的实践中,尤其是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为适应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各国央行已在传统政策工具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较为完善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体系,包括如常备借贷便利(SLF)、定期标售便利(TAF),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DCF)等等,不一而足。从发展来看,在过去几年中,人民银行已经建立起了针对不同期限、主体和用途,兼顾总量和结构的,较为完善的流动性调控工具体系,有效满足了金融发展需要,在提高货币政策效力的同时,维护了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定。未来还会根据流动性风险变化的新趋势,以及不同机构的差异化情况,进一步丰富新的有针对性的调控工具,在适度释放风险、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有效防止单个机构流动性风险的扩大和外溢。
2、探索新的基础货币供给机制,优化流动性供给结构
从优化流动性结构的角度考虑,进一步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至合理水平,应是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需要积极探索新的长期基础货币供给机制,以替代原有的外汇占款模式,在这个方面,可以考虑与地方隐性债务问题化解相结合,在提升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同时,创造基础货币投放的新途径。
3、完善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体系
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整治“影子银行”的过度发展,在有效控制单个机构流动性风险的同时,阻断风险跨机构和跨市场的传递;其次,在清理整治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监管规则,并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完善流动性监管制度体系,将流动性风险管理更好地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之中。
4、调整经营理念,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流动性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的综合性反映,要从源头上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合理有效管控,必须要从调整银行经营理念入手。从2012年以来,在实体经济持续下行的同时,金融机构出于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利用同业、理财等“影子银行”业务来规避监管、扩张规模,“金融空转”、“脱实向虚”愈演愈烈,埋下诸多隐患。流动性风险的频频暴露,就是部分机构之前脱离外部环境和自身能力约束,过度追求规模和利润增长的结果。在回归主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经济、金融形势,及时调整经营发展理念,从规模至上转向质量至上,健全资本约束机制,制约风险资产的过快扩张,与此同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三都农商银行
为有效预防流动性风险,三都农商银行从制度建设着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流动性管理平稳有序运行。
一是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机制。修订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评估暂行办法》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制度,完善流动性管理的监测反馈体系和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了避险能力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
二是加强资金头寸管理,防范资金流动性风险。加强资金头寸管理,采取勤算、勤缴、勤调,灵活调度资金头寸。做好资金预测、预报,对大额资金走向进行及时跟踪、反馈,及时了解重点客户的资金需求与资金流量动态,做好节假日及旺季资金预测工作,根据信贷计划安排及时预测和判断资金流动性情况,确保正常支付的资金需求,有效地防止资金风险发生。
三是认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明确专门部门监测流动性风险,重点测算同业等业务发展对现金流的影响,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自查,根据需要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并及时报告压力测试结果,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科学性。
2、中国农业银行
资金归集
为满足客户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农业银行可按照客户预先设定的资金归集路径和归集条件,由系统自动完成账户间的资金划转。客户可根据自身财务管理特点构建合适的账户体系,灵活设定归集条件,包括归集周期(按日、按周、按月、指定日期)、归集时点(实时、日终、日间定时)、归集方式(限额、比例、取整、反向、加权平均)等,对成员单位账户实行“零余额”或“目标余额”管理;还可通过银企通平台进行自主归集,满足临时资金调拨需要。
支持多层级的账户管理体系,可向上归集头寸和向下填补头寸,可按客户要求进行资金内部计价和分配。
特殊资金池
为满足客户更多个性化需求,农业银行还可按照客户要求,定制平等资金池、虚拟资金池等个性化资金池服务方案,最大程度提高客户资金使用效率。
多级账簿
农业银行可协助客户对结算账户资金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在单一账户下开设多种类、多层级的明细核算账簿,记载收支明细和存款余额等信息,实现账户资金管理精细化。
账簿层级种类不限,可提供查询统计、支付限额控制、支付对象控制、账簿分别计价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