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刘晓亮:《高步瀛历代文举要研究》
序
徐国荣
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韩欧之间,此方侍郎之蕲向也。其功或有不逮,然其志甚可感佩。刘海峰继之而起,姚惜抱光而大之,义法雅洁,神理气味,其论腾嚣,门徒遍于海内。当是时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程、周或为一时兴到之言,而姚氏借为桐城张目。爰其执教书院,讲席文坛,编为《古文辞类纂》,大张桐城之旗鼓,接绪八家之文统,其功至伟,实有迹可寻。曾湘乡慕之,于义理考据文章之外,益以经济之途,钞为《经史百家》。黎张吴薛,各呈其巧,廉卿挚甫,尤为桐城殿军。值清末民初,宇内不宁,神州腾扰,兼之西学东渐,人怀异心,诚所谓千年未有之变局也!
易代之际,政出多途,学人去就,各随其性。或舍故而趋新,作白话以新民;或恋旧而难返,抱旧章而景从。亦有不中不西,不舍文言而颇怀新思想者,亦可谓与时俱进者也。霸县高阆仙先生,即其人也。先生尝出吴挚甫门下,或号为“桐城末学”,然考其文行,实非桐城所限,无门户之见,而有门径可辨。少喜萧选,终生服膺,故浸淫选文尤深,著《选文举要》、《文选李注义疏》,剖析选文之要,分别李善、五臣,大有功于昭明太子。先生骈散兼采,为文不主一家,尝著历代文举要,标举秦汉之风,撷取唐宋之韵,八家八代,皆所取材。举要者,以选而代史,以文而明时,笺疏校勘,选录评点,其意乃在考镜源流,辨章学术。其尝著《文章源流》,亦此意也。
阆仙先生号为“河北真儒”,勤勉有加,著述等身,值天下多故,其才难以尽展。其历代文举要之作,其选其评,虽散珠碎玉,已足嘉惠后学。刘君晓亮博士,河北人氏,慕其乡中先贤,以此为博士论文选题,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论其文章辨体,述其文本体例,实多胜义。晓亮君不喜俗谈,读书颇为博洽,尝从我攻博,师弟之间,常挥麈而谈,辨形神之有无,较民国于魏晋,不知日之夕矣。今成此著,索序于我,自当不容辞矣。是为序。
戊戌冬于暨南大学二南斋
后记
刘晓亮
《高步瀛历代文举要研究》的校样稿呈现在了面前,弹指回首,顿时起了感慨。按照惯例,该写篇“后记”交代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但却不知从何说起。
最初听说“高步瀛”这个名字,是缘于《唐宋诗举要》,但并没有把这本书读完。读博第一年,除去上课,便是随心读些耐读的书。有次,偶然读到了高步瀛给庾信《哀江南赋》作的笺注,读来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搜集材料,写了一篇小文,经导师修正后发到了《国学季刊》上。博一的下学期,有次跟导师在办公室聊天,谈及博论选题,导师提起了高步瀛的这几本“举要文”,并随意说了一些研究价值,叫我回去查查可不可以做这个系列举要文的研究,我当即回复了“可以”。回到宿舍便在网上买了这套书,也便开始了我的高步瀛“阐释”。
博士论文的写作非常辛苦,个中甘苦,“难为外人道也”。博一期间读了王汎森、桑兵、罗志田等人的著述,尤其是史景迁的《王氏之死》,所以我努力把高步瀛的著述所涉及的“小问题”放置到晚清民国学术、社会的大背景中阐释;也因为读了导师多篇论文,想学学他的“问题意识”,所以尽量把高步瀛的研究提炼为一个个小问题。但结果却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尤其是论文写作完成后,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直到确定书稿交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我一直想修订一下,却限于时间、精力,留下了诸多遗憾和不足。
不管怎样,一本书的“面世”便有其特殊的价值。因为研究高步瀛、杜甫,所以便喜欢上了他们。把这篇博士论文正式出版,既是对三年博士求学、问道的一个见证,也是对高步瀛这位乡先贤的致敬。所以,我要感谢这一路走来,陪我完成写作、给予我指导的各位师友。
感谢导师徐国荣教授。回想2015年10月间,有次我把写好的习作带给导师指点,导师说我:“你眼前的食材已经备好了,但你还不是一个好厨师。”(大意如此)自入徐门以来,导师不仅努力把我培养成一个“好厨师”,在生活上也处处给予关心,尤其在办公室同他饮茶聊天时,常给我讲些民国学人的往事,潜移默化的教导我如何学做人。也常给我梳理徐门的师承,让我记住自己身上所传承的学术渊源。
自2010年9月,我只身到广州求学,迄今已过八年。感谢这8年里一直帮助、支持我的硕导聂巧平老师、李俊师姐、陈磊、马国华师兄……还有太多的名字,若是写在这后记里,恐怕得写上三页纸。但要特别感谢一下谷卿。
谷卿是我见过的我们这代人里最“文化”的一个人。古人常称赞某人“学富五车”,经史子集,样样精通,但在我接触的古人里,可同入文苑与儒林的并不多。谷卿是一个“文苑气”胜过“儒林气”的人。我读本科时基础没打好,读硕士时虽读了些书,但并不觉得我能做什么学问,即使读了博士,也一直觉得自己只能做个读书人。但这几年,谷卿并未觉得我“出身浅俗”,一直多方提携。帮我推荐文章发表,去年约我承担了“至元集林”丛书中的《八代诗汇评》;这本博士论文即将出版,他又特意帮忙请中华书局的徐俊先生给题了书签,等等。每每想到他在北京、而我在广州,便自然浮现了黄庭坚那首“我居北海君南海”。
因为研究高步瀛,结识了云南大学的博士后赵成杰学兄,值此小书即将出版,特致谢忱。感谢读博时给予教诲的诸位暨南大学古代文学教研室的老师,感谢答辩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的5位答辩委员,还有就是为这本书的出版提供经费支持的我的单位——广东开放大学,感谢人事处王江处长、科技处李光先处长,还有就是我所在学院的蓝天院长。没有这些领导的支持,书稿也许还要存箧几年。当然,也要感谢凤凰出版社的不弃,以及为了书稿出版付出辛苦的责编王清溪学兄。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岳母抛开岳父和两个小孙子,来到广州帮忙看管外孙;老婆一边忙着教学,一边还要编书,更重要、更辛劳的还要喂养儿子:是她们的付出换来了我写作、看书的时间。远在老家的母亲、弟弟和弟媳,也时常提醒我要多注意休息,给了我精神上的莫大支持。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在其《阐释学的形成》中曾说:“阐释永远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到一定程度,一切理解永远只是相对的,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他这话说的非常绝对,但却说到了每个阐释者的心里。如果将来有时间,我愿意继续“阐释”高步瀛。
2018年10月29日 于金晖花苑微注室
刘晓亮,暨南大学文学博士,广东开放大学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出版诗词集《妍媸集》(香江文艺出版社)1部。主编或参编《宋词鉴赏词典》(崇文书局)、《汉魏六朝诗鉴赏词典》(崇文书局)、《唐宋文学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个人专著《八代诗汇评》(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高步瀛历代文举要研究》(凤凰出版社)2种。在《文献》、《杜甫研究学刊》、《国学季刊》、《暨南史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杜诗学研究、20世纪学术史及传统文化的近现代转型等。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