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永远的怀念——成思危先生印象
巨星陨落,举国哀痛。2015年7月12日凌晨,著名经济学家、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席成思危先生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7月20日清晨,我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前来悼念的队伍排的很长很长,队伍中有领导、专家、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大家頂着炎炎烈日,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大师最后一程,缅怀大师的卓越成就与伟业功绩。泪水打湿了胸前的白花,学生们打着“成老师,我们怀念您”的横幅,迈着沉重的脚步,缓缓走向灵堂,表达对恩师永远的敬仰与怀念。
一、大师风采,高大伟岸
成先生是我们年轻学者心目中的偶像。我第一次听他演讲是十年前,大约2004年在南开大学举办的“虚拟经济研讨会”上。记得大家听到成思危副委员长到会演讲的消息都十分兴奋,很早就来到学术报告厅,那天上午整个报告厅里都做坐满了人,大厅四周还站了许多前来听课的学生和教师,听课的人们一直站到门口。成先生做了一个多小时的主旨演讲,然后接受了大家的提问。他身材高大,风度翩翩,声音洪亮,铿锵有力,侃侃而谈,对于虚拟经济理论的研究与中国金融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闪烁着经世济民的核心理念。
那是我第一次目睹大师的风采,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聆听一位国家领导人的演讲,令我终生难忘。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丝毫没有让我们感到距离和身份的差别。他谈吐的朴素儒雅,丝毫没有一点高官的架子;他慈爱的长者风范,丝毫没有一点大专家的谱儿;他学识的博大精深,处处洋溢着智慧和启迪;他真诚的循循善诱和娓娓道来,无时不刻地让我们感受着厚德载物,润物无声的大师风范;他思想的前瞻睿智和高屋建瓴,真正体现了一位经济学大家和国家领导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
后来,我经常在电视、报纸、书籍里领略大师的风采和学识。关于风险投资、金融改革创新、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发展、体制改革、企业管理等等,他学识渊博,一生在众多领域研究成果卓著,涉及国家战略和政策、百姓民生的诸多方面。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一心装着国家和人民;他总是居安思危,刚直不阿,敢于直面问题,敢讲真话;他对问题的分析总是充满着前瞻性和战略性眼光,体现出大师严谨治学,对真理和知识孜孜以求的精神。
二、大师品格,高山仰止
成思危先生谦逊待人、为人师表、堪称表率,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和他带过的学生一提起成老都十分自豪和感动。
他的学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文这样回忆道:“他是新中国建立后成长起来、与共和国共命运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让世人感动的,当然远非他当过部长和国家领导,而是他的道德文章与实际功业,更是他对国家和民族忠贞不二的炽热情感,对真理知识的不懈追求,对时代发展的前瞻引领与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对自身独立人格的始终坚守。”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刘骏民先生这样回忆道:南开大学虚拟经济理论研究是在成老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发展起来的,这一研究倾注了成老的大量心血。成老在南开大学带虚拟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亲自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南开大学首届虚拟经济研讨会始于2000年举办,到2014年共举办了14届,成老除2006年有病未能出席之外,每年都来参加。去年因他病重,医生劝他不要来了,但他还是执意赶来参加。他嘱咐我们说:“10年磨一剑,今年已经14年了,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要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不哗众取宠,不赶时髦,踏踏实实地做事”。他高度评价了研究中心的工作,并鼓励大家在理论上要有突破,对中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要有贡献。就在他临终前十多天,还和我们一起研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和有关问题,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那时,他已经不能动笔了,就口授意见给我们。他关心国家命运,关心中央决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正如成思危先生的诗作《八十回眸》所言:“ 畅游人间八十年, 狂风暴雨若等闲。 雏鹰展翅心高远, 老牛奋蹄志弥坚。 未因权位抛理想, 敢凭刚直献真言。 功成名就应无憾, 含笑扬眉对苍天。”
三、大师恩泽,永远铭记
成思危先生十分关心青年学者的成长,对青年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雨露恩泽令人没齿难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秘书盛思鑫这样回忆道:成老生前担任该机构的学术顾问,他告诫我们,要持续学习、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大胆创新、大胆建言;要深入实际调研,探讨理论基础、总结国际经验、分析应对难点、完善政策框架。他热切希望我们能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涌现出新一代的经济学家和改革家。他这样激励我们:“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不要因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便沾沾自喜,也不要因自己的建议未被采纳便灰心丧气。”2013年5月,他出席了由我们单位主办的“全球经济大讲坛”活动,亲笔写下了“振聋发聩,求真务实”八字题词。每一次演讲,成先生丰富的学识和宽广的视野都很有感染力,老人家不仅智慧卓绝,而且幽默风趣、出口成章,对一些流行词句信手拈来,至今仍令人感怀。2013年9月和2014年9月,我们先后召开了两次“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成先生虽因病未能出席,但仍十分关心论坛的筹办和举办情况。在他的亲切关怀支持下,国际合作中心已经向新型智库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成先生的言传身教在我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给我们留下了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的座右铭:“多研究,少开口;多学习,少应酬;多办事,少出头;多协商,少独谋。”将激励我们这些中青年学者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而努力奉献。
成先生为人质朴,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对青年人的培养教育,把自己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民建中央二支部会员、中国经济时报副社长高峰这样回忆道:自2007年成老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卸任后,就一直参加民建二支部的活动,二支部是成老于2001年亲自组建的,那时我与他老人家接触距离最近、感触最深。除有外事或国家重大活动外,成老每次都按时参加二支部的活动和例会,认真听取大家在各自领域的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情况,现场答疑解惑,指导工作。每次开会大家都等着成老来,喜欢听他的讲话。他对经济现象和社会热点的洞见,让我们茅塞顿开。他的远见卓识,对国家的担当,对民族的赤诚,对真理的坚守,对事业的执着,都让我们永志不忘。
四、大师仙逝,风骨犹存
我们深切地缅怀和纪念成思危先生,就是要学习大师对祖国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坚定不移的崇高信仰;学习他为江山社稷,敢于责任担当,敢于坚持真理的浩然正气;学习他在科学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懈探索,“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执着精神;学习他虚怀若谷,永远置身于人民之中的博大情怀;学习他厚德载物、诲人不倦的职业操守。
大师虽然逝去,但他的风范如青山永驻,他的教诲如雨露甘霖,他的精神如日月的光辉,将永远激励我们经济学人,为国家利益、为人民福祉勇于担当,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奉献!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