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西长坑的巨变
你可记得西长坑的两条龙?
社旗店镇山陕会馆西约600米处,有一长300米宽100米的大坑塘,相传当年兴建山陕会馆垫地基和铸造两株铁旗杆用土,是由自此起土而形成。长期以来却鲜有提及,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赊店镇山陕会馆位于河南社旗县城,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期工程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十八年(1892年)历经6帝136年(净施工78年)建于赊店镇闹市中心,东西宽62米,南北长156米(现存建筑)总占地面积13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96平方米)的山陕会馆,其首建春秋楼,全镇424家商户积资白银达8078两4钱4分(不含抽取大额公议厘金)首期建筑总费白银707844两,第三期建筑兴建花费白银87788两,仅铸造一对铁旗杆(二株重五万余斤),通高17.60米,树于大门之左右,名曰霄汉铁旗杆,就花费白银3000两(当时的3两白银即可供8口之家一年的口粮),可见其工程辉煌与宏大……(赊旗镇山陕会馆铁旗杆碑记)。
其间琉璃照壁,东西辕门、悬鉴楼(戏楼)、钟鼓楼、万人庭院与东西长廊,月台与石碑坊,大拜殿与大座殿、药王殿与马王殿之上“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匾额与楹联、戏剧与典故,其规模之大,雕刻技艺之精湛,皆为天下会馆装饰之冠,亦为国内古建筑雕刻之稀见。
当时晋陕市商人为了商业的需求,集资兴建商会馆,其功能是聚散货物、接上迎下、商议行规、通报行情、联络乡情而所建。
当年兴建会馆垫大拜殿、大座殿台基的土建工程之巨大,土方来源,就是在会馆以西的地方起土。相传当年铸造铁旗杆一对重五万余斤、高度17.60米,龙身铁狮尾,上有仙鹤一对,其工艺采取的是分段围土铸造。此项工程土方需要量也非常可观。两者均在会馆西约600米处取土往工地转运。而普通乡野之上的工程,用地不能和北京紫禁城用地相提并论,地基全是护城河之土,是一功两得之举。而此地只能在一处起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宽100米、长300米的大长坑,被当地群众誉为西长坑,这就是西长坑的来历。
西长坑长期以来蓄水丈余水质清沏,可供养鱼。会馆道房住持将其祖住长坑东岸的赊店镇老户王富祥家所经管,王富祥祖宗三代,打鱼为生,其父王迎春按照会馆道房住持提的条件,王迎春随与对方签订了书面文字协议,其内容中包括每年由王家向会馆进贡鲜鱼200斤,此协议一致延续到解放初期。据此情推理,该大坑塘所有权归会馆,属于会馆管辖之范围。
1965年11月13日,国务院决定设立社旗县,以南阳的赊旗镇为中心(赊旗镇原属南阳县管辖)将原来分属南阳、唐河、泌阳、方城四县的毗连地区划归社旗县。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名改“赊”为“社”,最终定名为社旗县,因为“赊”和“社”是谐音。
赊店镇属新建县,地域狭窄,人口且不断增加,城区已拥护不堪。为此,县四大家领导决定将镇内6处坑塘(包括此大坑)用土方填平,并规划改造拓宽成道路建广场,在此之前由政府牵头召开县直部门论证会。其间,有个别部门处于自身考虑,不顾大局,竭力反对。县政府领导力排众议,决议不变,予以坚持。西长坑终于在90年代中期填平,与此同时又拓宽改造道路为超市,预留了小停车场,可新容纳商户上百家。在其间广场上还配有健身器材,取名为——新世纪广场,西长坑即是广场前身。
如今西长坑的位置是繁华的商铺
作者其他文章导读:
1、老街村与兴隆镇 作者赵文志
2、我的老师-李德永 作者 赵文志
3、遂平惨案与兴隆镇 作者 赵文志
4、追寻发现亲临建造赊店会馆的木雕老前辈 作者 赵文志
5、晋商财源的另一储备库 作者 赵文志
6、【家乡美食】 夏令美食—凉粉作者 赵文志
作者简介:赵文志,兴隆镇老街人,出生于1940年,原社旗县城建局科级干部。现退休在老家安享晚年,并继续发挥余热:热心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自购高倍天文望远镜,为附近小学生义务上课;撰文宣传家乡文化,在《老人春秋》、《大码头》、《河韵》、《宛东潮》等多家本土杂志上发表文章十几篇,曾被多家媒体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