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攻略:这样做就能拿满分![独家秘笈]
高考语文试卷有几个部分呢?
每个部分的题型都需要我们怎么样复习呢?
哪些知识考点是我们需要背诵记忆才可以拿高分的呢?
哪些部分是可以掌握解题方法后快速提分的呢?
我们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了解不同知识对应的学习方法,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那么在一套语文试卷上,最容易提高的部分究竟是哪道题目呢?
名篇名句默写?当然不。这些知识是十分死的东西,并且只能靠同学们认真背诵、记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作文?也不是,作文部分需要在掌握写作方法后,进行积累练习。
在分析了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咨询了很多语文老师后我们了解到,实用类文本阅读其实是看上去最难但是却是学好方法后最容易做的一道题。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实用类文本阅读看上去很难。
首先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材料一般都是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考查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求能了解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因此试题的区分度大,考生失分率较高。
并且我们做题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材料一般选自不同的类型,因此2-3段材料中可能包含的2-3个选材类型,而我们出题却是将每个材料的内容放在不同的选项中,简答题的要求也是将不同材料结合作答。即使材料难度不大,但因信息点多,散。很难全部记住,所以很多同学在考试的时候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题目选项和材料中来回对应寻找的信息点,最终花了大量时间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明明要花如此多的时间,为什么我们又说它简单呢?
因为在实际高考考试中,自从2017年将“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取消选考列为必考后,17、18年这两年六套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的都是新闻类的非连续性文本,新闻这样一种体裁,它在创作的时候就有一个很实用的目的,让广大人民群众没有阅读障碍。
所以这样一种体裁的文本,对于命题来说,就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限制:考查难度降低,评价、探究类的试题逐渐减少,理解、分析、概括三种基础性的阅读能力成为了考查的重点。所以,即使是自认为阅读能力不够理想的同学,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解题速度提上来后,也能做到12分一分不丢。
读到这里就需要告诉同学们如何才能拿下这12分,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了。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般出题是2道分值为3分的选择题,1道分值为6分的简答题。(试题和分值不是固定的,每年都可能有变动)
选择题解题关键:
我们一般将解题要领概括为两点,五个步骤:
(一)整体阅读
1.了解文体特征。
2.把握新闻内容,关注侧重点。
(二)三步解题
1.圈划敏感点。
2.找准对应点。
3.落实设误点。
简答题解题关键:
而简答题我们只需要做好审题三步走,就能简单,快速的写出答题要点,准确的分。
为了能让同学们能有更深的理解,我们请来了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黎奕娜老师,专门为同学们讲解实用类文本阅读该如何解答。
从命题规律出发,结合高考真题的实际操作,将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说明和演示,同学们完全不用担心听不懂,理论知识和实际解题不知道如何结合的问题。
1.关键牲语句理解题。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
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
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结构(思路)类题目。
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
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
式结构。
提问方式: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鉴赏形象类题目。
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
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规范回答: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5.信息筛选类题目。
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提问方式: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
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
6.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类题目。
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
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整合答案。
7.鉴赏表达技巧类题目。
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等)。
提问方式:文章第几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来写描述对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规范回答:确认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十结合句子语境说出好处、效果。
8.开放式的探究性题目。
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
提问方式:文中说:“……”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规范问答:分两步走,第一步选择一个评价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步结合文本内容说明赞同这种观点的原因。回答时,要注意语句必须简明连贯,言之有理。
(一)实用类
(A)传记
1.传记的阅读方法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鉴赏能力。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察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 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科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5)阅读传记需要注意传记中作者的评论性语句。
传记中有作者评论的传记一般称之为评传。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传记中的“评”往往是文章的要害。因此,阅读这类文章必须注意分析作者的评论性语言。
(6)阅读传记需要注意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2.传记的答题方法
(1)认真审题,领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
(3)筛选整合信息,组织答题语言。主要途径是提炼概括、转换说法、语言重组等。
(B)新闻
1.新闻的阅读方法
(1)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2)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通讯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3)把握中心,把握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感情态度。
(4)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表现手法。
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2.新闻的答题方法
(1)如何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①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②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③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④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⑤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2)如何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②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③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④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3)如何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
①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②理解层次,把握新闻要点;③根据题目,筛选相关信息。
(4)如何分析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①从材料角度是否不同的角度思考;②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思考;③从能否开阔读者视野的角度思考。
(5)如何分析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①从能否深化主题的角度思考;②从结构是否完整的角度思考;③从群众能否想到的角度思考。
(6)如何鉴赏新闻构思的独特性
①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②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③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7)如何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①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②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③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④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⑤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8)如何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
①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②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③分析表达技巧对群众的影响,如:能否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能否让群众体会出作者态度,能否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能否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等。
(9)如何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①概述相关事实;②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③阐发所受启发(相同、相反)。
(10)如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①明观点,即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②引论据,即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③作论述,即就所引论据作必要的阐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④作小结,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同时注意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C)科普文章
(1)整体把握,微观勾勒
①阅读原文后,可提出以下设问: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的态度和看法如何?
②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③微观勾勒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一般勾画圈点以下词语:
关联词:
常见的关联词有表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关系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唯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障碍,如把原文的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把因果关系表述成条件关系等。
副词:
此类文章在表述科技成果时经常用“已经”“将来”“或许”“可能”“设想”等词语,要分清已成事实或未成事实,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否定词:
此类文章常用来表否定意义的词有“不”“非”“没有”“否决”“推翻”“拒绝”“无条件”“严禁”“取消”等。其中要注意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思,如果一句话中否定超过三个,先取出两个否定变为肯定,再理解全句的意思。还要弄清一些表否定词语的确切含义,如“绝对”是“无任何条件的、不受限制的”,“无条件”是“无要求限制”。
表示相反的词语:
注意此类文章一句话中,表达内容上的相反。常用词语如“降低”“缩小洲成反比”“截然相反”“不同于”等。首先要具体理解表示相反的词语的意义,具体到一句话要仔细分辨词语的细微差别,如果两句话表达的内容不同,要把原句仿写下来,对照主谓宾的区别,如“满月的时候,地球两极的气温有所升高,但中纬度地区情况截然相反”,理解“截然相反”可仿写“满月的时候中纬度地区气温有所降低”。
比喻词:
由于此类文章表达意思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常常用比喻修辞手法或词语的比喻义,理解时要找出“本体”,如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借用了美国50年代在全国修建的高
速互联公路”一句话中:“信息高速公路”的意思不是“互联的公路”而是“互联的信息网络”。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2)紧扣语境,把握内涵
要准确理解判断词、句在文中的意思,那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条件,从而把握其内些词语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是省略(或承前或启后)了相关阐释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如何准确理解文中这些词语的含义呢?在熟知词语本身固有意义的基础上,一般有以下三种技巧:①瞻前顾后法,即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②比照辨析法,即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③参考语境法,即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科普文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科普文的重要句子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义。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意,既要注意它在段中篇中的位置,还要看清来龙去脉。
(3)找准信息,识别混淆
科普文章的阅读主要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找”和“比”两种做法。一般说来分两步走:
第一步,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地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画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二步,比较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文中信息。必须掌握设置干扰项的方式,找准原文的关键词句,细心与题干对照。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比对:①是否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混淆;②是否偶然、必然混淆;③是否指代混淆,是否主客颠倒,是否偷换概念;④是否现实和设想混淆;⑤是否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混淆,是否无中生有;⑥是否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颠倒。
(一)设题角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命题一般会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在理性认知上做文章;在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上做文章;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做文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设题角度;
1.从选材角度,对文本的社会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手机消费调查:时尚的手机最受宠》:这份报告选择社会上十分普遍的手机消费现象进行调查。这样选材对你有什么启发?
2.从结构角度,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山东卷《梦碎雅典》第20题:“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从社会影晌角度,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例如:《他打动了每个认识他的人—身边人眼中的洪战辉》第3题:“洪战辉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可是,社会却给予很高的评价,成为‘感动中国人物’。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4.从构思艺术角度,对标题成败的探究。
例如:《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每人每年缴纳50元,最多可得1100倍补偿》第3题:“有人认为,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个亮点,你是否同意?”
5.从文本疑点、难点和空白点等角度提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本文在
(二)答题要领
1.有明确的观点;
2.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4.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
1.忽视文本特征
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过分注重命题对材料内容上的考察,而忽视形式上的东西,对像“新闻”“通讯”这样常见的文体特征往往弃而不理,造成了没有必要的失分。
2.忽视答题角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所以有利于更准确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个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主要是因为它在答题的角度上给我们更多的思维空间。同学们在答题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某一个角度,进而限制了思维。
3.忽视句子内涵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忽视句子的内涵,被其表面意思局限了自己的思维,进而答题只是涉及皮毛,得分亦可想而知。
4.忽视分值设置
每道题后面所标分值往往暗示答案要点。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要点不全或答题哆嗦。这就是我们常在答题技巧上提到的“看分值答题”。一般情况下,偶数的分值,如4分,意味着其答案可能包含两个要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两点列出;奇数的分值5分意味着答案可能是三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三点列出。此外,答案最好能用序号标出,让阅卷者对答案要点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