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俭入奢,从两把头到大拉翅,一起看满清女子的发型如何越髻越高

大家好,欢迎来到《珠宝玉之窗》,珠宝玉石虽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精致起来。所以,就让我们透过《珠宝玉之窗》,一起来了解珠宝玉的世界吧!

之前说了好多头饰,今天就说一说发型吧。说起古代的发型,真是后宫佳丽有三千,发型也三千。我今天就先挑满清女子的两把头和大拉翅来说说。

满族妇女传统发式是辫发盘髻,盘髻又分单髻与双髻。

双髻:双髻通常为未婚女性梳用,即在头顶左右两端节成长辫然后盘转成为髻,汉族则称这种发饰为丫头。(历史图片找不到,大概是上图的样子,后面散开的头发大家就不要计较了,主要看头上那两个发髻就好。)

单髻:单髻多用于已婚女性,即将头发集于头顶,编成一条长辫,盘转而为髻,这种发式简洁、利落,便于骑射远行,在野外宿营又可枕辫而眠。当时无论身份高低,贫富贵贱,发式皆是如此。区别贵族与平民处只是髻上所插簪饰,贵族女子髻上装饰颇多而平民女子仅插木簪。

到满清入关后呢,随着服侍制度的统一,发式也相应地有了变化。后妃们变成了梳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因为这种发式,平分左右,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两把头”。(样式大概如上图)

据说,清初的时候,几位皇太后和皇后生活节俭,梳小两把头时,只戴鲜花,不佩首饰。有了她们的领头,“小两把头”在清宫流行很久。直到乾隆时期,孝贤皇后也仅仅是戴通草,不戴金银首饰,用以敦促宫中后妃以节俭为本。

大概就是图中诗宝这种样子,不过,要说一点,我找资料的时候,看了一些古代的黑白照,发现那时候的女子虽然头上插花,但是在清朝初中期的时候,基本没有插在正中间的,都是插两边的多,而且还都是不对称地插法,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时候的女子都喜欢不对称。

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小两把头”的特点,是用本人头发梳成,因为本身就是为了不戴金银以达到节俭的目的,所以小两把头也就无法戴份量重的金银首饰。

之后,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珠宝从各方聚集到大清宫中。后妃们眼看这这么多美丽的珠宝首饰,如何能忍住不拿来装扮自己!于是,为了满足她们的佩戴需求一种新的梳头工具——发架应运而生。

发架有木制的,也有铁丝拧成的,形似横着的眼镜架。梳头时,先固定头座,再放上发架,把头发分成左右两把,交叉绾在发架上。中间横插一长扁方(插在发架的两个孔内),然后用针把发稍和碎发固定牢,戴什么样的首饰都捉得住。两把头后面的耳边的垂发,梳成扁平状,末端用发带束起,微微上翘,形似燕尾。这就是两把头!(如上图)

据说,这末端的燕尾还是有说法的,是为了让女子端坐,保持仪态,不能随意躺卧的。不过,这里也要说一个细节,根据我翻看到的看图片,我发现二把头脑后的“燕尾”实际没有出现几次,我想,可能后来还是觉得这燕尾实在是不方便,就没有再这样绾发(如下图)。看图里的女子,后面的绾发确实是没有燕尾了。

时间到了清朝晚期,就发展出一种名为大拉翅的板型冠状饰物,逐渐取代了二把头。要说这大拉翅的出现,还是慈禧太后创造出来的。

“大拉翅”是一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要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摘戴自如,可谓两全其美。

说起慈禧,她一路从秀女到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对权利和欲望的追求也相应到了极致,所以发型上自然也要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越来越奢华。为了这“三越”,大拉翅便是在她这样的欲望下应运而生了。

大家不要觉得图片里的大拉翅比清宫剧里的装饰少太多就觉得没那么奢华,朋友们可以把她和上面的图比较比较,对比之下,慈禧的大拉翅确实更加气派和奢侈了。而且要知道上面装饰用的饰品搞不好随便一样都是价值连城的,这可是清宫剧里那些头饰再华丽也比不了的。

其实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满清的发式可以说是跟着清朝的发展一起从实用到了美化,从节俭到了奢华。它向我们叙述了当时装发的严谨考究,也展现了当时的鼎盛岁月。我以为我们了解这些文化之后,可以窥到一个道理:俭能兴邦,奢可毁国,富而不奢才是安家兴国之道。

好了,照例,评论区等大家指正交流噢。

猜你还喜欢这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