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信:梦的纠结(纪实文学)

【总第131903期】

梦的纠结
作者:张贤信
远在黑龙江的弟弟因为妈妈当初的一个“决定”整整纠结了七年,就是这个“决定”使得弟弟七年的时间里,没有给北京的妈妈打过一个电话,没有往北京家里写过一封信。北京的家在弟弟的心里象夕下的落日早已失去温暖渐渐变得遥远而苍凉了……
我们家住在北京大兴区黄村镇观音寺,其实我们的家原本并不在北京,只是因为北京公安五处落实干部政策,1985年我们全家才从黑龙江举家返归北京的。说是举家迁往北京,这话是不确切的,确切地说应该是妈妈带着我返回了北京,而把弟弟留在了黑龙江兴凯湖农场,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当时的背景形势就是那样的。
这件事还得从我妈妈的身世说起……
建国初期,根据周总理和时任北京市长彭真同志的指示,为了净化和保卫首都的安全,在黑龙江省委的大力支持下,1955年,公安部下达北京市公安局第五处(北京市劳改局前身)在东北创建三个劳改农场的指示文件,同年8月第一批公安战士就坐着火车押解着犯人来到了中苏边境线上荒无人烟的的兴凯湖畔,创建了东北三场的第一个劳改农场。
文化大革命期间,砸烂公检法,文革小组向中央写报告,清藩撤销北京市在东北的三个劳改农场,不久从中央传下来一道手谕,把兴凯湖劳改农场移交给地方黑龙江省。把所有黑公安全部下放,当地遣散。劳改农场公安干警们顿时陷入深深的迷惘和痛苦当中。
1981年中央给黑龙江省北京公安五处的干警们政治上平了反。85年春天又在组织上具体落实了返京政策。
妈妈是1960年被公安五处派往兴凯湖的,那年她25岁,到了劳改农场分配到女监二中队,任管教干事。第二年妈妈就与同一个车厢来到兴凯湖的战友结了婚。妈妈婚后两年没有生育,被诊断患有不孕症。夫妇两人都渴望有一个孩子,不久就有好心的战友的战友从当地“大桥村”老乡那里淘来一个刚刚落草的女婴,那就是我,所以说从历史本来面目上讲,我不是父母亲生,“养父母”这个词说的就是我们这种关系。
养父母对我十分喜爱,而且叠加地一万倍地喜爱,因为我身体有残疾,母胎里出来时我就只有一只左手。养母说我是折了一只翅膀的“小天使”,给全家带来无尽的快乐。这话还真是让养母给说着了,就在我这个折了翅膀“小天使”过百日的那一天,养母惊喜地发觉——她怀孕了!
当我一周岁又加上一个百日的时候,一声啼哭我的小弟弟——呱呱坠地。严格地计算起来,我只不过比这个横空出世的小弟弟大一岁零几天。
三中全会开过之后,中国大地开始改革开放,到处充满着生机和骚动,前所未闻的人与事,无数新的理念无不在冲击着人们,不幸的是入冬第一场雪刚刚下过,我的养父因为外出执行任务出了车祸……长辞人间。
有一天农场党委书记开中层干部会议传达北京市政府文件说:“北京公安五处的老干部们,文化大革命你们是黑公安,现在你们是农场干部……不过,这一切都要改变啦,北京落实政策的“三场办”不久就要下到农场来了,要给你们落实返京政策啦!这叫乾坤斗转,地覆天翻啊!”
北京派来的“落实政策办公室”终于来到农场,人们久久的期待变成了现实。人们猜测着返京政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政策?惊喜中有着惴惴不安。有老同志私底下说,“三场办”给我们带来好消息,我们就拥抱她,给我们带来坏消息,我们就用乌云笼罩她。
喇叭里通知农场在场部大礼堂开大会,吃完了晚饭,人们早早地来来到大礼堂,几千人的大礼堂,没能装下前来开会的人,礼堂外面一里地远都站满了人,今晚三场办宣布返京政策条文!.
农场大会开完了,三场办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宣读了返京政策具体条文。人们在内心里把三场办宣布的返京条文咀嚼回味了无数遍……回到了家里,沸腾了一天的人们,彻夜失眠了……
三场办宣读政策条文的声音一直在人们耳边萦绕“所有的原北京公安五处执行任务派到兴凯湖的公安干部和工人都在返京之列,甚至那些已调出兴凯湖的,只要是未出黑龙江省,……甚至没入关的,都在落实政策范围之内。”
但“落实返京政策的干部、工人及配偶,只能带一个子女返京……”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初落实返京政策的兴奋激情逐渐消退,清醒后的人们开始沉静下来,苦涩的滋味就一齐涌上了心头。他们才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一次"火与血"的考验……一家只能带一个子女返京……谁会料到幸福和悲剧就是这样孪生着一起出现。”
返京人员的家庭多数都是多子女家庭,那年月还没有讲计划生育哩!俗话说,十个手指,咬起来个个疼的!在父母亲的心里儿女们都有各自的位置,这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儿女就像是她们的手指头,看着哪个都不能少,咬一咬个个都疼。
一时间整个兴凯湖都被这一条政策搅得不安宁。很多家庭在返京的问题上搁了浅,原本很守规的家庭,这时都乱了套。尤其是子女多的家庭,从落实政策大会召开的那一刻起,屋顶上空就布满了乌云,时有闪电和雷鸣滚过。
场部大礼堂开完大会第八天,吃完晚饭,弟弟和他的女朋友躲在后屋商量结婚的事,他们早已做好了随迁的准备,他们准备在动身之前先领了结婚证,这样小两口就都有了北京户口……他们甚至连到了北京小家庭如何安置,甚么时候要孩子都一一计划周密。妈妈来到客厅咳嗽了一下,清了清嗓子,神情庄重地大着声音对我和后屋的弟弟及弟弟的女朋友说道:“你们都过来,咱们开个家庭会议,我有话对你们说!”
在我们家按照常理,很多事情都是在吃完晚饭后定下来的,尤其是一些重大的带有决策性质的事情。在我们家里自从爸爸去世后,妈妈就是首长一类的顶级人物,她过去在女监就是管教干事。妈妈叫我们的时候微微地笑了一下,这是我无意看到的,一个有点领导地位的人笑起来,总有些莫测高深的味道。走出后屋的弟弟和他的女朋友他们没有留意到这些,他们随意地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妈妈侃侃而谈,她先谈兴凯湖农场创建时的艰辛,“55年老公安们开发农场的时候,条件艰苦啊,没有粮食吃,饥饿是他们的敌人,没有御寒的棉衣,寒冷是他们的敌人,夜里没有地方睡觉,黑夜又是他们的敌人。他们带着犯人冬天打土方……”
弟弟有些不耐烦插话道:“妈,说正题吧……我们走之前……还要登记结婚……办酒席……那里有功夫听您在这里闲扯……”
妈妈一愣,“结婚……走……往哪里走?!”“回北京呀!”弟弟笑了一下。妈妈同样也笑了一下说道:“我还没有决定哩……你自己就决定啦!”弟弟听了妈妈的话一愣:“怎么……还要开会决定!我随我妈回迁北京还要开会……?”
“是的……我也没有想开会决定……”
“我说的嘛,我可是你的……亲儿子呀!”弟弟把那个“亲”字拉得很长。
“我叫你们来,不是开会,只是宣布我的一个决定!”
“决定?
……甚么决定?!”
“你们的爸爸不在人世了……这件事情就由我来决定……我郑重地宣布随我回迁北京的——是英英!”
妈妈的话音一落,家里成员(弟弟、他的对象还有我)每一个人的脸上立刻变幻出风雨雷电、一年四季的变化。妈妈的声音很低,但对屋子里每一个人来说,都像闷雷在头顶上滚过。
弟弟霍地一下子站起身来:“妈妈,我可是你唯一再加上一个唯一的亲儿子啊!”
“是的,没错。”
“英英……英英只是你……只是你的养……”
“是的,英英是我的养女……但她和你一样,是我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孩子……血统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妈呀……你真的就这样决定了?!”
“决定了!今天下午我已经在三场办的大表上登记了。”
屋内的空气几乎要凝固了……我一下子跪倒在妈妈脚下,我的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妈妈……我的亲妈妈……你带弟弟走吧,你带弟弟走可就带走了弟弟一个家庭呀!”
“我的决定绝不悔改!——散会!”
一连几天弟弟都没有回家,他那个女朋友更是连面都不着。妈妈忙着交接工作,也顾不了他们甚么……我做好了晚饭,满世界去找弟弟……可是哪里找得到他的踪影。邻居刘奶奶来到家里,他告诉我,别满世界去找了……你弟弟在小酒馆里喝闷酒哪……找到他也没有用,让他苦苦地寻思几天吧……你妈的决定是对的,像个爷们!
又过了三天,傍晚我终于在场部小湖岗“原兴凯湖餐厅”找到了弟弟,他正和那些留在兴凯湖的子女们一起喝酒,相同的命运把他们连接在一起,他们一边喝酒,一边高声叫骂着,喝多一点的人开始摔杯子,咒骂命运的不公平……
看着弟弟绝望地哭天号地,一幅恨不得自己死了算了的样子……我一时心如刀绞。我想象不出原本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只因落实政策,一夜间顿时变成水火不容的亲与情,人的心底难道是这样阴暗潮湿的吗?……嗨,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妈妈回来了,她看到了这一切,这是她早已预料到的,她坐在沙发上,眼泪落下来,嘴里不停地咕哝着……
晚饭后刘奶奶来到我家,看到妈妈坐在沙发上自言自语……奶奶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道:“别管她让她说去吧,你们以为她的心好受呀?……其实你妈的话是说给她自己听的,有时候呀一个人的心会分成两半,一半要这样,一半要那样。同时她脑子里也会响起两种声音……没有办法呀……。”
第二天弟弟还在睡梦中,妈妈要去上班,我拦着妈妈我说:“妈妈,我22岁了,我已经是大人了,我有我的生活,我要求您把我留下来吧,北京不是我十分向往的。弟弟需要你,弟弟的小家庭需要你。你不是说你……想抱孙子吗?”
妈妈握着我的一只手说道:“我的决定不会改变,……一边去,你别给我添乱!”妈妈就上班走了。
我的意料一点也没有错,弟弟的那个对象和他摊了牌,说只要能返京,马上就可以登记。不能返京,就啥话也不要说!
弟弟又去酒馆了喝了个大醉,……晚上弟弟回到了家里 他咕咚一声跪倒在了妈妈床前,他说:“如果妈妈返京……随迁的……随迁的不是他,他将死在妈妈的……妈妈的床前……”
坐在床上的妈妈先是一愣,接着谁也没有想到她竟伸出一只手狠狠地聒了弟弟一个耳光!那个耳光响亮、清脆、凌厉……妈妈返身又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杯水向弟弟的脸上猛然泼去……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真叫人难以想象。
弟弟一去再也没有回来,直到两个星期后的大清早妈妈和我拿到进京证,坐上农场第一班去密山县城的公共汽车,弟弟都没有出现。妈妈下了车在欢送的人群外面逡巡了好久,叹着气重新登上了公共汽车……刘奶奶来了,她儿子任农场总局物资局局长之职,总有很多事务需要安排和交接,三场办只好把他们安排在第三批返京序列。刘奶奶来给我们送行了,车开出了老远,刘奶奶还在向我们招手。妈妈则把脑袋伸出窗外……哪里也搜寻不着弟弟的影子……
到了北京,局里分了房子,局里掏三分之二,我们自己只拿三分之一。(50平米以内)我们住在大兴区黄村镇观音寺。返京的第五个年头妈妈55岁……她退休了,那一年我正好生了一个胖嘟嘟的小丫头片子,和我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她左右手都有。妈妈就在家里看着外孙女,我和爱人在海淀中关村一家出版社工作,阖家欢乐而温馨。
一个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午后,刘奶奶拄着拐杖来到了大兴区我们家,那天我倒班休息正巧在家,只听刘奶奶跟妈妈在后屋嘁嘁喳喳说了一通话,一会儿,她们俩来到客厅,妈妈就再也坐不住了,她一会坐下,一会又站起来,末了说她要到黑龙江去,而且说立刻就要动身,一刻也等不得。我问原因,妈妈和刘奶奶一个口径,都说北京的夏天太热,想到黑龙江兴凯湖避避暑!而且是越快越好,声言北京的夏天已经让她忍无可忍。
我想妈妈的年纪大了,北京的夏季的确是酷热难当,孩子太小室内又不敢开空调……去兴凯湖避暑也的确是个好主意,我就同意了妈妈的要求。当晚我和爱人买好了卧铺票把妈妈送到火车站……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妈妈突然从黑龙江回到了家中,看得出她一身的疲惫,脸色晦暗,人也消瘦了许多,她甚么话也不说,就动手洗菜给孩子换尿布,还命令我把保姆辞掉,说看孩子的工作由她一人承担就行。我说夏天还没有过去,您怎么就回来了?妈妈生气地回答道:“你以为我是泥捏的太阳一晒就化了吗?”“您不是说北京的夏天已经让您忍无可忍了吗?”“我那是跟你们说着玩儿的……你们就认了真。”
晚上爱人回来才揭开了谜底。爱人说刘奶奶下午给他单位打了电话,电话里先向他道了欠,说当初妈妈去兴凯湖时没说实话是怕我们担心,原来是兴凯湖的弟弟不幸得了白血症……急需干细胞移植才可以挽救生命,血亲只有妈妈一人……我是养女,跟我说也没有用处,只好撒个慌……现在妈妈回来了,不能再保密了,刘奶奶说妈妈给弟弟做了骨髓移植……毕竟年纪大了一定要她静养……注意营养膳食好好补补身子……末了,刘奶奶说弟弟那边……配型很成功,术后身体良好……但他不知道供体是他的亲娘,在医院你妈妈就嘱托医生,任何人都不准告诉。
和爱人商量之后,我毅然地辞掉了出版社的工作,全身心在家里照顾母亲,孩子仍旧要保姆全天看护……妈妈声嘶力竭地反对,她说保姆不辞掉也就罢了,无论如何不可辞掉工作,她补充说她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甚至就是孩子的看护都交给她她都不在话下。我和爱人都没有采纳妈妈的建议,我还是辞掉了工作,全天全职照顾妈妈,我先强迫妈妈静下心来好好休养,在她的卧室里安装了空调,饮食茶水由我调理搭配……闲下来我给妈妈讲故事,讲那些只有孩子们才爱听的童话故事……听有经验的人讲,人呀上了年纪就跟孩子一个样。
二年后——也就是我们返京的第七个年头,一天下午刘奶奶打来电话说,由黑龙江牡丹江发往北京T……次特快列车晚8点02分到北京站,希望家人前去接站。——我说:“接站?!接谁的站?”那边传过来刘奶奶呵呵的笑声道:“傻丫头,接谁的站,接你弟弟的站呗,还能接谁的站!告诉你们呀,留在兴凯湖北京公安五处的子女全都落实返京政策啦,你弟弟是最后一批呀!”
8点20分,北京站出站口前广场,我和爱人搀扶着妈妈,(保姆在家里看着孩子)刚刚出站的弟弟向我们走来,见了我们……弟弟并没有说话,他五体匍匐在妈妈脚下,哽咽是他说不出话来,泪水打湿地面……妈妈对着地面的弟弟说道:“快起来,这成什么样子,激动也要回家激动去。”弟弟没有起来抽泣地说道:“兴凯湖动身前……刘奶奶给我打了电话……都告诉我了……生我养我的妈妈呀!……给我两次生命的妈妈呀!……”
……
是呀,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海洋,我们对母亲的爱是小溪。小溪有干涸的时候,海洋却是永远地浩瀚而汹涌澎湃啊!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贤信,1950年1月27日生,68年10月10日以前为北京兴凯湖农场小学、中学学生。6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生产建设43团工业三连战士,班长。77年3月14日43团二营十连教师。79年7月7日云山农场二中(教师,教务主任,校长)。85年6月20日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86年7月17日牡丹江教育学院管理系大专毕业。86年8月14日云山职业高中,中专副校长,校长,书记。93年10月25日牡管局直属水利大队(湖北闸)党委副书记。93年12月16日进驻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工程。98年8月28日返归北京(全家返归北京)至今。本人爱好文学,从年年轻时起,一直尝试创作笔耕不辍,犹爱散文、小说、剧本创作。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0)

相关推荐

  • 安 徽 各 地

    1969年12月,听说有一位调查对象在安徽泊湖农场劳动改造,于是第一次去了安徽,这次二人调查组是一位党员,一位是我--群众代表.原来这个劳改农场地处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交通很不方便.从杭州先乘 ...

  • 【湖南】梁峻齐《过年啦》指导老师:李树梅

    过年啦 会同县城北学校四年级 1706班 梁峻齐 过年是忙碌的.是喜庆的.是快乐的! 年三十是大扫除日,一早妈妈就把我和弟弟叫醒说起床吃了早饭我们就要开始大扫除咯!"为什么今天要大扫除呀&q ...

  • 习作||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今年53岁了,身材适中,不胖也不瘦.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如瀑布倾泄,煞是好看,只有细瞧,才能隐约看见其中夹着几丝白发.一张鹅蛋形的脸,眉毛浓密而秀气.一双眼睛如宝石一般,透着亮光, ...

  • 长篇小说连载 || 梧桐巷 二十三章 : 姑侄谈心

    梧 桐 巷 黄立云 著 作者简介 黄立云,江苏泗洪人.曾用名,春风杨柳.震西.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作协理事.<民生与物价>主编.宿迁市政协常委.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先后在省级以上刊 ...

  • 【广东】杨文广《一条调皮的“龙” 》指导老师:邓丽红

    一条调皮的"龙" 东华小学二年级 杨文广 我家有一条调皮的"龙",他非常调皮捣蛋.他总喜欢拿我的笔乱涂乱画,还喜欢玩水,有时候还会拿奶奶和妈妈的化妆品擦在脸上. ...

  • 《一秒钟》,不能说的秘密

    关于<一秒钟>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 当时为了庆祝戛纳电影节60周年,张艺谋受邀拍了部三分钟短片,片名就叫<看电影>.故事很简单,讲述一个偏远山村里,一场露天电影的 ...

  • 简泉农场:那些年那些事(上)

    <口述宁夏>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岁月如梭,往事如烟. 离开简泉农场40多年了,每次前往惠农区路过简泉农场,坐在车窗前眺望那一闪而过的树木.渠道.湖泊--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简泉农场生活 ...

  • 长篇小说连载 || 梧桐巷 二十一章 : 再陷囹圄

    梧 桐 巷 黄立云 著 作者简介 黄立云,江苏泗洪人.曾用名,春风杨柳.震西.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作协理事.<民生与物价>主编.宿迁市政协常委.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先后在省级以上刊 ...

  • 张贤信:兴凯湖的浪花会唱歌

    [总第139103期] 兴凯湖的浪花会唱歌 作者:张贤信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六年四月三日,北京时间十四点二十五分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叶利钦总统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兴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

  • 张贤信:荒岗头——那片海

    [总第135801期] 荒岗头--那片海 作者:张贤信 兵马俑可以告诉你一个什么样的华夏,长城可以告诉你一个什么样中国,站在荒岗头可以告诉你一个什么样的兴凯湖. 兵马俑.长城说的是历史,说的是历史文化 ...

  • 张贤信:试议兵团语言艺术

    [总第134001期] 试议兵团语言艺术 作者:张贤信 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感受我曾经是兵团战士,有一种记忆兴凯湖荒岗头那片海. 我爱那片海,我爱那片海边的人们,我尤爱海边人们的语言,他们的 ...

  • 张贤信:我爱我的排我的班我的战友

    [总第144903期] 我爱我的排我的班我的战友 作者:张贤信 从哲学角度讲人生是一种现象,从社会学角度说,人生是一种经历,一种体味,一种尝试,一种追求过程. 我想借着这次写回忆录的机会把我兵团时期的 ...

  • 张贤信:对不起,刘洪祥

    [总第129103期] 对不起,刘洪祥 作者:张贤信 有些伤口时间久了就会慢慢愈合:有些委屈受过了想通了也就释然了:有些精神上的痛苦忍过了疼过了也就习惯了--然而一种内心的,剜却心头的思量却是时时刻刻 ...

  • 张贤信:10连砖排的婚礼

    [总第128101期] 10连砖排的婚礼 作者:张贤信 我叫张贤信--男,25岁,当年在43团工业营10连论年龄我不是最大的,但说起结婚我却是最早的.72年我母亲得了癌症,母亲人躺在床上心里惦记着儿子 ...

  • 张贤信:张网历险记

    [总第126903期] 张网历险记 作者:张贤信 我在另一篇回忆录中写过了,74年兴凯湖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但那年春汛倒是来得特别早,而且特别地迅猛,凡是春讯来得早的年份兴凯湖的鱼就特别地多特别地厚.荒 ...

  • 张贤信:南进序曲

    [总第126301期] 南进序曲 --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迁建(征地拆迁第一村)第一人张月学 作者:张贤信 国人可能都看过华纯导演.苏凡编剧.李炎主演的电影<东进序曲>,剧情讲述的是1940 ...

  • 张贤信:冰凌花

    [总第125501期] 冰凌花 一个兵团战士对第二故乡兴凯湖的回忆  作者:张贤信 这里有坡缓水清.沙质细柔.风和日丽.景色秀美的夏天,有波平浪静似锦缎般的秋日,有波涛汹涌玉珠飞溅激浪排空的冬季,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