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按摩这5个穴位,寒气会悄悄“溜走”
三伏期间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候。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三伏时节养生的重点在于祛湿养脾。那么,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健脾祛湿呢?接下来为大家分享5个穴位,三伏时节坚持按摩,就能起到健脾、和胃、化湿、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
1、丰隆穴
取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略微用力按压穴位,以略感疼痛为基准,按住5秒后松开,双手交替互按3至5分钟。平时也可用拳头轻轻敲打此穴,以皮肤会自然变红为标准,每次5至10分钟。丰隆穴一般比周围要敏感,按摩时会有轻微疼痛感。
功效:丰隆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失眠、头痛、胸闷、眩晕、便秘、肥胖症、腿膝酸痛、肩周炎、咳嗽痰多、哮喘、下肢痿痹、热病等病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脾俞穴
取穴: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肚脐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再向上摸三个椎体,下面旁开两指处即是。
按摩方法:用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脾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渗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功效: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故名脾俞穴,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功用,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按摩脾俞穴能调和脾胃,解湿热之气,消除肢体乏力、背痛等虚劳症状,是养生大穴,同时,也是治疗胃肠疾病的要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3、神阙穴
取穴:位于脐中部,即肚脐眼处。
按摩方法:正坐,仰卧或 站立均可,双手放在脐旁,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在肚脐中央,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用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摩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摩1-3分钟。
功效:这个部位对健康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可以说生命的源泉,神阙被称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三伏天艾灸神阙穴的话,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调和气血,补气固肾的作用,对于消化道疾病及呼吸道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4、承山穴
取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在委中和昆仑穴之间,找这个穴位的时候,只要伸直小腿,或者将脚跟向上提,在腓肠肌的肌腹下面,就会出现一个尖尖的凹陷,这里就是承山穴所在处。
按摩方法: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
功效:承山穴主要位置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而这个部位主要是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因此,通过这个穴位能有效刺激振奋膀胱经的阳气,祛除人体湿气。专家表示,生活中大部分人,只要轻轻一按承山穴这个部位,就会出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说明身体内有湿气存在的原因,应及时祛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
5、足三里
取穴: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点按活动,一按一松,每分钟按压15至20次,每天按压约5至10分钟。按摩时,有酸胀、发热的感觉为宜。
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功效。经常按摩下足三里穴,不仅能够调养身体,健脾养胃,最是能够疏风祛湿。按摩足三里穴,调养脾胃,脾胃主运化水湿,脾胃的功能变化了,湿气也就能够被及时地运作消化排出体外了。疏通经络,促进肠胃蠕动,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就是5个祛湿穴位的具体介绍,三伏天身体内湿气较重的话,可以按照以上所讲的穴位按摩来祛除体内的湿气。同时,日常生活中切勿过度贪凉,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里或是吃太多冷饮,会让身体积累更多湿气,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可是很大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