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越弱,面对强敌越要隐藏这3样东西!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3卷,汉纪十五
汉昭帝 元凤元年(辛丑,公元前80年
【原文】
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无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近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
【译文】
霍光进殿后,脱下官帽,叩头请罪。汉昭帝说道:“将军请戴上帽子。朕知道这道奏章是假的,将军并没有罪。”霍光说:“陛下是怎么知道得呢?”汉昭帝说:“将军去广明校阅郎官,是最近的事,选调校尉以来,也还不到十天,燕王怎么能知道这些事呢!况且将军如要谋反,也用不着选调校尉。”此时汉昭帝年仅十四岁,尚书及左右官员全都震惊了。
【解析】
关于这段材料,辅政大臣上官桀等人对霍光不满,于是联合诸多人,发动对霍光的弹劾。
前天的分析,面对霍光被弹劾,年幼的汉昭帝为什么不动霍光。
昨天的分析,霍光别人面对有人弹劾他,他的举动背后隐含的意义。
那么今天继续分析这段材料。
汉昭帝安抚霍光,其本意之前已经分析了。
但是汉昭帝的安抚方式、方法却非常不恰当。
1.异常聪慧
将军之广明都郎,近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
面对汉昭帝对霍光无罪的判断,汉昭帝给出了如上答复。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
古代不像现在,远在天边的事情,你通过网络立马就能知道。
在古代,别的地方发生的事情,要用快马传递。
而这传递过程需要时间。
从汉昭帝的口中,霍光检阅部队、调动校尉不过是最近的事情,而立马就被燕王知道,而且马上燕王就上书弹劾。
中间有两个时间段,其一是长安的消息传递给燕王刘旦,其二就是燕王刘旦传递信息回长安。
这个事情10天就搞定了,显然存在逻辑问题。
汉昭帝说出了他的判断是基于逻辑。
由此可见汉昭帝很聪明,看问题看得很清晰。
从根子上否定了弹劾霍光材料的真实性。
2.难糊弄
彼时的汉昭帝才多少岁?
约莫14岁左右。固然看出弹劾霍光材料本身存在问题表现了他的聪慧。
但是,通过汉昭帝推理过程来看,却有着与年龄不合的过度理性。
这算得也太明白了吧。
当年汉武帝就是如此的帝王,官僚们在他手上被玩的要死。
如果将来汉昭帝长大并且重掌权力,会不会又如汉武帝那样御下,这个还真不好说。
对于朝堂的官员,乃至于霍光来说,他们心里面大概率是矛盾。
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说,圣明君主对国家有利。
从个人、家族角度来说,一个不是那么聪明、甚至略微昏庸的君主,更好一些。
像汉昭帝,显然就是个难忽悠的主,将来朝臣们还怎么浑水摸鱼大捞特捞?
尤其是对霍光而言,如此聪慧的汉昭帝,将来必定要对他霍家清算。
3.暗藏敲打
如果说,汉昭帝为霍光的解释,到此结束或许没什大问题。
但是这话就别有用意了“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
意思很简单,假如霍光要造反,不需要调动校尉。
这个字面上是否定了伪造弹劾霍光材料中的霍光调动校尉这部分。
但是细细琢磨,话里有话。
其一,霍光如果要造反,不需要调动校尉,即现在霍光有能力造反,就看他想不想。
其二,霍光现在握住了这些校尉,那么他造反的能力又更进一步。
其三,暗指霍光有能力造反,且算是给霍光一个不满的传递。
结合这三个,反而暴露了汉昭帝对霍光的忌惮。
被皇帝所忌惮,被清算不过是迟早的问题。
当然, 前提是皇帝能够活得够长、等得到机会。
4.太聪明不是好事
结合上面三点来看,汉昭帝在面对霍光被弹劾,以及为霍光辩解,表现得非常好。
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假以时日必定成为明君。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汉昭帝的话,大大不妥。
一来,暴露太聪明,容易被视为威胁。
二来,最后对霍光有个敲打的动作。
两相结合,汉昭帝在未来对于霍光乃至于霍家的威胁会越来越大。
这个感觉就像什么?
别说上下级了,就算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同事(类比),别人比你本事更厉害,而且他还看你不顺眼,你觉得他将来做你领导了,会给你好脸色看?
与其等将来他做领导后,给你不快活,还如现在动手把他弄走。
【启发】
其实这个启发很多人都知道,低调蛰伏、韬光养晦。
但是怎么低调、怎么韬光养晦,这个能说得太多了。
简单来说就是隐藏。
如果给汉昭帝提建议,可以这样做。
其一,推理霍光这段就不说了,隐藏智慧。
其二,敲打霍光更不能说,隐藏敌意。
其三,表现出对霍光的极度依赖和信任,释以感情。
至于其他慢慢来。
那么对于我们自己,启发就是在职场中的藏拙。
所谓藏拙,不是把自己包装得很愚蠢、啥都不会,而是选择性露出一点,在做事中,而不是用在嘴巴上说。
这话怎么说呢,面带猪相,心中嘹亮。
再就是敌意,这个老生常谈的东西,你对某人不爽,脸上不要表现出敌意,哪怕形同路人都行。
最后就是底牌。
对于汉昭帝而言,他没有底牌,不过对我们而言,如果你有底牌,要藏好。
比如人际关系、业余退路、别人的把柄等等,这东西,不用则已,一用就要起到奇效。
有句话是这样说,“国之重器,不可不察,不可轻易示人。”对于个人也是如此。
就像,汉昭帝说的“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
霍光有底牌,但是是什么?
没说明,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