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潮”中的年轻人,在甜宠剧里找爱情

民政部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单身成年人士会达到9200万人。
而李银河最近在节目中谈及这一现象却认为,单身潮是因为感情的占比越来越重。
在现在这个时代,谈恋爱的成本太低了,打打游戏、聊聊天、发几个表情包,就谈得上爱了。
可这种是我们期待的爱吗?
人心永远是捉摸不透的,一边要求你做灵魂伴侣忠贞不二,一边又三分钟热度暧昧不停心口不一……
“在这个以渣为荣的时代,没人配得上我的深情。”
可奇怪的是,当代年轻人一面高呼“单身光荣、拒绝恋爱”,一面又把自己放进甜宠剧里,看着别人的爱情露出一脸姨母笑。
明明是单身,为啥还要看甜宠剧“自虐”?
甜宠剧到底“甜”在哪?

NO.1

感情逃避,催生甜宠剧?

甜宠剧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近些年来大众所追逐的新潮流。
过去,备受人们推崇的传统偶像剧套路往往是:
男主高富帅,女主家境困难,男二一直最惨,白富美都是恶人。相遇要么是小时候,要么是狗血,那过程的反复更是复杂到烧脑。
但甜宠剧则省略掉了这些曲曲折折,它们更加单纯,给观众看的都是甜甜的爱情,没有“虐恋”。
虽然剧中的男女主角,也会偶尔出现情感问题。
但还是以单纯可爱为主,感情也始终专一。

在没有复杂的分手、复合等情节,也没有不清不楚的三角关系。
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悄然感受到观众群体与观看甜宠剧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首先,是碎片化的“磕糖”方式。
部分观众面对“甜宠剧”,开始一味追求其中“甜”的部分。
原先的熬夜追完整部剧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的有选择性、碎片化的追剧模式成为一种追剧“新姿势”。
他们不再认真完整的观看整部电视剧,除了甜的部分其他的都认为是“浪费时间”。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即使没有心思看完一部甜剧,但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中,你总能看到那些被剪辑出来的“糖分”片段。
一些观众选择性的观看甜宠剧中含糖分的剧情片段,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微博追剧”。
另外,甜宠剧的受众也正在不断地扩大。
以往我们以为,只有女生才喜欢看甜宠剧,实际上喜欢甜宠剧的男生也不在少数。
从酷云所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甜宠剧”的大众化趋势更为明显。
虽然女性观众依然占据主体地位,占比达到53.26%,但男性观众开始增加,占比达到了46.74%,甚至成为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虽然年轻人依旧是甜宠剧的主要群体占比达到88.09%,但实际上近年来不同年龄段的观看人数也依旧在增加。
现在的甜宠剧已经从原先的部分特定观众,逐渐呈现出更加大众化的趋势。
生活已经如此艰辛,何必再给自己找不痛快?
或许,甜宠剧所演化的世界,成为了当下年轻人最后一寸伊甸园。
年轻人越来越需要适度的“甜”来释压,而甜宠剧自然的成为了一种必需品。

既满足了大众的期盼,又可以短暂的逃到影视剧中感受“甜”的美好。
他们为观众们创造了一个“拟象社会”。
观众在观看时,更容易将对爱情的希望、幻想寄托在甜宠的剧集中。在剧中,观众可以寻找自己想要的,最为理想的恋爱模式。
温柔、体贴、细心...这些都能与大部分人产生情感共鸣。
甜宠剧的出现让大多数人找到了一个可以感受恋爱、享受爱情的地方。
当下的我们,向往单纯,甜宠剧就给我们讲述单纯。
现实的生活有点苦涩,甜宠剧就为我们带来甜蜜的爱情。

都市的生活让我们喘不过气,甜宠剧就制造梦境使我们有了喘息的地方。

NO.2

这届年轻人的“情感自慰”


不爱虐恋,独爱“搞CP”,这届观众为什么更爱“磕糖”?
实际上,我们也不能够简单地将这种行为归结为年轻人的“情感自慰”。
尽管许多观众会不自觉地将剧中的人物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去,但仍然有部分观众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在通过电视剧观看别人的生活。
杨毅在《甜宠剧与青年人的情感焦虑》中指出,甜宠剧的出现有着其深刻的现实背景与情感表现。
在杨毅看来,正是因为观众自身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因此“脑补”出一对完美无缺的亲密关系,才能够满足他们对于爱情无比崇高的想象。
无论是寻找爱,还是想要得到爱,观众实际上通过甜宠剧找到自身想要的存在,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但这却恰恰反映出现实生活里,他们情感的缺失状况。
珍爱网《2019Q4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新单身青年的婚恋状况令人担忧。
超六成青年没机会接触“可发展对象”。近四成“空窗期”超三年,超过一成的人毫无恋爱经验。
在恋爱成本越来越高昂的现代社会,单身青年们或许并不着急谈恋爱找对象。
爱情的糖分与满足感既然依靠甜宠剧就可以获得,那么为何非要去寻求爱情?
那些看上去不真实的“撒糖”画面,但却足够甜美,能够满足着人们最美好的幻想。
但这却也恰恰是甜宠剧的“病症”所在。
它让我们失去了更多寻求爱的机会,甚至消解了原本“爱”的意义。
甜宠剧往往为我们描画出一个完美的、可供幻想的他人。他们永远帅气、阳光,只要女主角需要,他们便没有理由地及时出现、永远陪伴在身边。
它为观众传递出这样一种价值——似乎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人,一定是要“满足自己需求的”。而那些所谓没能满足自己条件的人,便被我们下意识地排除在外。
但这种排除本身,根本只是将恋爱对象看做了一种能够“满足自身的消费品”。
正如韩炳哲所著的《爱欲之死》认为,在当代社会中“爱欲”已经变得越来越稀有在这个以消费能力划分等级的社会里,大众以消费的方式来获取感官上的快感。
既然如此,影视、游戏所给予的满足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爱”的替代品。
当自我满足被置于首位,爱情的意义便消解。
或许,在本质上,“唯有消费品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不是爱情。

NO.3

抓住单身潮背后的大市场?

甜宠剧市场火爆的原因,自然也离不开影视公司与投资方的推动。
数量庞大的甜宠剧不断的出现在各个平台,竭尽全力给观众“喂”糖。
为什么甜宠剧如此受影视公司的“偏爱"?
首先,市场喜欢投资甜宠剧,因为可以使其“以小博大”。投资小、回报大,成为影视制片方宠溺“甜宠剧”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甜宠剧,都会选择相应知名的演员与新人进行搭配。这样,在片酬方面呢就可以节约一定的成本。
另外,甜宠剧实际上并不特别看重演员的知名程度,在质量与题材的保证之下,依然能够出现“爆款”。
例如《亲爱的,热爱的》演员方面除了杨紫,其他演员在当时并不算出名,但也不影响其成为当时的爆款。
其次,甜宠剧也因自身独特的安全性,受到资本方的垂爱。
在不涉及到权谋、宫斗、刑侦、历史等审查因素的风险。
甜宠剧的主要内容只有甜蜜的爱情,为影片的制片方减少了因审查等方面带来的问题。
而现在大多数甜宠剧,都是属于各个平台所制作的网剧。
大部分的甜宠剧都是以网文改编成的作品,在剧本的创意、成本等方面,相比其他剧种题材,成本也就减少很多。
网剧可以由平台自行上架播出,减少了使用官方频道播出的名额,在拍完之后便可以进行播出。
减少了以往需要等待的时间,成本的回收速度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快。
此外,网文改编的剧本,在经过了时间与读者共同的检验后,数据上也有了一定的优势。
不仅作品成熟,网文本身拥有庞大的粉丝受众群,也更受市场欢迎。
在得到了这些数据以后,制片方也就可以在下一次的制作中进一步得到提升,使得甜宠剧更加容易被制作出爆款的内容。
更为细节的是,甜宠剧中的“刺激点”是可控的。
各大投资方、制片人以及各大平台在对爱情剧的数据上可谓是耕耘多年。在每一次播出之后,观众的讨论度、热议的片段都将反馈到制作方。
根据这些数据,片方可以根据市场的喜好提前安排好剧中的发生的事件、场面、情感的递进、视觉的享受、情节的刺激。
剧中的每一次热吻、拥抱、情话的传递,也正是依靠这些数据引起观众情感的爆发。
虽然甜宠剧在业内早已是一片红海,但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观看甜宠剧的观众们有了新的变化。
这种新的趋势也尤其需要我们警醒——当我们在对其狂热追捧之时,仍需对此保持更为清醒的认识。
短暂的安慰或许是良药,但消费与观看都与真正的爱情相距甚远。
参考文献
《甜宠剧与青年人的情感焦虑》 杨毅
《甜宠剧为什么能在市场所向披靡》 大象看戏
《对国内甜宠剧流行现象的分析与研究》 陈默
《看不懂“少女心”何谈甜宠剧》影投人
今日话题:
#你喜欢看甜宠剧吗?为什么?
【视频号推荐】
镜头色彩就该这么用,显得高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