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淳安女童事件:浙江公安结合通报和专访的方式有助于澄清谣言
平心而论,浙江公安结合通报回应和专访对话,回应网上关于淳安失踪女童章子欣大量揣测性联想的方式,挺好的,可以视为一种针对全网舆论事件回应的新尝试。
官方通报,是处置部门对权威信源的主诉性陈述,传递的信源和描述的情况,应当尽可能地求全求准,好处是能较为客观全面地把处置部门线下调查的真实情况呈现给公众,帮助还原好事件的来龙去脉。但同时也会有其缺陷,通报不具有互动性,是单向的信源传播,缺乏精准解答和互动对话,身处于舆论讨论中的每一个人,想要获取的信息都不一样,一旦部分人员无法在通报中得到想要的那部分信息解答,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对通报可信度的怀疑,甚至发表一些对抗性言论,引发舆论视线失焦、偏离等负面问题,成为一些热点舆论问题处置的难题。
专访对话,是处置部门通过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回答公众存疑问题,较为强调疑点问题的对话互动,信息不一定十分全面,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常常用来处置一些公众普遍存在疑问、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事件。
在我看来,这么多的舆论热点中,“找孩子”“孩子失踪”最难处置,因为公众期望值、舆论期盼度往往会随着时间一步步推移而急速攀升,然而与此同时孩子平安、安然无恙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这时候公安部门要面临地不仅仅是线下找孩子的压力,还要面对随着时间推移舆论中形成的巨大期望差、情感差,要知道这股逐步蓄积的情感暗涌很容易发生异变,即会从最初“期望赶快找到孩子”慢慢变为“这么久了还找不到,是公安救援滞后让孩子失去生命”,最终成为舆论情绪的承受者。
我想这点,很多公安部门都深有体会。
这两天,网上关于章子欣被害动机的猜想实在很多,什么“邪教作祟”“人贩拐卖”“打击报复”等等都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误导性,也一度让公众对章子欣失踪的讨论充满了“小说式”的情节联想,要破除这些,只有先找到章子欣,从其身上找到些蛛丝马迹,再去回应才会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毕竟这两个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已经选择自杀。
所以从这方面看,我认为浙江公安的线下工作同样值得肯定。
当然,这事虽然经公安部门及时的官方通报和针对性的媒体专访,网上舆论已经出现了“强烈谴责梁某谢某的恶行”“呼吁全社会关注、加强少年儿童安全防范教育”等理性声音,但因事件的影响实在太大,对社会造成的信任伤害实在太重,难免会出现一些叫嚣“人肉章子欣家人”等负面杂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关注警惕。
最后,愿子欣安息!
梁某谢某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