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墩舆情丨我们的孩子可能正在玩“牙签弩”
有实验显示,这种“牙签弩”威力惊人,用竹制牙签发射,可以轻松射穿硬纸板并扎破后面气球,若换成钢针发射,竟可插入猪肉近4公分。
对此,许多家长进行了网上呼吁,纷纷要求商家“全面禁售”,要求有关部门及时查处。事件经媒体介入报道后,引发了连续关注,成为这几日全网社交平台最热的话题之一。观察还发现,随着话题热度不断攀升,还引来三立新闻、苹果日报、自由时报等众多境外媒体的关注和传播,从基本援引境内媒体报道口径情况看,暂未出现“政治引流”“引向体制”等负面势头。
从网上舆论总体情况看,成都、台州等地的公安、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反应速度较快,对话题迅速成为热点后初期极易出现的“质疑监管”“要求追责”等情绪化问责负面声音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对冲,避免了因反应迟钝、发布滞后而被带入“对峙性指责”的负面舆论漩涡。
个人研判后认为,舆论对“牙签弩”的负面观点已基本形成,后续并不会出现“支持销售牙签弩”等对峙声音,但易出现“好奇性采购”“同类关注”等逆向传播趋势,这需要引起关注。
一是逆向采购满足好奇心理。“牙签弩”瞬间引爆网络,迅速成为全网话题焦点,势必会激发公众好奇心理,尤其是那些尚未接触过“牙签弩”的青少年人群,可能会因青春期“逆反”“好奇”等反向心理驱使,而通过“网购”“借阅”等方式寻找“牙签弩”,满足情感需求,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二是话题热点易滋生地下营销链。舆情热度一旦上升过快,就可能诱使一些营销团体产生借“牙签弩”碰瓷热点的营销联想,滋生起地下营销链。进一步观察发现,已有人开始借话题热点在网购平台销售“迷你弓”等同类杀伤性玩具,以“同类产品热点搭车”角度钻监管空隙,谋取短时金钱利益,并通过不断“改产品”“变花样”“换手段”,逃避平台和职能监管,留下后续隐患。
三是严重后果极易产生“监管”质疑。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无论是牙签弩,还是迷你弓,杀伤力极大,而中小学生群体普遍对该“玩具”缺乏基本鉴别力和判断力,极易在使用中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一旦引发造成后果,公众就在舆论讨论中会滋生大量负面情感,蓄积汇聚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会转移到对职能部门“不作为”“失职渎职”等问责质疑上来,而理应承担主体责任的制造商和生产厂家反而可能实现“舆论转身”,造成公众误解误区。
那么,从当前“牙签弩”持续占据热门热搜、境内境内共振关注等情况判断,逆向传播可能已经难以避免,针对可能出现的负面情况,个人建议如下:一是线上线下同步设置议题。通过“线下查处”“线上引导”逐步将对“牙签弩”个体查处转移到对“牙签弩们”查处上,为后续管控杀伤力大、危害性强的同类产品打下舆论铺垫;二是要形成“部门加大监管”“平台加强自律”“持续打击制造商”三者协同的舆论声势。帮助公众厘清问题根源、辨清责任大小,避免陷入“背锅”“拦责”等误区;三是畅通各种社会举报和参与渠道。适时可邀请媒体、家长等热心参与者,共同参与对“牙签弩们”背后利益链条深挖,加强社会沟通;四是线下持续组织动员。建议通过现场演示、科普教育等方式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进行定向普及,消除这些人群可能滋生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