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缪勒,12-再会

想问问各位的意见,谢谢大家投票!!

演奏者:Christoph Eschenbach

标题L'Adieu最好翻译成告别离别,因为“再会”有两个意思:

1、告别要离开;

2、再次见面。

二者意义完全不一样,可能会让人误解。

贝多芬那首著名的《告别奏鸣曲》(Op.81a),法语的标题就是Les Adieux,所以这里标题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

L'Adieu在法语里还意味着永别、不容易再见面,但往往会带有美好的祝愿、一路平安的意思。

所以,我觉得翻译成“告别”或者“离别”可能会更好一些。

乐曲a小调,确实有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情绪。曲式是带引子和尾声的单三部曲式,和之前好几首作品的结构一样。

弹到这一首,学生也应该多少能感觉出这种曲式的结构特点了。

引子:1-小4节

A段:5-16小节

B段:17-24小节

A段:25-35小节

Coda:36-41小节

引子的感情非常细腻,短短4小节,平均每小节都有一个或以上的力度和速度术语。

一开始的是下行的叹息性音调,和声上是a小调的“iv6-K46-V7”,让人感到一种焦虑和紧张的情绪。特别是第3、4小节,就像是突然被惊醒(sf)后,心情又跌落到低谷(下行音阶)的情绪,颇有点陆游“惊回梦蝶醉初醒”的味道。

这种情绪也因为表情术语Allegro molto agitato而得到强化,这是非常激动的快板的意思,Agitato(激动的)在后面的第14、15小节表现得最为明显。

第5小节开始是A段。主题由一连串密不透风的三连音组成,延续了引子的情绪。

需要掌握的技术难点是:引子的8分音符,从第5小节开始要怎样准确过渡到A段的8分音符三连音。

这里的三连音要弹得非常有歌唱性,有一种流动的效果,别真的把它当练习曲音阶了。从第5小节开始频繁出现了许多长重音记号“>”,这一记号在19世纪的作品中经常会看到,意思是要弹得强调些

另外,左手注意要在上图红色箭头的地方断开,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个的小断句。

第13小节的高音mi(下图第一个描红处),经过前一小节环绕音型的三连音上行与渐强作铺垫,在这里爆发出了f的力度,是整个段落的高潮所在。然而旋律立即在中音区的渐弱里沉寂下来,但紧接着用两个sf体现出那种被惊醒的感觉,整个情感热烈而奔放,时强时弱,像做过山车一样。

乐曲所要求的Agitato也是在这里体现得最为明显。

第17小节开始的B段转到C大调(a小调的平行大调),旋律也从8分音符的三连音变成4分音符,多少缓解了之前焦虑与急躁的情绪,变得舒缓起来,柔情蜜意,仿佛是对昔日相聚时光的美好回忆一般。

作为担纲全曲主要音型的三连音,在A段里是旋律形态,由右手负责;在B段则变成伴奏,左手演奏,虽然同是三连音,但在音乐上的作用却有所不同。

这里的左手必须演奏得安静而轻巧,不要忽略这里的术语espressivo,这是富于表情的意思。

第24小节的dim. e poco riten.(渐慢渐弱)给人带来一种微妙而怡人的感觉:

这种感觉其实从之前的第23小节中细腻的和声变化就开始了,学生应当有所察觉并处理得当。

第25小节开始是A段的再现。补充一点,谱面中并没有明确说明第7和27小节中的cresc.(渐强)应持续多久。

不过联系乐曲的上下文还是可以判断出:第8小节的后半段应为dim.,之后的第9小节则应再次以p开始。

这种把力度记号省略掉,干脆不显示力度或速度变化的方式,在19世纪的音乐非常普遍。

布格缪勒的这套练习曲,不知道为什么,从第11首《鹡鸰》到12首《再会》,技巧的进阶有一个很大的跨越。也就是说,明明前面一首还是比较简单的程度,到这里就突然抽风,鸟枪换大炮了。

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的有意为之?

如果说之前的11首都只是车尔尼599的水平,那么这首已经可以踏入849了。

所以教师们采用这个教材时,让学生学完第11首紧接着就弹12首的话,很多初学者也许会有不适应。

无论是技巧的训练抑或是情感的表达,这首《再会》对于之前的11首都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老师最好在两首之间塞入一些别的小曲子作为缓冲,让学生慢慢地适应,别一步登天,从封建社会直接跨入共产主义了。

(0)

相关推荐

  • 肖邦玛祖卡Op24.No2

             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一生贡献于他的钢琴事业.他既是西欧浪漫主义时期的核心代表人物也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操的民族音乐家.肖邦众多作品中最具波兰民族特色首属玛祖 ...

  • 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唐俊乔老师笛子演奏

    乐曲介绍: 竹笛名曲<春到湘江>创作于1976年.作者宁保生.乐曲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春色美景和湘江两岸人民建设家园的火热干劲及对家乡明天激情满怀的美好憧憬.乐曲共分引子.如歌地行板. ...

  • 对布格缪勒《25首钢琴进阶练习曲》导读的补充

    音频来自布格缪勒<降E大调单簧管与钢琴二重奏>,Op.15 一些补充说明 布格缪勒这套作品的手稿至今经已下落不明,很多乐谱编订能参考最原始的,也只是初版乐谱(Mainz: Schott, ...

  • 布格缪勒,24-燕子

    演奏者:宫泽明子 熬到今天,尼玛终于把布格缪勒的25首曲子写完了,我怎么有一种孩子终于结婚了的感觉呢?哭~~ 最后一首的标题叫<燕子>,说道燕子,总会想起小时候那首"小燕子,穿花 ...

  • 布格缪勒,20-塔兰泰拉舞曲

    演奏者:Valery Lloyd-Watts 布格缪勒的Op.100终于写到只剩下两首了,俺现在的心情真是灰常灰常酸爽!! 关于塔兰泰拉舞曲,能说的还是挺多的,这是made in意大利南部的一种舞曲, ...

  • 布格缪勒,18-烦恼

    演奏者:Valery Lloyd-Watts 你烦恼吗?哈哈! Inquitétude在法语里,更准确说应该是焦虑的意思,而不是烦恼. 而且从作品的性质看,音乐快速而急躁,很明显表达的就是一种焦虑的情 ...

  • 布格缪勒,23-归来

    演奏者:永井進 第23首<归来>,表现的是即将见到久别重逢的家人或朋友时期盼.焦急和喜悦的心情. 日本版里翻译成家路--归家的路. 布格缪勒在这个作品里充分地发挥了对乐圣贝多芬的舔菊精神: ...

  • 布格缪勒,6-前进

    演奏者:Christoph Eschenbach 前进这个标题是布格缪勒特意为之的: 一方面这是有进行曲风格的作品,颇有那种挺着胸膛往前踏步的小孩子形象: 另一方面当学生掌握了这首乐曲之后,技巧就会真 ...

  • 布格缪勒,21-天使的歌声

    (图片与音频均来自网络) 演奏者:佐藤卓史 这首<天使的歌声>和第19首<圣母颂>是有一定联系的,它们都和基督教文化有点沾亲带故,两首曲子都有着类似的音乐气质--恬静而温柔,并 ...

  • 布格缪勒,7-清澈的溪水

    (图片与音频均来自网络) 演奏者:佐藤卓史 "水",是很多19世纪作曲家最喜欢刻画的事物之一(到了印象派的德彪西和拉威尔更喜欢),1806出生的布格缪勒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题材. ...

  • 布格缪勒,13-安慰

    (图片与音频均来自网络) 演奏者:佐藤卓史 Consolation在法语和英语里面都是安慰的意思,不过我个人的看法是按约定成俗翻译为安慰曲会好一些? 那神马是安慰?请看吧: 女施主,待贫僧来安慰安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