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雷春翔:《钓鱼》
【总第019003期】
钓鱼
文/雷春翔
星期天,哥几个相约到附近鱼塘垂钓,蓝蓝的天空下没有一丝的风,鱼塘平静的水面就像一面大镜子一样,靠近岸边开满了黄色的小花,不时有鱼儿跳出水面荡起一片涟漪。我们的装备不可谓不先进,各种饵料也十分的齐全,又是“喂窝子”,又是换饵料,可鱼漂就像定在水里一样,一动也不动。半个小时过后大家便没了兴致,召唤着躲进旁边的小屋里,学起了“五十四号文件”来,只有一个有耐心的朋友依然坚守在水边。
看着朋友专心致志的样子,很让人羡慕,也把我拉回了儿时钓鱼的记忆中。小的时候,非常贪玩,爱钓鱼,爱下水,每年都会因为钓鱼耽误学习受到惩罚,可依然痴迷的扛着小鱼竿,一有空就往河边跑。在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像样的鱼竿,大家都是自力更生,找来一根长柳条棍,前头绑上一根竹条子,一把鱼竿就做成了,鱼漂也很简单,就是大家穿过泡沫塑料拖鞋,剪成一块块的做成五颜六色的浮漂。每到了星期天或节假日,我们都会成群结队的来到连队前面的蜿蜒河边垂钓。
蜿蜒河是松花江的一个支流,弯弯的小河绕着我们连队蜿蜒前行,河面不宽,最窄处只有十几米,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四周长满了绿绿的草,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银色的长龙在绿草地中蜿蜒飞行。河中盛产鲤鱼、鲫鱼、鲶鱼、黑鱼和白鱼等二十多种鱼类。只是我们那时的钓技不高,只能钓到一些“老头”、“白漂子”、“麦穗”、“葫芦子”等小杂鱼,偶尔钓到一条鲫鱼就像中了大奖一样,让众人的羡慕不已。
为了能有一个好收获,抢占一个好钓位,小伙伴们都是起早晚归,也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和日晒雨打。想想还是当时的生活条件差,一年也吃不到几回肉,于是馋嘴的孩子们就把眼睛盯上了那弯弯流淌的小河。鱼钓少了可以炖鱼汤,做鱼酱,多了可以炖上一小盆,都是打牙祭上好菜肴。父母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夸奖一番。有时,钓鱼到了中午,大家就会找来干草和干树枝,围上一圈来上一次别样的烧烤,嘻嘻哈哈中,一个个都吃成了黑嘴巴……
初中毕业后,我们举家搬到黑龙江边,那时生活条件已经开始好转,一次母亲上农场场部赶集,特意给我买回了一根插节长竹鱼竿。是由粗细五节竹竿组成,最粗的根部手刚刚能握过来,最头上一节非常纤细,却很有韧性,五节接到一起足有六七米长,而且十分轻便。每次钓鱼时,我都要把它们捆好,到了河边在一节一节的接上。由于靠着黑龙江边,渔获也慢慢多了起来,钓的鱼也从小杂鱼变成一两斤的鲫鱼、鲤鱼和鲶鱼等。
鱼竿最头上的一节也由于不堪重负,没几次后就折断了。记得那次,我来到河边垂钓,平静的水面上鱼漂突然沉入水中不见了,我忙一提竿,就像挂到树桩上一样却没有提动,再使劲一提感觉沉甸甸的,整个鱼竿都在“咯咯”作响。随着鱼竿拉动,这时就看到一条白晃晃的大鲤鱼挣扎着浮出了水面,好家伙足足有七八斤重,我使劲拽着鱼竿往岸边拉,眼看筋疲力尽的鲤鱼离岸边就有两米远了,就听到“咔吧”一声脆响,弯成弓状的鱼竿突然折断变成两截,鱼儿也带着前半截鱼竿向远处越游越远,急得我在岸边直跺脚,恨不得马上跳到水中追上去……
还有一次下午换完班,看看才三点钟,我扛着鱼竿,拿着一个馒头一边走一边吃着就出发了,到了河边才发现鱼虫瓶里只有六七条蚯蚓,那哪够钓的呀,十几分钟的时间蚯蚓就全部用光了,这时我突然想到了兜里剩下的半个馒头,我就试着将馒头捏成小球状,然后镶到鱼钩上作面食用。自己也是头一次这么用,心里一点没有底。不想这一招竟然收到了奇效,鲫鱼、鲤鱼、草鲤鱼一个接着一个上钩,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竟然钓了一洗衣盆鱼,最大鲤鱼两斤多重,最小的草鲤鱼也有三四两重。回到家中,一大盆渔获引得左邻右舍都来观看,在一片赞叹声中也让我有些飘飘然了。
一晃这已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如今随着年龄的增大,再加上工作繁忙,心里总有想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早已没了钓鱼的兴趣。虽然有时也会耐不住寂寞,来到河边钓上几竿,看着远处山影倒映,水面微风轻轻拂过,此时却早已没了儿时兴致。
雷春翔,1972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先后在云山农场广播电视局、农场工会和基层管理区工作,热爱文字,喜欢写作和摄影,愿做一名生活的记录者。先后在《星星诗刊》、《党的生活》、《黑龙江经济报》《黑龙江科技报》和《北大荒日报》等报纸和刊物,发表大量新闻和文学作品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明华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