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德厚先生长寿秘诀:心态好,习惯好,太极拳好!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太极耄耋老人系列访谈详推用意终何在?百岁太极老人杨德厚的智慧人生人民太极》《百岁老人的拳艺人生——杨德厚》《上善若水杨德厚——纪念太极老人杨德厚》《太极老人杨德厚杨德厚忆陈发科——在宝鸡市陈发科太极拳文化思想大家谈会上的讲话》等,读陈发科弟子中最长寿的前辈杨德厚文章,给我最大感觉都是陈发科之所以让陈家沟火起来,根子在于“以艺服人、以德服人!”

享有“太极活化石”“太极健康老人”“太极寿星”之美誉的杨德厚前辈,1919年生,原二机部(现核工业部)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机电专家。受家庭影响自幼习武,13岁时跟随二哥杨益臣开始习练陈式太极拳,杨益臣是陈发科公1928年到北京传授太极拳的第一批十名得意弟子之一。

杨德厚16岁拜陈发科公为师,一生研习太极,传承和传播影响卓著,厚德载物。

午间,我研究陈发科弟子们意外发现功夫不是最高的杨德厚寿命确实最长的,而且还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

按说,脑力劳动者体质无法与体力劳动者相提并论,尤其练陈氏太极拳,需要又是“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又是“震脚发劲,缠绕圆转”,文弱书生身子骨经受得住折腾吗?!

结果,对比陈发科弟子们出人意料的是文人墨客杨德厚寿命竟然最长,而且最能体会陈发科大师太极文化精髓思想“以艺服人、以德服人。”比如:“陈发科老师对来挑战的人从不以伤害为目的,而是以艺服人、以德服人。对徒弟不但有问必答、毫无保留地传授武艺,而且示范动作中也注意保护对方、点到为止。陈老师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依靠自己勤奋努力,才能把真功夫学到手。老师不但说到,而且做到,每天坚持习练几十遍,从未间断。陈发科老师当时在国内武术界享有盛名,不愧为最伟大的一代太极拳宗师。”

况且,杨厚德老师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小时候身体很弱。三岁时出麻疹后,总不见好。”“七岁时父亲病故,十岁时母亲也病故了,靠大姐把我拉扯大。”显然,即便教新手,应该传授体质好的后辈,缘何要传授一个读书人,而且身体有病的文化人呢?!

“我有幸这一生认识了陈发科老师,并亲眼目睹陈老师练拳时的风采。也亲身体会到陈式太极拳在健体防身方面的巨大魅力。我现在除天天早晨去月坛辅导站教拳外,还喜欢观看有关太极拳方面的书籍、查阅互联网上的有关太极拳的信息资料。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领悟太极拳的真谛永无止境。”这是太极老人杨德厚杨德厚100岁病故前写的文字,足见不读书,仅仅靠跟大师学功夫,是难以长寿的,而且也是教不好新手的?!

研读陈发科弟子们资料,发现杨厚德老师打破了练陈氏太极拳,难长寿的神话典故。比如:谈起初学者如何学习太极拳的问题,杨老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学习太极拳的根本在于“懂得”,由衷地去喜欢这件事,将太极拳作为自己的兴趣,深入地挖掘,不断坚持,才能学得好。

瞧瞧,大家练陈氏练的寿命短,都是不懂“学拳精髓在于懂其内在、知其深意。”并非陈氏太极拳不能延年益寿,是大家练错方向,没有像杨厚德老师挖掘到陈氏太极技术文化的根脉,仅仅是嗜好拳打脚踢而已。

“融通:太极拳让我变聪明、长智慧”,这也是为何我也喜欢上太极之故的原因。

学懂吃透,陈氏的一招一式确实不容易。比如:昨夜,我在公园反反复复练对世界武术冠军发我的《裹鞭炮》陈氏太极一个单式动作的两种练法,练的满身大汗,还是找不到感觉。

看似左右手交叉握拳,在腾空转身来一个左右开拳,问题是始终要保持头自然正直,眼正平视,呼吸自然,心平气和这一点都难于上青天。

无论任何门派太极拳,包括外家拳,也不论体质如何,总是天天一招一式中难以呼吸自然,心平气和,久而久之都难活命。

冷不丁,脚下一滑或公园蹦跶出一条狼狗等等,都会让自己练陈氏走调调,失去规矩与章法。如何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离不开读书与学同行,也即是杨德厚老师提倡的“觉知一体”,不少会点拳脚的姊妹们都对读书不屑一顾,压根都不懂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徵见,大脑空空的是无法掌握太极文化精髓思想的。

确实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也不读书,陈氏太极打的也是虎虎生风。问题是能不能活到100岁都是一个问题?!因为太极属于阴阳平衡的艺术,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也就是说,大家动静小点,或许多活几十年。动静太大,会少活几十年。如何把握动静(阴阳)平衡的尺度,都是要像杨德厚老师一样读书学习,而不是盲目苦练。

比如:习太极拳不仅可以修身、防身、乐身,还可以明心、明智、明神。凡遇不顺之人、之事,皆可跳出“自我”的桎梏,运用“太极哲学”的思维去化解;为人处世讲究“知己知彼”,太极拳学亦重“知己”与“知彼”之功。正所谓:拳理通,心窍灵,海不扬波,人生太平。百岁老人杨德厚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后辈人学习与思考?!

本来,我计划学完《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都改学其他门派太极拳。因为以为练陈氏难上寿,而遇见杨德厚老师文章与典故。改变我计划,还要继续对网深入探究探究。

说真的,陈氏实战技术,我并不关注。因为类似特警《黑龙十八手》课件,都不亚于陈氏太极实战效果。问题是像杨德厚老师一样,能研究陈氏研究出个名堂活到100岁的稀罕人物,实属罕见!

比如:杨德厚老师的同门陈玉玲老师说道:“杨老对事情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他出身名门,生活却很简单。一日三餐营养均衡足矣。现今杨老的学生全国各地都有,在北京的学生每天都有来公园练拳的。一般都是早上6点准时到,练到8点。杨老与我们都乐在其中!”

乖乖,读读我都汗颜,立冬后担心寒气上身,改被窝养生法。而100岁的杨老一辈子都是早晚在苦练陈氏太极拳。再如:杨德厚老师的儿子杨嘉启先生总结了父亲的三个长寿秘诀:心态好,习惯好,太极拳好。

研读百岁太极老人杨德厚的文章,让我明白读书人如何去习武修身养性,如何去活出健康的人生,更意识到武术也是一门科学,离不开智慧。“活到老,学到老”才是太极人的制胜法宝。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