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墨竹画背后的故事

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吴运铎,他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鼓舞和影响了新中国的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看到了一幅吴运铎的亲笔墨竹画(图一)。这幅画珍藏在受聘于湖北理工学院矿业文化研究中心的陈良渠老师家中,据他介绍,这幅画是吴运铎1984年赠送给他父亲陈贤瑞的,既是吴运铎精神追求的写照,也寄托着吴运铎对师傅长辈们以及在富源煤矿(源华煤矿的前身)生活和工作的怀念之情。末了,陈良渠老师特意跟我解释说:我不能断定这幅墨竹画就是以黄荆山的竹子为素材,但吴运铎确实用黄石飞云洞旁的翠竹为父老乡亲们编了竹鸟笼、竹灯笼等等。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1929年年底,经湖北汉阳同乡、著名矿师高寿林、陈安定的介绍,吴运铎与父亲和一家人先后来到长江边的石灰窑(今属黄石市西塞山区)讨生活,吴运铎兄弟几个也都开始了在源华煤矿当学徒的生涯。陈定安(陈良渠的祖父)矿师很喜欢聪明伶俐的小吴运铎,特意把他安排跟自己的堂弟机电师傅陈国斌(陈良渠的二爷)学徒。吴运铎学习认真,干事卖力,平时还总是抽空到年长的乡亲们串串门,嘘寒问暖、帮他们做些事,解决点困难。高寿林、陈安定矿师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背地里常常评价:运铎这孩子虽然调皮,但是聪明好学,有悟性,有礼貌,有担当,很懂事、将来必有出息。

吴运铎非常尊敬师傅,师傅陈国斌住在黄石湾,上班在一门富源煤矿,为了方便所以常常带饭来上班,有一天,吴运铎到师傅家看望师母,他说:师母,现在天气太热了,师傅带的饭容易馊,经常这样会影响我师傅的身体健康,不如以后每天由我来给师傅送饭。于是吴运铎一下班就往师傅家跑,三四里路一会儿就到了,师母也很喜欢吴运铎,总是准备两份饭菜,先让吴运铎吃饱了再给师傅送饭。快下班时,矿上的工友们常常就跟他开玩笑说:运铎又是要到师傅家蹭饭了。吴运铎笑道:是师母叫我吃的,你们干瞪眼。

图一

吴运铎自幼家里贫苦,在萍乡煤矿时,他刚刚读完小学就失学去捡煤渣、挑煤炭,常常幸苦一天难得吃一餐饱饭,小小年龄就吃尽了生活的苦头。所以他非常珍惜师傅、师母对他的慈爱。每逢过年过节,吴运铎总是在师傅家帮忙干些家务活,十五元宵节来临之前,还要用竹子早早的扎成灯笼高高地挂在师傅的门前。

吴运铎从小就喜欢竹子,常常在工友面前说:做人就应该像竹子那样宁折不弯,默默的为梁为薪,无怨无悔。他酷爱竹艺,常常不顾劳累,一有空暇时间,就爬到高高的黄荆山飞云洞旁的野竹林里,看竹、选竹、砍竹、编竹。吴运铎担心师母在家寂寞,知道她在萍乡煤矿时喜欢养鸟栽花。有一天下班后,就一个人带着柴刀,爬到野竹林里,砍了一捆特有的杆细结密的竹子,利用晚上睡觉之前的时间编了一副非常漂亮的鸟笼,弄了两只鹦鹉送给师母,师傅师母高兴的乐开了花,工友们都赞扬:哎呀!运铎真不简单,还有这套巧“板眼”

这只鸟笼陈国祯与老伴一直珍藏到解放后,后来又传给了她的堂侄陈良渠,快半个世纪了,鸟笼依然红润油亮,古香古色,家人们怀念吴运铎时,就会看一看,摸一摸的这件珍贵纪念品。然而,在文革中的一次“抄家”中,竹鸟笼也和几箱资料等物品毁于一旦。

1984年,陈良渠的父亲陈贤瑞退休后,非常怀念老友吴运铎。他和吴运铎是同乡,同龄,在萍乡煤矿是启蒙时的同学和要好的朋友,他知道吴运铎一生喜爱竹子,便请吴运铎在百忙中一定抽空画一幅画留作纪念,吴运铎斟酌许久,三个月后终于画成了一副寓意深远的墨竹画,并附了一封信(图二)。这也是吴运铎唯一一件面世的印鉴题跋俱全的墨竹画。

图二

作者:周建华

打捞江城记忆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回眸过眼之烟云

1876年的武汉

编辑:力托


关于我们

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是由武汉市学术、新闻、教育、科技、工程、文化各界人士及民间文保志愿者,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文物保护社会组织。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文保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全国十佳团队称号。全国文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组织联盟发起人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请点击在看,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