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相对性~话动与未动

活动与未动
太极拳就是古代拳谱所说的'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是活动的行为。
然而,太极拳不论是练习,还是实际应用,必须十分追求近代杨澄甫先生等太极拳家所说的'不自动'的。
对于这种'不自动',太极拳古代拳谱表述为'动犹静'。这'静'就是'不动'的意思。太极拳古代拳谱里的'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意思与'动犹静'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
就是对于太极拳而言,'动'与''静'是同时发生的,'一动无有不动'与'一静无有不静'是同时的,'静如山岳'与'动若江河'也是同时的。也就是肢体既是动的,又是不动的。这不是太矛盾了吗? 其实准确地说'动犹静'、'不自动'就是没有主动的被动。太极拳的核心精髓、最难学的、需要尤其强调的就是这'动犹静'、'不自动'的'不动'。
所以,太极拳古代拳谱强调说∶'神舒体静,刻刻在心',杨澄甫先生也强调说∶'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太极拳的'不动'集中体现于这'不动手'。
学习太极拳尤其要追求动中求静、追求动中的不动。通过正确的真正的推手锻炼,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这'不动手',最充分地体现太极拳的放松与不用力,体会到只有'不动手',才可能会处处始终保持自己既开展又紧凑的姿势与体位,处处有攻击别人的机会,处处可以游刃有余地不用力、不顶抗地化解别人的攻击,这'不动手'实在是太重要了,太极拳所谓沾粘连随的实质就是'不动手',同时'不动手'也最充分地体现了太极拳违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超出一般人正向思维的奥妙,虽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然而对于一般人而言实在又是太难了。
而且,太极拳这些局部没有主动的被动对于全身而言,其实又是存在主动的。对于一般人而言,这又是十分矛盾的。对于这种主动,太极拳先人已经有定性的说明,就是古代拳谱所说的,这种主动是所谓的'四两'。这'四两'对于太极拳是既不能或缺,在数量上又是可以忽略的,而且这种主动对于对方而言是必须表现为被动的。
非此,太极拳不用力、不顶抗的引进落空是不可能实施的,既体力消耗较小又强大的特殊发劲也是无法出现的。这被动与主动的量化情况究竟如何,也只有等到太极拳研究到了一定高层次才能准确表述的。同样,认为肢体要么是动、要么是静,认为'不动手'是不可能的人,要学会太极拳也是不可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