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走进兰江街道垫塘边村:兴教禅院历史悠久

走进兰江街道垫塘边村兴教禅院历史悠久

垫塘边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8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垫塘边得名。村中有兴教寺文化古迹,旧时村前有大塘一口,名垫塘,村在塘边,故名垫塘边。地属丘陵,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有耕地314亩。水面30亩。4个村民小组,123户,354人。以种植业为主,沙子桃为特色产品。

据《兰江三阜张氏宗谱》,兰江张氏三阜之石阜衍派村落分布情况如下:

一世,鞭公:唐明宗长兴元年由湖州乌程县奇阜乡隐迁兰溪之深泽﹙今黄湓村﹚,为兰江张氏之始祖。

四世,都公,石阜始祖,居黄湓。

十世,由黄湓迁居下宅(今兰江街道石阜岭)。

十二世,由下宅迁居张思坞(今永昌街道童店行政村张思坞自然村)。

十四世,由黄湓三大门分别迁居女埠(今女埠街道下街行政村张家自然村)、张莫﹙今云山街道陈店行政村张莫自然村﹚。

十五世,由下宅迁居浦口;由下宅迁居上宅;明洪武初﹙1368年﹚有张桂,字克荣,由石埠迁城北黄家巷。黄家巷地处兰江码头边。因为张姓聚居发族,后称张家码头。

十六世,由女埠下街迁居高埂沿﹙今永昌街道,村落不明﹚;由三大门迁居外宅、中宅、里宅。

十七世,由下宅迁居横山;由三大门迁居上塘坞﹙今游埠镇刁家行政村上塘坞自然村﹚。

十八世,由里宅迁居吴思;由三大门迁居汤溪山下;由张莫迁居里徐﹙今云山街道里徐行政村﹚。

十九世,由浦口迁居填塘﹙今兰江街道垫塘边行政村﹚。

本支派排行字;清河深泽 沛浙汪洋 溯源湖浚 溥流瀫江

渊涵濂洛 浪汲沂池 泗洙游泳 满汉沾滋

垫塘边世睦堂、崇庆堂。均为垫塘边村张氏宗厅,建于清末。

垫塘边村坐唱班创办于民国初年,断续活动至1950年,后停止活动剧种为徽戏,活动范围本村,现村里尚能记起的人员已不多,仅张永丰、张桂顺、张和清、张志兴数人主要剧目有“秦琼游四门”、“洪苏秀”、“百寿图”、“龙虎头”等。

垫塘边私塾,民国初年张子泉创办于本村厅上,有学生10-20人。

垫塘边小学民国初年举办,称进化初级小学,任教有张光跃、张光烈、黄先锋。后改称殿山乡第十三保国民学校,校长张开秀,教师张仪荣、金根铃。1972年,高年级并入成村联小后,规模不断缩小,1987年为1个复式班级,1名教师,学生15人。1991年撤。

兴教书院,址今垫塘边村东兴教寺,为境内历史文献颇多提及的一处古迹。章懋少时曾在此读书,还撰文记述南宋理宗朝丞相范钟也曾在此读书。范锺(1171—1248),老家里范村,西距此3华里;章懋,老家渡渎村,东距此不足5华里。说明来此读书的是周边各村的学子。而范锺在世比章懋早了270多年,则说明:此书院至少存世300年以上。

垫塘山洞府,垫塘山洞府中之兴禅寺位于街道西北部,距城8公里,吴越宝正年间,王室钱氏建兴善教院于山穴中。宋冶平初建初建宇三楹,易名“兴教禅院”。南宋范锺、黄傅、明章拯等于此院受读。

禅寺初无正殿,观音,地藏王诸尊像塑于洞穴内。洞高三、四米,深十余丈,山泉从洞中流出,常年不断。南宋淳祐八年(1248),以洞为基,以岩作墙,竖有正殿三间,左右分设禅房。洞左有“豢龙潭”,相传,北宋寺僧德麟法师养龙于水井。寺宇四面群山环抱,林木葱茏,果林成片,溪流清沁,环境幽美。寺右山麓有水库,可供游人休闲消夏。宋人杜去轻有诗为记:“一度二度此岩中,昔日桃溪今菊丛;景久禅林秋更好,篱边闲唱听松风。”明陈锜书诗于岩上:“乘兴岩底游,耽晴洞中宿;凉月澹仓悟,凄风铿紫竹。古殿镫影孤,空阶澹响促;夜深衣裳单,起步修廊曲。”

古寺历经六百余年,屡兴屡废。原寺屋宇仅剩断垣残壁,岩洞依旧,1992年各地香客募资10万余元,按原貌于洞中建正殿五间,岩洞之上建观音楼一幢,二边侧屋、厨房各二间,红柱粉墙,油漆一新。1959年8月竣工,供人游览进香。古寺处于兰-甘(溪)公路另侧,去白路山风景区途经之处,交通十分方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