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的轻重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种植户该如何提前预防?

小麦全蚀病,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它分布广泛,在小麦种植区域基本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小麦根部或者茎基部,给小麦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小麦在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感染全蚀病(从苗期开始一直到收获前),而全蚀病的危害又比较大,据一些农户反应,感染全蚀病的麦田,轻则能造成10%左右的减产,重则能达到一半以上,所以,正确认识全蚀病,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对最终的增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小麦感染纹枯病的症状比较容易分辨,因为是根部病害(有些地方又称全蚀病为黑脚病),所以观察小麦根,会发生变成黑色或灰黑色,地上叶片部分,在苗期时,会出现发黄现象,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等,如果是中后期出穗以后,还有可能导致白穗,而以上所有症状,最具有特征性的还是根部的症状。

小麦全蚀病的病菌来源主要有3种途径:

1、种子自身携带

小麦播种时,种子已携带病菌,比如自留种,有可能是自留种的麦田,已发生纹枯病,收获后,病菌随种子一起存贮,等到第二年播种时,随着适宜的外界条件,开始繁殖爆发,进行危害;如果是购买的小麦种子,同样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病残体传染

当感染过全蚀病的麦田,在小麦收获后,田间会掉落茎杆、病根等病残体,经过整地后,这些病残体被翻入土壤中,给了病菌生存的场所,然后在这些病残体中越冬、越夏,等到下次种植小麦时,继续危害。

3、土壤中传染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菌会在土壤中进行传播危害,而感染过全蚀病的麦田,病菌会存在于土壤中生存,而未感染过全蚀病的地块,也有可能被临近感染过的地块所传染。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3种传播途径,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全蚀病的发生程度有轻有重,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4点,接着看。

1、重茬种植

如果是多年来重茬种植的地块,发生小麦全蚀病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田间的病菌越积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二是抗性增强,农户所使用的预防和防治措施,效果越来越小,最终影响的是小麦的正常生长。

2、湿度大

小麦种植到年后4-5月份时,雨水较多,如果有些地方遇到了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而田间的积水又没有及时排水,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小麦发生全蚀病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也会变大。

3、肥料施用不合理

小麦种植中,氮、磷、钾以及其他一些中微量元素要合理使用,不能过度的单一使用某一种,导致营养比例失调,比如,一些农户为了追求小麦的长势,过度使用氮肥,小麦出现旺长,植株弱小,抵抗力减弱,全蚀病发生情况就可能会加重。

4、播种过早或过晚

一些农户反应,播种时间对于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播种过早,小麦生长过快,出现旺长情况,如果播种过晚,小麦在越冬期来临时,植株矮小,分蘖少,根系不牢固,以上都会导致小麦自身的抵抗力减弱。

了解了小麦全蚀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下面就说说种植户该如何提前预防以及发生后该如何防治的问题,先说预防措施,主要有4点:

1、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种植是预防小麦全蚀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不仅是全蚀病,对于纹枯病、根腐病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比如与棉花、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全蚀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年限可适当增加,比如3年以上,全蚀病发生不太严重的地块,1-2年即可,会发现全蚀病有明显的减少。

2、合理使用肥料

从播种前的底肥就要注意,氮磷钾的使用按照一定的比例使用,一般情况下,使用复合肥居多,一亩地100斤-120斤,随后到了追肥时(返青期前后),主要是氮肥,而磷肥和钾肥有条件的也可以一起补充,再往后,小麦进行“一喷三防”时,加入叶面肥,补充中微量元素。

3、整地管理

整地管理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在小麦收获后,对于发生全蚀病的地块,要及时把病残体清理出田外,比如麦秸、杂草等,其二在小麦播种前,建议进行深耕处理,地表的土翻到地下,地下的土翻到地上,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4、播前拌种

小麦在播种前进行拌种,对于预防全蚀病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市面上的拌种剂有很多,可选择苯醚甲环唑或者是硅噻菌胺进行拌种,除了能预防全蚀病外,纹枯病、根腐病也可以一起预防。

以上4点预防措施,大家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不过,一旦田间发生了全蚀病,要及时用药防治,越早越好,如果未发病,也可以打药提前预防,打药不能保证100%治愈,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药剂可选择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根据发病情况,可多次使用。

最后,再提醒一点,小麦全蚀病已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后,不容易防治,或者说不能完全治愈,所以,了解了以上所有的内容,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因全蚀病造成小麦减产。

关于小麦全蚀病的内容,小帮手就说这么多,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是更好的预防办法,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