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拉黑“控制狂”父母:你给的蜜糖,我视若砒霜

王猛(化名)曾是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高考某市理科状元,本科北大毕业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然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并不是什么学神故事、育儿心得。

而是一场家庭伦理悲剧......

王猛日前在网上发布了一封15000余字的长信,回顾他的求学生涯。

然而他回顾的并不是他为父母争光的学霸生涯,

而是他被父母控制欲过强的教育方式逼成PTSD[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 的痛苦回忆。

王猛信中提到他因此12年春节不曾回家,拉黑父母6年,甚至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创伤而去攻读一个心理学博士。

他在信中开头写道他作这篇万字书,是为了年轻父母一个参考: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此事经过网络发酵后,引发网友广泛热议,橙子妈也有感而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事情详情如下,篇幅略长,有兴趣可滑动观看:

他是父母的骄傲,父母的关爱却被他视作毒药

王猛在文中把自己的心理障碍归结于父母的过度关心。“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

在王猛看来他父母对其生活无微不至的介入并不是一直照顾,而是一直控制。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王猛说,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选择的。

小学时,班里搞文艺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参加,可王猛的母亲却不由分说地非让他穿长裤,结果整个演出只有王猛没按要求着装。

在王猛看来,父母并没有关心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数次“救助”都没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大学前的一次旅行,旅行团由父母单位里的几家人组成。中途,导游当着全团的面拿王猛开了个过分的玩笑。王猛瞬间僵住,不知所措。而父母也没有帮他说话。回房间后,王猛问父母导游为什么这么说,却遭到了父亲的一阵教育责骂,“你马上要出去读书了,别人乱说话这类事会很常见的。”“但实际上,我需要的是他们的一个反应,哪怕哈哈一笑呢?”王猛说,“他们什么都没有做。”

王猛本科毕业后,为了摆脱父母的控制去美国留学,然而父母的“关爱”如影随行:找了一位在美国的“老朋友”照顾他。在与家人的通信中,王猛讲述了与这位朋友并无共同话题,父亲却依然要求他学会跟有问题的人交往。

在美国,王猛被心理咨询中心判定为: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但他的父母依旧不以为然。

2012年前后,一封长长的决裂信发出,王猛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家”彻底告别。

一个从小成绩优异的高材生,在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也无不良环境的家庭长大,最后孩子和父母却形同陌路,真是令人唏嘘。

父母搞不懂,儿子为何老揪着过去不放

面对记者的采访,母亲老刘表示:对孩子确实说了很多“不”,但这些也都是原则上的管束。至于选择衣服上,父亲老王则称父母的确会帮其做选择,“但也不是所有”。

王猛的初高中同学也对记者表示:王猛父母的确在对王猛的保护上有些过度了。当时王猛上学到回家实际上仅有几分钟的距离,但只要下雨天,王猛的父母都会出现在教室的后门接他下晚自习。

父亲老王看到新闻后也开始反思:自己曾在处理儿子的“求助”上的确存在方式方法的问题,忽略了儿子的心理感受。“不管怎么样,我们爱儿子,希望跟他重新联系起来。”母亲老刘说。

老俩口内心期待着儿子的回归,家的大门是永远打开的。王猛也对记者表示,会考虑回家尝试和解。

tip:两代人的隔阂,把责任归结于一方肯定有失公允。因为我们育儿网的受众都是家长,所以本篇文章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家长在与子女沟通中可能会犯的错误,并不是说子女就没有问题或说教不得。

橙子妈的话

正确的出发点干一件错事,依然是一件错事。不能用“为你好”的名义,就把父母一切行为合理化,而拒绝改进。

很多人会为王猛的父母叫屈:为什么父母那么关心他,王猛却恩将仇报?

可能问题的症结在于其爸妈根本没意识到孩子需要什么,固执地把自以为好的东西强加给他,极度忽视他真实的需要。

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上映时,当时片中一句金句曾风靡网络:

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而我当时在朋友圈吐槽说应该是:

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永远是对的。

生活中很多父母在与孩子意见相左时,常会出于对自己远胜孩子人生阅历的自信和传统儒家君臣父子观念浸染,而很少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再加上一颗赤忱的爱子之心,觉得自己是为孩子好,怎么还有错了?

但是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的出发点是对他好,就不会受到伤害啊~

就像你孩子老师为了教育你孩子,把你孩子腿打折了,你觉得能接受吗?

孩子不是你的私人物品,别人以爱的名义伤害他是错,你伤害他,也是错呀~

我经常听见妈妈跟我说:我也知道打骂孩子不好,可是看他犯熊时,我总忍不住。

我就会问她:你一个成年人都控制不住自己想打人,还指望自己心智未全的孩子控制自己从不犯错?

全天下父母无不爱子情切,但用错了方法,结果则会适得其反。

为人父母很难、很苦、很值得尊重,

但世人对父母的尊重正是因为其为孩子而跳出自身舒适区所做的无私努力,

而不是因为他们自恃权威而对孩子做个不容置疑的姿态。

橙子妈的话

时代变迁,我们的人生经验可能已经不合时宜。

知乎上有人说很多父母都是“人生经验的上民科”,

这个词用得真是刻薄而贴切。

其实为人父母是件门槛很低的事情,

父母大多很伟大,

但是伟大从来不是不犯错的代名词。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经历都没成功到给孩子指明唯一康庄大道而不容偏差的地步。

列夫.托尔斯泰说: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他的片面。

尼采说: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当然,他们说的也未必一定对;

当然,橙子妈也是。

但我们为人父母如能意识到自己并非永远正确,多去换位思考,

你可能会迎来一个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一个心智更健全的孩子。

现代社会节奏巨快,我们只有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不躺在老皇历上固步自封,才能做一个适应时代的人,做一个不拖孩子后腿的父母。

橙子妈的话

孩子不是矫情,只是每个人对痛苦应激“阈值”不一样

也有一些网友批评王猛过于矫情,抗压能力较差:

“我爸妈小时候怎么怎么打我,我长大后还不是孝顺父母”。

这其实就跟说妈妈产后抑郁都是矫情一样。

ptsd和产后抑郁都是生理疾病,不随个人意志所转移。

每个人对外部压力的心理承受度是不一样的。

就像有人心肺功能弱,不善长跑;

有人肝功能弱,不善饮酒;

有些孩子天生就对痛苦敏感些,这是与生俱来的,不该因此被另眼看待。

再说,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本就是件很容易的事。

有些人觉得王猛的行为不容原谅在于那毕竟是生养他的父母,

我们传统中华文化也讲究孝道,忤逆自古天地不容。

关于孝顺,我的理解一向是: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没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我万分不赞同王猛如此过激的做法,可他是个病人,我们也不能过于苛责。

孝顺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但我们为人父母也不该霸占孝顺的解释权,以孝顺的名义让孩子一切顺从自己。

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

爱一个人,就想控制他的一切,那你爱自己胜过于爱他。

其实没有父母有义务一定要做一个完美的父母,

就像孩子没有义务不犯错一样。

橙子妈也没有义务让每个读者都认同自己的文章。^-^

但因为没有义务,就去心安理得地去否定做个更好父母的意义,那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既然是选择阅读育儿类文章的父母,必然是希望自己在育儿领域有所追求。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