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家之间该怎么比较呢?

过节在家有空逛逛知乎,发现最常见的问题、或者说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比如:贝多芬和马勒哪个更厉害?或者是里赫特和霍洛维茨谁弹得更好?或者说该怎么评价马勒的配器?(知乎的问题比我这个例子更杂也更夸张)所以我觉得今天可以说说这些问题。
毫无疑问,类似这些问题一部分是音乐爱好者问的,一部分也是学音乐的学生问的。实话讲,作为一个专业音乐家+高校教师,我个人是比较反感这种问题的,因为一句话的问题搞不好需要写本书来回答。所以某种意义上这种问题非常难以用简单的话来回答,但是从这个问题本身来看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就是艺术家之间应该怎么评价和比较的问题。事实上在高校,这也是一个困扰学术委员会的问题,该怎么评价一个老师在艺术上的能力,特别是外行作为评审人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得更加有意思了。
那么音乐艺术家之间到底该怎么进行比较呢?我认为得先说说,哪些情况用不着比较。所谓比较,首先得有可比性,什么叫可比性,那就是得在某个方面上有得比较。首先就是那些关公战秦琼的问题,就比如问贝多芬的配器和马勒的配器谁更牛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可比性,因为贝多芬时代的配器只是一种表现结构的手段,当然我这里不是否定贝多芬的配器,而是在他的那个时代配器并没有成为表现音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就仿佛拿我们当代知识分子的书法水平和古代知识分子的书法水平相比差不多。我们今天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把字练到古代知识分子的那个水平,主要也是因为我们现在很多情况不需要写那么多字,而且我们有文字处理的技术,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对于个人的书法技能要求已经很低了,比如我的字就写得很烂。贝多芬那个时代和马勒的时代对于配器的需求是不一样,这就意味着他们在配器上使用的手段也不可能一样,所以他们二者在这个方面是不可比的。而对于两个巨匠级的演奏家的比较也有这种无法比较的问题,就比如说里赫特和霍洛维茨哪个更好一些这样的问题。这样的两个人也完全没法进行比较,他们本身不存在之前那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这两个人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时代,而且都是那个时代的顶级巨匠,这两个人就极其的不好去做比较,而且作为我们已经无法现场聆听的演奏家,通过录音去看也会有很多问题,首先我们很难把这两个人的录音都收全,霍洛维茨也许还有可能。但是,里赫特的录音,我经过了近20年的努力去搜集,我觉得还是放弃比较好,因为他录音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从演奏过的曲目来看,里赫特的曲目量明显更大,但是霍洛维茨的曲目量也并不少,而且我们无法通过唱片来看一个钢琴家的曲目量,这么比较显然也是不合适的,那么这两个极其伟大钢琴家放在一起比较,我觉得还是忘掉这个问题比较好,因为这个问题会让一个专业钢琴演奏者郁闷很久。
那么,到底该怎么比较呢?能不能比较呢?我个人觉得比较还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想谁更好这种事情比较好,为什么呢?如果把我的演奏跟霍洛维茨比的话,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因为他肯定比我弹得好太多太多,他是巨匠,我呢顶多算个能弹点琴的指挥,我们在水平上根本就不是一个层级的,那么这种比较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在实际生活中,肯定没人拿自己和霍洛维茨比的,要比也得拉比如郎朗去比。那么比如拿郎朗去比,也一样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的。
那么说说实际比较的问题。艺术家之间的比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个不是单纯一拍脑门子就可以拍出来的。而且有些问题,由于知识构成的问题,是不太容易理解的。就比如说阿图尔·鲁宾斯坦,在我很多钢琴家朋友眼里他多少有点业余,确实从演奏的完整度和精确度来说,他确实是不太理想,但是他的音乐依然会让很多人觉得很幸福,就比如我就比较喜欢听他的录音,当然,即使他有一些让我那帮钢琴家朋友诟病的精确度和完整度的问题,他弹得依然比很多很多人要好得多,而且从能力上来说,很多人可能能听出错音的问题,但是未必真的能听出某些跟精确度相关的问题,错音这种问题对于评价一个演奏者是最没价值的问题,因为几乎没有哪个演奏者会永远不出错,所以我个人历来反对拿错音或者某一场不太好的音乐会来否定一个演奏者的能力。
对于音乐艺术家的比较来说,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层面是可以进行比较的。首先是音色。为什么首先是音色呢?因为音色代表了很多东西。音色这个东西确实在实际教学中是一个有点类似玄学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不仅仅是耳朵的问题也是见识的问题。我记得2003年,我在柏林看柏林艺术大学Klaus Hellwig教授的大师班,他给一个学生讲舒曼的钢琴协奏曲,首先就讲到了独奏进来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音色和协奏者区分开(他本人给弹的协奏),当时学生觉得这个似乎有点做不到,我个人也觉得想要让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声音跟这种名教授区分开略微有点过分,可是Hellwig教授自己做了一下示范后,我们这帮看客们基本上都惊了,他开始还是用他那种最平淡的音色来弹的乐队部分,然后自己接到了独奏钢琴部分,当时我的感觉就像是换了一架钢琴一样。所以,音色这个问题考验了一个演奏者最基础的技术能力,因为弹舒曼钢琴协奏曲开始的那段不需要多么眼花缭乱的技巧,但是从乐队部分到独奏部分这种音色上的改变确实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考验的是一个演奏者对于乐器最重要的操控能力——让乐器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声。所以,一个音色问题可以看出一个演奏者最基本的技术和艺术审美能力。
然后是音乐上的处理。这个问题也是很难说清楚的问题,首先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叫音乐处理,怎么叫音乐处理。也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很多演奏者很怕莫扎特却不怎么怕李斯特,也恰恰是和这个音乐上的处理是有关的。浪漫主义以后的很多作品在乐谱上都已经写上足够的内容帮助演奏者把作品处理好,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盲人,能看懂作曲家给出的提示,个人情感比较丰富大概率可以把作品演奏得比较好听,但是在莫扎特或者巴赫上面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因为谱子上什么都没有,这就要考验一个演奏者对于这个音乐风格的认识和对音乐结构、音乐要素本身该如何把握的功力了。这就仿佛很多人觉得指挥马勒是件特别牛的事情,但是在有些大师的眼里指挥马勒是特别简单的事情,就比如Marek Janowski就说过:指挥马勒其实要比指挥贝多芬或者舒曼简单得多,因为马勒把他的意见都写在总谱上了,而且马勒是一个出色的指挥,他在谱面上已经把很多指挥排练需要做的内容都写在谱子上了,只要耳朵在线,把谱面的东西做好就够用了。按照我个人对他的话的理解,就是指挥马勒不怎么需要动脑子想自己怎么处理这个音乐,因为马勒都给我们处理好了。所以看一个演奏者,指挥家怎么处理音乐,首先是要了解音乐到底应该怎么处理,然后看到谱面的问题,看看这些演奏家指挥家是怎么解决的,在这个层面上,就能看出一个人在音乐上是否足够有智慧。当然这里又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长线条的处理智慧和细节的处理智慧。就比如说开头的那个里赫特与霍洛维茨的比较问题,他们就属于两个极端,里赫特就属于那种格局比较大的长线条处理上特别优秀的,所有无论多大的作品在他手里都感觉能抓得起来;相反霍洛维茨就属于那种对于细节处理得超级精细的钢琴家,他演奏的每个作品的每个细节都值得让人玩味。而且他们在自己优势领域上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所以他们之间反而很难做出比较了。所以在音乐处理这个方面,只能考虑再某一个方向去进行比较才有可能看出一些优劣,从整体来看,一个水平级别的钢琴家是基本上各有千秋,无法做出一个很明确的比较的。
最后就是看看整个音乐的处理品位了,这个就是纯口味问题了,就不做过多的说明了。
总体来说,比较两个音乐艺术家,更多的是把他们的差异点找到,很难做出优劣上的判断。单纯针对其中的一个人做出一个判断其实还是不难的,但是给两个人做一个综合的比较就很困难了,毕竟对一个艺术家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里面既有艺术手艺上的问题,也有个人艺术品位和学识的问题,也有时代的问题,因此需要考虑的层面其实是很多的。所以做这种比较还是需要更加的慎重,尤其不要做那种拿一个艺术家的长处去比另外一个艺术家的短处这种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