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明代永兴进士曾绍芳

来源: 《人文湘南》2018年3期,《朝堂政声远 黉门功德高 -- 记明代永兴进士曾绍芳》

立生祠是中国古代的社会教化习俗,始于西汉时的燕相栾布和齐相石庆。立生祠有极严格的标准,历史上有记载的寥寥无几,明代永兴籍进士曾绍芳却独享生前祠身后庙的殊荣,可谓“赢得生前身后名”,他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曾绍芳出生并非豪门显贵,虽是书香世家,但幼年失怙,家境可谓贫寒。据《永兴县志》和《曾氏族谱》记载,曾绍芳,字枻德,号兰若,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卒于崇祯十六年(1643)。祖籍鲤鱼塘石溪湾,曾祖父曾汝能,明弘治进士,追封户部主事,曾祖叔曾嘉能也是进士,县里为曾汝能、曾嘉能等人立“兄弟登科坊”。祖父曾仲善,廪生。父亲曾用中,号智阉,拔贡,官四川重庆府长寿知县,英年早逝,赠户部郎中,以孝友祀乡贤。曾绍芳,幼年随伯父曾龙坪迁徙到注江下曾家,由伯父抚养成人,从小勤奋好学,知书达礼,表现优异,十八岁中举,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登进士,考取三甲一百二十名,县里为其立“金榜题名坊”。《永兴乡土志》说他“及长析产,尽让于诸父,通籍后分俸赀以助三党。”

曾绍芳官也做得不大,且做得不久,初授浙江乌程知县,寻擢户部主事,司饷以平允著称,改任川东参议,分巡夔州(旧川鄂黔交界一带),不论在地方还是朝廷,皆有政声。参议就是道员,从四品,是省以下府州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长官。明王朝后期颓势尽显,尤其到了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奶娘客氏干政,奸佞当道,厂卫横行,陷害忠良,官场黑暗,加上外族入侵,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曾绍芳深感前路莫测,心灰意冷,于天启四年(1624)毅然辞官还乡,时年42岁,正值壮年。曾绍芳故里地处永兴县便江丹霞风光带,位于便江与注江交汇处,丹崖绝壁,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宛如世外桃源。正如曾绍芳在《天马行空》诗中吟道:“绝壁层宵出,翔鸾碧汉骞。云间神骏骋,天外老龙奔。树罩嘶风影,苔对暮涧痕。欲穷千里势,拟向九方论。”在曾绍芳故居大门的门罩上,至今仍保存着一块牌匾,上面刻的不是惯常的“进士第”,而是“胸次悠然”四个大字,这正是他当时辞官退隐的心境写照,也表明其高雅淡泊的情趣。

曾绍芳并没干什么惊天伟业,乡居20年,乐善好施,尤以办学为第一要务。天启二年(1622),他首倡并捐资重修县文庙学宫,并撰写《重修文庙棂星门记》,指出“修学以造士……我永庠自世庙以后,科第落落如晨星,岂独山川之灵有衰歇夫?亦士习未端,举业未娴……德行文章缺也。”疾呼革除时弊,振兴家乡教育的拳拳之心可感。天启四年(1624),他捐资在县西南龙角山文笔峰下创建“文峰书院”,亲自讲学,又主持重修鲤鱼塘申明亭“南丰书院”,还广置义田,周济贫士,大力培育人才,入学者甚众。同时兴办族学,使注江曾氏历代人才辈出,如曾绍芳长子曾献策,举人,考授邑令。次子曾章、三子曾功皆廪生,四子曾明为例贡生。长孙曾辅圣,鸿胪少卿(礼部侍郎)。他对地方宗教也颇为重视,崇祯十年(1637)游于侯憩仙,所见寺庙破败,曾撰文劝世:“……古人有行之者,千秋记为盛事。兹涓滴之善象,居不亦可嘉哉。”后人将其碑刻,至今仍在。天启六年(1626),应知县陈鸣郊之聘,主修《永兴县志》,刊刻行世。闲暇则勤于著述,有诗文集《燕游草》《蜀道吟》《林下四箴》《茹荼集》《永兴十二景诗》等刊行于世,可惜都未能流传下来,只在旧县志中偶有存篇。

总之,曾绍芳一生克勤克俭,疏财仗义,回报桑梓不遗余力,远不止于修路架桥那么简单,举凡地方公益,睦姻任恤之事,无不热心尽力。其功德不胜枚举,如早年吴三桂在衡阳修建府邸,令各地奉送年轻女子,曾绍芳力言于省三司,郴永得免。自明初以来,永兴的库丁皆虚报浮夸,致使民力凋敝,民产荡尽,曾绍芳条陈道署革除之。州役肆害于县邑,刺史贪污受贿,民声鼎沸,曾绍芳据情告于道署,按律以治,有的被杖死于庭下,解民于倒悬。遇到更多的徭役时,他总是尽力出面协调,以钱款相抵,地方得以休养生息。当时邑饷有汇解郴州之费,户役乘机加派苛捐杂税,县人苦不堪言。一次巡抚来县视察,曾绍芳条陈其弊,后采纳他的建议,实行张榜立碑公示,不合理的捐税得以废除。正如清光绪《永兴县志》所载:“为梓里造福甚多,如议里役、修学宫、勤劝诲、置义冢,邑人迄今德之。”“利物济人,始终不渝不怠,邑人为立生祠。”

一位无职无权的辞职官员,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并不算大的影响力,不仅像人们期待的父母官那样大事小事地为民奔忙操劳,还把自己的私产也搭进去。这样的人,怎能不深得民众的爱戴和敬仰。县人不仅为他立生祠,而且建了两座,一座位于城内学宫左侧,一座位于对河鲍家码头真武庙左旁,曾氏族学里甚至将他的画像与孔子像一同悬挂,这是史所罕见的。明崇祯十五年(1642),岑东参议衡阳人谭汝伟撰写《曾兰若先生祠记》,赞扬他“以抗节著名于苕溪,以谋善扬声于北平,以高风显绩于蜀川。”曾绍芳去世后,葬于县东四十里鲤鱼塘,湖广巡抚易应昌铭其墓。县民在城里为他建曾子庙,该庙于清嘉庆四年(1799)重修,庙宇为二进,两侧各有铺面作为庙产。解放后划归为公产,由县房产公司管理出租,上世纪九十年代,整体出售给县供电公司建办公楼。曾绍芳后裔将拆下的汉白玉门框、门额、脊饰等构件搬到下曾家,在便江岸边重建了曾子庙,供奉曾绍芳神像,春秋祭祀。

曾子庙大门残垣

曾绍芳神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