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好SCRM新故事?
做TOB停留在四个问题层面:
1)产品能力,2)客户能力;3)运营能力,4)品牌力;前两者是决定客户是否选择自己家公司产品的「确定性因素」,后两者属于与竞品相比的增值部分。
智远根据调研,2019年底融资的一批SCRM技术公司目前多半会遇到“如何拿到更多线索,签约更多客户,甚至做好低成本做营销」上,这一切若想「轻快爆」出圈,是需要沉淀时间。
这句话显然沧桑又无力,原因在于市场不会给公司机会;但TOB的决策成本又很长,因此技术性公司不得不左手抓市场品牌,右手抓产品技术。
在业内听过太多SCRM公司说:“我们不做品牌,太烧钱”,钱需要投入到拓展客户方面。
可当团队发现销售驱动瓶颈时,又回到原点问题上「要不要做品牌,怎么做,怎么讲好品牌故事」,在我看来,这其实陷入一种「为做品牌为做品牌」的思维上。
较多高管认为做品牌只是单纯依靠公关传播,行业大会,客户案例见证的方式,这从战术方面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从长周期发展而言很容易陷入「标签中」。
什么意思?当下卡位SCRM,明年或许市场就不在需要此概念,那下阶段就很难占领B端企业未来的心智。
怎么办?「看三年打一年」,B端企业存活后要卡位未来市场,为此,我将从底层技术说起,进而结合客户发展来精细解刨下SCRM公司如何讲好未来故事。
技术产品实则是一种代码,将代码打包以某个名字命名推向市场,通过它可以了解产品的性能特点和质量,进而给B端公司提供特定的价值主张,将其产品区别于其他同类竞争,并赋予独特的市场定位。
为达到这种目标,公司会利用一系列营销工具借助活动玩法展开,这其中包含「直播,分销,客户案例,公关策略」等最终塑造产品。
首先说个名词,叫做价值链(value chain),如何理解呢?
我把它总结为「企业创造的价值链条」;该名字是迈克尔·波特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把企业的事业活动整理成一个「流程」,而这便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一个简单例子:
市面较多B端公司开始打磨产品时均以某个「需求」切入,如用户运营,财务管理,协同办公。
最后基于单点之上做多产品延伸,但核心还是围绕品牌用户,最后全部打包便是核心竞争力。
因此将服务的B端品牌经营策略整理成「流程」,就需要对品牌所有的环节都进行了解;我以快消为例,其价值链是:
开始对客户群定位,接着商品研发,然后生产环节,最后推向市场「品牌故事,口号等三件套」,销售环节对接各种天猫京东商城,运营中及售后相关的则是私域运营,KOL广告投放,品牌跨界活动等。
怎么讲好故事还需要有超高视野,我把它总结为四步走:1)洞察发展,2)找到对标;3)终局眼光,4)做好现在。
SCRM公司一般有四个发展维度:
其一:TOB端企业方向,主要为他们解决营销自动化,包含多平台获客,数据管理;像国内的致趣百川,销售易,EC,火焰云,百联智能等。
其二:B2C企业方向,主要为B端企业解决私域沉淀,公域投放;DTC商城交易,这类模型或许会基于用户管理延伸一切。
甚至可以把有赞,微盟当年所做之事在做一遍,那机会点就在于前期能否和足够多的品牌方,帮助它们完成私域精细化运营的动作。
智远洞察,有两类国外公司的发展路径值得参考:1)Martech类,2)Sprinklr公司。
先说前者,2008年Martech之父Scott Brinker提出智慧营销概念,纵观美股上市做的好最的企业服务公司,IBM,Salesforce、Shopify、ZoomInfo,DocuSign都出自于Martech领域,而国内市场还处于早起阶段,这无疑是2B领域很大机会。
从国外发展来看,Martech技术营销全景图(价值链)大概有哪些呢?
我把它总结为五大类:1)社交关系,2)广告营销,3)内容体验;4)数据管理,5)内部管理。
社交关系:很多传统2B公司提出社交营销自动化本质还是围绕CRM升级,但在社交方面触手做的并非很全,较多集中在「微信小程序社交名片,H5落地页,图文」上。
其实微信小程序用TOC思维也可以做B,把微信的社群当公海做客户管理,目前市面少之又少。
它还包含另一面主要是商务销售的社交关系,美国EverString,Zoom,HubSpot在此方面做的不错;国内像六度人脉,加推等公司也在做,但普适度以及产品打磨维度或还需进一步挖掘。
广告营销:著名的The Trade Desk可供很多公司参考,它的本质是家SaaS公司;核心且唯一的产品是基于云端(通过网页登录)帮助媒体代理公司进行程序化媒体交易。
若把流量主交易当股票交易看,TTD公司就是开发交易软件的公司,相对更底层。
内容体验:若以国外做的不错的上市公司排行做终局对标国内,智远认为有10多个子类可挖掘,这里的内容指触达客户的方式,譬如:「视频互动,邮件,AI电话」。
数据与内部管理主要集中在后端,如对客户预测精细化分析,智能作业等,内部协助方面可参考Airtable、Atlassian两家公司发展史。
再说后者,我为什么强调Sprinklr这家公司,在看来它是只特立独行的SCRM独角兽;成立12年2021年6月23日在纽交所上市,市值52.3亿美金。
仔细观察Qualtrics这家企业的股票代码是XM(体验管理),而Sprinklr则用了CXM(客户体验管理)。
它旗下一共有四款产品Modern Research,Modern Care、Modern Marketing & Advertising和Modern Sales & Engagement;主要通过监听,发布和嵌入人工智能的能力,帮助用户创建合适的资料,满足营销人员和销售商的全面需求。
这么说你或许有些茫然,举个例子:
很多大品牌像宝洁,可口可乐,雅诗兰黛等它们在全国拥有几十个大品类N多个品牌,如此庞大多样化的客群在各渠道都需要投放。
如果有一个巨大的SCRM平台能够帮助管理各平台账户,并实现数据画像互通,进而运用数据分析驱动品牌创新,这无疑是完美的事情,Sprinklr就做这件事。
它整合广告投放,互动洞察,数据分析完美实现社交媒体自动化,但唯一与国内相比欠缺的是「没有做公私域打通」。
国内SCRM公司若按照此路径发展进行优劣互补,必将潜力无限,毕竟中国有新一代消费企业的崛起,如元气深林;当他们崛起时,才是对数据洞察最渴望的时候。
进一步说如果我们洞察行业发展,找到国外成功公司路径,用终局眼光看,那无疑对自身公司成长带来巨大优势。
讲这么多关于国外公司业务的发展;由此再看国内,你会发现SCRM大有可为。
无非是发展方向,市场教育,产品力,客户选择这四大问题,当然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每个公司创始人发展的眼光有多远。
再看当下,SCRM公司如何讲好未来品牌故事,让产品更具有生命力呢?我们不妨再重新认识下「定位」,或许很多朋友对此有所误解。
现在多数企业做定位会习惯起产品相关性较强的名字,这是很不好的一种现象。
原因很简单,此产品迎合当下市场但在未来不一定受用,那用户心智就会形成「品牌老化」。
我经常说「品牌名字和产品无关」,我们需要把品牌提升到一定段位,拥有一个合理的故事支撑,进而把众多业务和产品装进去,这样才能延伸其生命力,为什么呢?大概有两大方面:
1)传统定位的本质
智远为此又进行精读一次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的定位,它的核心表达为「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这句话是此书的副语标题。
我们需要真正掌握的是两种观察事物的视角:1)冷眼观世界,2)用户视角。
前者看待事物要客观而非主观,原因在于主观意识带有自我的情感色彩,或者背后隐藏着自己的利益点而忽略产品适用方。
后者用户视角就相对容易理解,怎么好记,怎么快速记住那就是正确的。
因此品牌名字与产品有相似性不代表容易记住,它只会让我们很局限的给某个产品贴上标签化。
如:我现在让你想SCRM公司,你能想到哪些?
你就会自动把它归类;但我说,这类公司其实还有很多其他产品,你会知道吗?显然不会,这就在于产品抢了品牌名的风头。
美国Sprinklr这家公司旗下有四款产品,想到Sprinklr均能想到旗下产品,为什么呢?营销策略中打品牌不代表打产品。
一个国内简单例子:
字节跳动这家企业,巨量引擎旗下有众多子业务,光营销产品有10多款,解决方案覆盖10几个行业,营销工具包含6大类,若当时起名字时卡位某个产品,现在看来是否有点局限。
说了这么多,相信很多SCRM公司对名字早已定位完成,为防止未来发展中不被用户归类该如何做呢?
智远认为需要用终局眼光看自身发展所向,进而想到一个可发展的路径,把故事装进去,打标签。
2)把故事标签装进企业里
这里有三个维度的思考分享与你:1)终局眼光定位标签,2)公关传播强化标签,3)要素品牌多做客户绑定。
先说定位标签,当你决定自身做一家营销自动化公司或社交媒体型获客公司,那就需要想到与其他家有什么不同。
这里指的不是业务端而是传播端,即我该用什么样的一句话植入到「客户选择的心智中」,让B端品牌想到获客,就能想到你。
有个概念叫做「品类创新」。
若行业内有有头部占领大类别选项,如「全域获客」,我再讲此概念显然就为竞品做嫁衣;作为二梯队企业最好的选择是做新概念,形成容易好记的标签。
再说公关传播,公司每次嘉宾论坛的发言,要高一维度说业务。
如:说企业除SCRM还有很多产品,我们为什么要做自动化获客原因在于多款产品全覆盖,这样公司就不会局限于「旧标签」,用新标签讲新故事旧业务也装进去。
最后是客户绑定,在我看来SCRM目前阶段是抢客户进行时,要在案例打磨,客户线上活动,以及细分行业的传播上多下功夫,这样才会获得更多细分入场券。
总结来说,SCRM目前是要素品牌发展阶段,要走进KA客户发现新需求,进而延伸价值链或战略地图。
因此,每个企业都需要新的标签故事来与竞品拉开差距,避免陷入同质化中,最后头破血流的只拼产品功能,全军覆没。
总结一下:
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说到: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照现在的SCRM公司难道不是吗?
《幸会星球介绍》:
这里原本是我储备工作所需文档的地方,后来加入的朋友越来越多,已经进行升级了3次升级,我关注新品牌营销,个体认知跃进, 里面会储备些自身的思考以及工作中外脑所需的资料。
同时有相关社群,你还可以和伙伴相互监督,彼此进步,我们希望你能有爱好分享的精神,而不是一味的索取,现在,幸会社群已经有三个交流群,已经有近1200名+志同道合的朋友了,他们都是拥有“向上成长的精神”,等你加入,记得见面说声:“幸会,幸会”。
个人号
更进一步
我们就有很多事情发生。